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對此李皓是真的有點沒想明白,知否裡麵沒有這一出吧,啥時候蹦出個公主和駙馬的恩怨情仇了。闌
本來前兩日聽張桂芬講的時候,李皓純當是故事來聽,連具體姓名都沒太注意。
因為知否整部劇中,趙禎的後宮裡麵隻有榮妃和曹皇後亮過相,所以包括如今在位的苗太妃在內,其實李皓都沒多大了解,更彆提那些公主、駙馬們的事了。
畢竟在大宋,鑒於前朝皇親國戚亂政的教訓,對於公主、駙馬的權利都有相當大的限製,基本上是脫離了政治舞台的。
而在李皓沉默的時候,苗太妃又接著說道:“我兒徽柔與那李韋感情不慕,又慣受李家欺壓。
當初先帝在世之時,就曾被逼得夜扣宮門,甚至幾次尋死,也就是宮中看護嚴密,才僥幸無恙。
本來先帝已經下旨準許我兒與李韋和離,隻是後麵礙於章懿皇後的情分,才又令我兒與李韋複婚。
這本是皇家恩情,李家自當感恩戴德,可誰曾想李家竟都是不知感恩之輩,反而變本加厲,趁著我兒身邊並無體己之人,刻意慢待欺壓。闌
這事我本還不曾知曉,還是前幾日,宮中出門辦事的內監遇到李家下人,才回來稟報的。
原來李家竟讓我兒偏居在一個小廂房裡,冬日裡麵連炭火都不曾充足,何其可憐。”
說著說著,苗太妃就開始掩麵而泣,倒是令李皓有些不知所措了。
還是一旁的趙宗漢扯著小手,安慰道:“太妃不要傷心了,我相信李大人一定有辦法解決此事的。”
隨後便轉頭對李皓問道:“李大人,你一定能幫徽柔姐姐的,對吧。”
麵對趙宗漢的話和苗太妃那副求助無門的樣子,李皓是真不知該怎麼回答。
因為到此時,李皓總算搞清楚這是什麼局麵了,更是大為震驚。闌
本來苗太妃這個稱呼就讓李皓感覺有些耳熟,但終究沒有多想。
可突然聽到徽柔這個名字,李皓陡然間就想起了什麼,因為這個名字自己是知道的。
隻是並不是從誰的口中聽來,而是自己前世看過的一個電視劇清平樂。
徽柔是其中福康公主的名字啊,怎麼會突然串台到了知否裡麵。
甚至說徽柔夜扣宮門之事,李皓也想了起來,那事是發生在兩年之前。
當時李皓正在江南巡視鹽稅,並不在汴京城,而當李皓回京之時,此事也已經平息下來。
隻是從旁人那裡,聽了些隻言片語,說台諫在這件事情上出了大力,逼著趙禎責罰了這位福康公主。闌
現在結合起來,這不正是清平樂中,徽柔夜扣宮門的事情嗎!
而且這兩個電視劇中,講的都是宋仁宗的事,要說有關聯也有可能。
但就李皓的親身體驗,以往沒發覺有什麼不對的,畢竟這個世界連司馬光都沒有,更不可能出現司馬光領頭彈劾徽柔的事情了。
…
難不成徽柔的出現,隻是一個意外,原本在知否世界裡麵就有這麼個人,隻是原先的故事中沒把她牽連出來。
這麼說倒也是有可能的,因為顧廷燁、楊文遠他們接連值守宮中,所以對宮裡麵的事情,李皓多少還是比較清楚的。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話說到這裡,李皓還真有些心動了,如今沒有太後,而趙宗漢這年紀也不能去立皇後。
那也就是說,苗太妃執掌後宮恐怕會有很長時間,而且就現在趙宗漢幫她說話的樣子,證明兩人相處應該還是不錯的。
相信日後趙宗漢接觸最多的也會是苗太妃,這種情況下,苗太妃的態度還是挺重要的。
雖然現在趙宗漢對自己的態度是很好的,但保不住身邊有人一直說壞話也不行。闌
所以在心中一番權衡之後,李皓決定去想想辦法,大不了就和台諫硬碰一下吧。
“好,那這事我來幫著想想辦法,隻不過我也不敢保證此事能不能成,希望太妃能夠理解。”
苗太妃說道:“明白,隻要李大人能夠儘力而為,我便感激不儘。”
確認了這件事後,李皓便打算出宮的去找顧廷燁想想辦法的。
畢竟這種絕婚的事,正道如果是走不了了,那就隻能試試歪門邪道的辦法,在這方麵想來顧廷燁會比自己更加有辦法。
可還沒等李皓張口,便聽趙宗漢說道:“既然你答應幫太妃的忙了,那也幫幫我吧。”
這下李皓是真的無語了,但還是回道:“不知官家有什麼,需要我來幫忙的。”闌
隻聽趙宗漢說道:“我想請你派人去趟襄州,把我母親給接到汴京城居住。”
李皓聽後登時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這都是什麼事啊。
第一反應李皓便是望向了苗太妃,畢竟趙宗漢此舉違背禮製了。
按禮來說,趙宗漢是以皇子身份登基稱帝的,那他的父母自然就變成了趙禎和曹皇後。
就像劇中趙宗全登基之後,要立舒王為皇考,然後被台諫大臣阻擊一樣,這樣的想法是被當今禮法所不容的。
而作為趙禎的妃子,苗太妃對於此事應該是反應最大的。
畢竟如果趙宗漢的生母楊氏的身份被承認,無疑是在挑戰了她的權威。闌
可在李皓看來,苗太妃此時卻並沒有太多反應,反而說道:“李大人可能誤會了,官家的意思隻是想將寧郡夫人接到汴京城來奉養,並沒有想將她接入宮中的打算,李大人不用過於擔心。”
聽了這話,李皓心想,我能不擔心嗎?台諫那幫人本就是吹毛求疵的人,他們才不會管你是不是真沒這個想法。
本來他們就已經是風聞奏事了,現在你們還給他們一個把柄,那不是給自己找難受嗎!
…
而且就連李皓自己也不太相信,畢竟趙宗漢與寧郡夫人是母子情深。
現在說的好好地,隻是接來奉養而已,可誰知道他們相聚之後會不會就有了新的想法。
前麵苗太妃的事,還能勉強說是私事,可趙宗漢要接生母來京,就絕對是國家大事了,李皓可不敢瞎答應,免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坑進去了。
於是說道:“寧郡夫人若從襄州離開,這個消息肯定是瞞不住眾人的,隻怕到時會有人以此事當眾發難。闌
若是因此引起朝中重臣的反感,那本來可以實現的事情,可能就實現不了,所以最好還是先提前征求一下宰輔們的意見。”
聽到這話,趙宗漢就有些不高興了,說道:“我隻是想讓母親到汴京來,我能時常看見就好,這也不可以嗎?”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