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想了想還是拒絕了歐陽修的提議,雖然自己這次贏了之後。
與榮顯的關係想來是好不到哪去,但也沒必要故意刺激榮顯不是。
不過想到榮顯如今還不情的樣子,便好奇問道:「叔父,這個消息現在有哪些人知道,我看榮顯的樣子好像就不清楚嘛。」
歐陽修聽後回答道:「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我隻能說兩位大相公肯定知道,英國公應該也是知道的,其他人的話我就不太清楚了。
至於榮顯不知道,這不是很正常嗎。
他本就是靠著榮妃的恩寵才得來這個官,看著尊貴,但實際上無論是文官一脈還是武勳世家,真正與之交好的也是極少,不知道消息很正常啊。」
李皓自然知道歐陽修說的都是對的,但李皓知道榮顯已經和邕王攪在一起了,按理來說這事牽扯到宮內部署,若是邕王知道,肯定會告知榮顯的。
既然如今榮顯不知道,就可以證明至少知道消息的這批人裡麵,沒有邕王的人。
而讓李皓在意的,就是三衙的那幾位的立場,可惜歐陽修也不知道具體情況。
聊過之後,李皓便告辭回了禦營軍這裡,開始準備迎接趙禎的到來。
直到己時之後,趙禎的逍遙輦才緩緩出現在校場上,隨之而來是趙禎的護衛隊,也是從禁衛軍中抽調的,共四百人,各分八隊,每隊各五十人。
等護衛隊到了位置之後,趙禎才在一眾文武官員的迎接下出了輦。
眾人齊齊跪拜行禮,隨後官員跟在趙禎身後走上校場的點將台。
而下麵禦營軍和禁衛軍的士卒也隨之起身準備,但沒過一會,趙禎便宣李皓和榮顯兩人上去。
於是李皓便讓顧廷燁來接替自己指揮,交代完後便上了點將台。
等李皓上來時,趙禎已經在和榮顯說話。
看到李皓上來,趙禎說道:「此次演武,麵對禁衛軍,你可有信心。」
李皓回答:「微臣已經進了最大努力,信心自然還是有些的。」
趙禎笑了笑:「好,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好好看看,你們兩個也陪著朕一起吧。」
對於趙禎的吩咐,兩人答應下來,正好可兩人上來前也都交代過了,便示意隨時可以開始。
於是趙禎命英國公代為主持,在英國公的一聲令下,場中金鼓齊鳴,演武便正式開始,最先開始的是軍陣操練。
由禁衛軍先行出場,在陳忠的指揮下,禁衛軍在校場之上演練虎翼陣、蛇盤陣,並在場中進行了臨時變陣,這讓在場不少知兵之人,看的是連連點頭。
但趙禎可是個外行,對戰陣之事可沒有多了解,在看了一會之後,便問英國公:「你覺得這陣法演練如何。」
英國公答道:「陣型變化未見混亂,士卒進退聽命,,倒也稱得上精銳。」
趙禎聽後也是了然的點了點頭,這讓榮顯頗為高興,可很快他就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惡意。
….
等禁衛軍操練完退場之後,接下來便是禦營軍上場。
按照原先的規劃,顧廷燁先將人馬分成五個方陣,每個方陣都是五百人。
本來李皓是想直接一個方陣走下來的,可以最後發現,要讓兩千五百人統一成一個步伐,實在是有些困難。
於是為了降低難度,才改成這樣的,可即使是如此,隨著禦營軍踏著正步的腳步聲響起,還是一下子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
因為這與禁衛軍上場時嘈雜的聲音不同,整齊劃一的腳步聲硬生生壓下了場中的嘈雜。
然後隨著眾人望去,看見一排排士卒整齊無比,無論從哪個方向來看,
橫豎都是一條線。
而且在行軍之中不見任何雜亂,似乎每一個人都是在同時邁步,並且走出的距離也分毫不差。
再加上這時由顧廷燁起調,所有人同時唱起軍歌,頓時讓整個場上都隻剩下了禦營軍的聲音。
這個場麵,對於本就不熟軍事的趙禎而言,帶來的震撼是遠大於禁衛軍剛剛的戰陣演練。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有這功夫,我情願去池子裡釣魚去。」
聽到這話,李皓笑道:「行吧,那您去釣魚,我回房歇著了。」
轉而便昂首挺胸的回了自己房間,但渾然沒想到此時盛府,也有人在說著李皓的事。
原來昨日李皓出的風頭不小,連盛紘也聽到了風聲,回了家後把此事說給了王大娘子聽,感慨了幾句。
倒是讓王大娘子想起了如蘭的婚事,於是便和盛紘提起了此事,說若是想讓李皓相看一下。
這把盛紘給驚到了,連忙說道:「你這是添亂啊,老太太隻怕早就有這心思,想著給明蘭相看的。
….
