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 > 第二百四十七章 貶官調任

第二百四十七章 貶官調任(1 / 1)

推荐阅读:

從知識學到力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在李皓看著這繁華盛景之時,跟隨李皓出來的護衛突然靠到馬車窗門。

說道:“大人,後麵有人一直在跟著我們,從出府的時候就在了,要不要小的帶人將他們拿下。”

李皓掀開車簾,順著護衛指的方向看了兩眼,然後搖了搖頭,說道:“不用了,就讓他們跟著吧。”

護衛聞聽此言,勸道:“可我等不知他們這些人有何企圖,小的擔心是要對大人不利。”

李皓回道:“放心吧,這裡是應天府,不是哪處天高皇帝遠的窮鄉僻壤,沒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

身後之人十有八九是那位應天府尹派出的人,不用去管他們。”

說完之後,放下門簾,端坐回車裡了。

而護衛倒也沒完全放心,雖然沒有去抓人的打算了,但還是命了兩人在街市中趁著人多脫離了隊伍。

隱在暗處監視起了尾隨之人,方便及時通告消息。

不過李皓一行人確實也是順風順水的就到了國子監,中間未見任何波瀾。

然後這一大隊人馬就不好直接進去了,畢竟這南京國子監可是與東京、西京的國子監並列為北宋最高學府。

而且還是唯一一所從書院之中升級成國子監的,這份牌麵可是天下獨一份。

其中範仲淹在這裡麵的貢獻是非常大的,畢竟這次升格就是在範仲淹的慶曆新政中完成的。

誰讓範仲淹當初在應天書院階段就曾主持過這裡,除此之外,富弼、歐陽修等人也都與這裡有著密切關係。

李皓自然也不會在這裡有所怠慢,當即讓歐陽修家的下人家帶著東西從後門進,直接送到歐陽奕的住處。

自己則是帶著幾個護衛從正門步行而入,打算沿路欣賞下這南京國子監的風景。

當然,李皓也讓人持了自己的帖子去找下判國子監事,反正都來了一趟,就順便把該燒的香給燒了。

說起來李皓除了在揚州讀書的那段時間,還真沒逛過其他書院,連汴京城的國子監李皓都未曾去過。

如果拿清潭書院對比,這南京國子監看起來可是要高大上太多了。

放眼望去,其中屋舍林立,其規格數量都遠非清潭書院可比。

雖然是少了些山林草木之盛,但可能也正是坐落於鬨市之中的緣故。

身處其中,卻是有鬨中取靜的清幽,仿佛跨過了那道書院大門,便進入了一處世外桃源一般。

當李皓逛到崇聖殿時,現任判國子監事崔衝也就趕到了這裡。

說道:“不知計相前來,下官有失遠迎,還望大人恕罪。”

見是崔衝來到這裡,李皓心中便沒有太在意,隻是客氣的說道:“不知者不怪,是我沒有提前打招呼,倒是勞累你跑這一趟了。”

其實相比崔衝,李皓倒是更希望是另一位判國子監事胡媛過來,因為胡瑗的地位特殊。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從知識學到力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日一早,唐介便帶著帖子,應約而來,李皓為了表示友好,還特意出了院門迎接。

但顯然唐介似乎並不太領情,麵對李皓也沒個笑臉。

當然聽了崔衝的介紹,李皓此時心裡也是有所準備的。

等兩人各自坐好,下人將茶放好之後,李皓便讓所有下人都退的遠遠的,方便兩人暢所欲言。

“唐大人,我此番前來就是想問清楚,你為何要阻止三司行事,可有何原因。”

麵對李皓的直接了當,唐介也是直接回道:“既然李大人直言不諱,那我也就直說了。

對於所謂的商稅變革,我極不讚同,地方官府本就肩負守土安民之責,平日裡修橋鋪路、維護民生,困難時還須救濟百姓,哪一樣不需要花銀子的。

沒有銀錢支持,總不能讓我等地方官員隻憑一個官印去做事吧。

你三司此次欲要收繳地方所有財權,那日後若是出現災禍,難不成還要我們等到汴京的救災銀到,再去救濟百姓不成。”

對於這個問題,李皓回道:“這話聽起來怎麼有些問題呢,我朝自太祖年間,便定下了鐵律,各州府衙除留下必要的經費外,其餘財賦都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無故截留。

如今的商稅之變,隻是將收稅之權從各地府衙統一收歸到三司之中,至於原先的截留部分,現在隻要由地方府衙上報三司,再由三司劃撥給地方官府,那該留下的實際數量並沒有少,我不明白這有什麼問題。

而且此番舉動也是為了百姓民生著想,由三司統一收取賦稅,可以避免各地官府的層層壓榨,這對於百姓是好事。”

唐介說道:“這話說起來容易,這進了府庫的錢再想調出來,隻怕就不容易了,而且這數量真的能全部對上嗎恐?

李大人的心雖好,但終究沒有在地方為官的經曆,不明白在與人對接的問題上,多上那麼一步會有多麼麻煩。

而且三司衙門遠在京城,對於各地稅關鞭長莫及,如何對各地稅關進行監管,如何保證各地的稅關都能依律行事。”

對於這個問題,李皓自然是有想法的,反正大宋亢官問題嚴重的很,不知多少官員在汴京城待著隻領俸祿,而無實職。

等到商稅的事開始向各路推廣之後,李皓便打算將地方上的巡查製度給建立起來,把這些人給利用起來。

到時不光是針對三司,對於地方官員監察也會放到其中。

當然,這個巡查製度會和現在的台諫有很大的區彆,必須要查有實證才能拿人,畢竟現在台諫風聞奏事的那套方法實在太惡心人了。

而李皓的最終設想是等巡查製度完善之後,用他來替代台諫,反正台諫在宋代興起的原因便就是為了製衡相權,加強皇權。

李皓想著自己日後肯定也得當會宰輔的,免得被人惡心,乾脆提前想辦法處理下得了。

當然這都是後話,現在麵對唐介的問題,李皓其實很不以為然,因為這話說的三司的人會貪汙受賄,地方官員就不會一樣。

要真說起來,地方官員和辦事吏員久居一地,對本地情況更為了解,做事起來反而是肆無忌憚。

隻是麵對唐介,李皓還是好生解釋了一番,將自己的打算一一說出,希望能讓唐介明白,自己這樣做對於大宋是件好事。

可唐介對於李皓卻缺乏信任,也不認為李皓的所倡導改革是正確的。

最終唐介在臨走之前,說道:“關於此事,我會繼續上書兩位大相公和官家,請他們收回成命。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