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的這一次出行倒是很順利,因為趙允讓已在前兩年就去世了,現在他們府裡是由襄國夫人韓氏做主。
而趙宗漢又非韓氏親生,而是由趙允讓的妾室和寧郡夫人楊氏所生。
雖說韓氏不至於對趙宗漢有所苛待,但也彆指望她願意出頭為這個孩子說話。
當然韓氏沒有打算阻止,這其中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趙宗全也不是她生得,而是另一位妾室仙遊縣君任氏所生。
所以在趙禎冊立趙宗漢為皇子的詔令到達之後,韓氏樂得在一旁看熱鬨。
很是直接的領了旨意,毫不在乎楊氏與趙宗漢的意見,也不在乎未來可能存在的趙宗全與趙宗漢相爭的局麵。
而李皓與趙從讜自然也不會去多事,畢竟隻要任務完成了,舒王府裡的恩怨就和他們沒有任何什麼關係。
不過兩人這次都是初次來到襄陽,所以也沒準備馬上就走,於是便留給了楊氏與趙宗漢母子倆一段告彆時間。
趁著這個空檔,李皓便與趙從讜一起在這襄陽城中轉了起來。
這一轉,李皓的場景感就轉出來了,畢竟襄陽這座城,在宋朝末期的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曆史作用。
當然這裡麵要感謝下金庸老先生,要不是他筆下的郭大俠,襄陽或許就會少了幾分傳奇。
也就是在這細心觀察之後,李皓也對這裡的易守難攻有了認識。
原來襄陽從來都不是一座孤立的城池,而是要與樊城結合起來的。
所以也難怪後來能一路攻城拔寨的蒙古人,會在攻打襄陽時遇挫。
隻因襄樊這兩座城池正好處在南陽盆地南端,依峴首山而峙,又夾漢水而立成犄角之勢,地勢之力極為明顯。
但隻要一想到如此堅城卻會在未來一日落入異族之手,而使漢家江山傾覆,李皓頓時對於新政便有了緊迫感。
算算時間,若是按真實曆史來說,此時離大宋滅亡的崖山之戰還有近兩百年,時間不算短。
可若是計算到靖康之變的時間,那就隻有不到六十七年了。
以自己的歲數,到那個時候也才八十六歲,都還不到九十歲呢,到時彆人還沒死,就得經曆國破家亡的場麵,那真太刺激了。
所以怎麼的,李皓也得幫著這大宋在活個百八十年的,至少彆禍害到自己頭上。
打定了這個主意,李皓便決定不能在這麼鹹魚下去,於是便找到趙從讜,和他開始商量啟程回京的時間。
正好趙從讜逛了幾天,也不想在襄陽多待,而是想及早返回汴京享福,畢竟襄陽再好也終究沒有汴京繁華,各類玩樂的東西都差著許多。
所以兩人一拍即合,很快便確定了啟程的日子。
而後在楊氏的戀戀不舍中接走了趙宗漢,一行人便就此踏上了返回汴京的路。
本來對於要帶著一個四歲大的孩子上路,李皓是一直認為會很麻煩的。
但實際接觸下來,李皓卻發現趙宗漢這個人頗為早慧,與同齡人相比要成熟不少。
完全不會像同齡人那樣的好動,反而極為安靜,甚至有時拿著本書,都能在車廂中乾坐一天,定力比李皓都好。
這反常的舉動一度讓李皓認為,趙宗漢的身體裡麵會不會也裝著一個穿越的靈魂。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但沒想到這才剛回家,就被告知在自己離京的這段時間裡麵,汴京城還真是發生了不少事。
首要第一件事,便是顧家大郎顧廷煜死了,就死在了顧廷燁即將成婚的當口,硬生生的用這條命給顧廷燁添了一次堵。
當然從時間上算,其實顧廷煜活的總時長和劇裡也差不太多,隻是這個時間點確實太巧了些。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導致顧廷燁和明蘭的婚事隻能暫時改期延後,不好讓紅事與白事相衝。
本來事情若隻是如此,那最多是有些麻煩,還不至於讓李皓頭疼。
但就在這個時候,汴京城裡麵開始有人惡意的去汙蔑明蘭的名聲。
說她是天煞孤星,還沒過門,就克死了夫家兄長,甚至說當初衛小娘的死,也是被明蘭給客死的。
當李皓從張桂芬那聽到這些話時,腦海裡麵都能想象的到自家母親的憤怒。
於是便問道:“這話都是從哪傳出來,有沒有人在背後搗鬼。”
張桂芬回答道:“那自然是有人搗鬼,否則消息怎麼會傳播的如此之快。
而且這個幕後黑手,我們也給查出來了,夫君不妨猜猜這個人是誰。”
一聽張桂芬讓自己來猜,那說明這個人李皓一定認識。
而李皓認識的人裡麵,能乾出這種即惡毒又不討好的事情的人,可是真的不多。
於是腦子裡麵便蹦出了個名字,試探說道:“不會是那個康王氏做的吧。”
然後便見張桂芬說道:“除了她還能有誰,夫君前麵說的還真對,這個女人的腦子就是有問題。
無緣無故的做這種事,虧她還是盛家王大娘子的姐姐,明蘭也是叫她姨母的,結果被她從後麵給了重重一刀啊。”
對於康姨母的惡毒與見不得人好,李皓還是有心裡準備的,所以接受信息的速度還挺快。
但李皓接受了沒有用,在這個家裡衛氏的態度至關重要。
畢竟衛小娘和明蘭就是衛氏心裡的一根刺,這次康姨母這麼挑釁,隻怕要把衛氏給刺激的夠嗆。
於是李皓趕緊問道:“那我母親這些天有做了什麼,盛家和寧遠侯府對此有什麼態度。”
張桂芬解釋道:“顧廷煜這一死,寧遠侯一下接受不了喪子之痛,所以也突然的病倒了,如今寧遠侯府是由顧廷燁在主事。
一邊忙著喪事,一邊還要照顧好寧遠侯,如今正是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
也沒有功夫來管這事,但也還是傳了話,婚事不變,隻是要延期舉行。
至於盛家那邊,老太太在聽到傳聞的時候就病倒了,而王大娘子則沒有去深究這事。
為此婆母在得到信息之後,還去到盛家和王大娘子大吵了一架,但也沒什麼用,根本催不動。
後麵婆母還打算去康家直接找康王氏的,隻是最後被我給攔了下來。
畢竟我們現在知道的都隻是傳聞,拿著這些東西去了康家,我們拿康王氏也沒什麼辦法。
為此婆母還把我好一番埋怨,說我不為明蘭考慮。”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