你還把如蘭給湊上去,這不是惹老太太生氣嗎?」
王大娘子回答:「明蘭是老太太的孫女,如蘭也是,怎麼如蘭就不行了。
而且說到底這事,總歸是他們李家做的主,隻要他們家答應就行,老太太說了也不算數。」
對此盛紘其實也不在乎什麼,反正不管是如蘭還是明蘭,都是自己女兒,誰嫁了對自己都有好處。
但還是告戒道:「這事你願意去操持就去弄吧,但不要真惹怒了老太太,否則到時你自己想好收場。」
聽見盛紘沒有反對,王大娘子也露出笑臉,羞羞答答的伺候盛紘睡下了。
結果就這麼湊巧,昨日剛說起過這事,今日衛氏就到盛家來了,隻不過衛氏是直接到了壽安堂,同明蘭和老太太說話的。
於是王大娘子得了消息,便帶著如蘭也過來壽安堂,向老太太請安。
之後也不急著走,就帶著如蘭在壽安堂坐下陪著聊天。
本來衛氏還好奇王大娘子特意過來,是為什麼呢。
直到衛氏說起品蘭與張溫的婚事,這三四個月下來,三書六禮的流程也走到納征了。
說是正好演武結束,禦營軍後麵沒有那麼忙了,準備讓張溫告假一趟,由宋大娘子親自帶著張溫去一趟宥陽把事情辦了。
聽到這話,王大娘子就更想讓如蘭嫁的好了。
而且正好李皓還是張溫的上官,雖說李家不是什麼豪門勳貴,但李皓是探花出身,這要結了親,到哪都是不輸於人的。
想到這裡,王大娘子正好接著機會問道:「說起來,張家這門婚事,還是皓哥兒來保的呢。
他自己的婚事呢,可有相看什麼人家了。」
衛氏現在是聽不得這話,一聽就想到與李皓談話那天的事。
可這話不能和其他人說,隻好回答道:「他年紀還小,也不著急,暫時就沒相看什麼人家。」
聽了這話,王大娘子說道:「也是,皓哥年紀不大。不過他如今已是身居五品要職,又有官家看重,想來晉升之機總歸不遠。
俗話說成家立業,若到時還未成家,隻怕會有所阻礙。」
老太太聽了這話,也難得的有些認同,說道:「大娘子說的也是有理,皓哥兒終究是小了一些。
若再沒有娶妻,一旦身居高位,確實容易讓人詬病。」
衛氏聽了老太太也是這樣說的,不免是有些心思了。
而王大娘子看老太太認同,便又說道:「老太太見多識廣,說的肯定不會差的,衛大娘子還是該在汴京城裡麵相看相看了。
不過真要兩家結親,找的其他人總歸沒有知根知底的好,你說是不是啊。」
本來衛氏他們還好奇王大娘子是為什麼來的,直到聽到這話,從終於明白過來。
….
再看被王大娘子帶來的如蘭,衛氏哪裡不知道她的意思。
可衛氏是想讓李皓娶盛家姑娘,但她想的是明蘭,可不是如蘭。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