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 第119章 想不想拿獎?(月票加更7/7)

第119章 想不想拿獎?(月票加更7/7)(1 / 1)

推荐阅读:

秋日的晚陽像融化的蜜糖,緩慢地流淌在水泥地上。

姚漢鬆的眼睛很亮,像是灰燼裡突然燃起的火苗,撥開了一道粼光。

枯瘦的手掌慢慢張開,緊緊的握著林思成的手。嘴角慢慢的彎了起來,溫和而又妥帖。

“我每天都在館裡,既便是到了周末,也會來轉一轉。你隻要有空,隨時都可以來……”

“小陳你認識,資料室的小鄭你也見了,等你下次來,我再帶你認識實驗室的小黃。”

“如果沒時間來也不要緊,把手機號碼存好,有什麼不懂的,隨時給我和小陳打電話……”

“當然,如果有空,還是要多來。因為你的理論已足夠用,相對而言,博物館更重實踐,更重研究……”

感受著老人的真摯,林思成暗暗感慨。

明明才認識一天,卻感覺神交已久?

因為老人看到了希望,以及對人才的渴望。

他重重點頭:“姚教授,我肯定常來!”

“好!”

老人笑了笑,又轉過頭:“王教授,慢走!”

王齊誌不知道說點什麼的好:輪到林思成,就是千交待,萬叮囑,輪到自個就倆字:慢走。

還有你那最後一句是幾個意思?什麼叫做“你的理論已足夠用,應該側重實踐,以及研究”?

意思就是我教不了他,對吧?

暗暗吐槽,他還是笑了笑:“田主任,姚教授,陳組長,留步!”

一一握手,相互道彆。

林思成開車,大切緩緩駛出車位。臨近出口,車窗搖了下來,王齊誌揮了揮手。

而後,駛入車流。

看著漸漸消失的車尾燈,田主任目露狐疑:早上的時候,雖然姚漢鬆和陳芬也很熱情,但更多的出於公式化的應酬。

然而熱情的表麵之下,卻帶著幾分生疏和排外,以及抵觸:我們辛苦那麼多年,好不容易有了點成果,結果上麵領導一張嘴,就要分享給彆人?

擱誰都會有點意見。

但僅僅一天,態度急轉直下:資料隨便查,實驗室隨便用,有什麼不懂的,隨時打電話。

就跟上趕著白送的一樣?

問題是:你白送也送給王齊誌呀,卻送給他的學生?

他能不能看得懂還是個問題。

越想越想不通,主任一頭霧水:“老姚,小陳,什麼情況?”

姚漢鬆用力呼了一口氣:“人才!”

陳芬重重一點頭:“天才!”

而後,兩人一言一語,將經過講了個大概。

主任的眼睛一點一點的睜大。

僅靠論文、期刊,以及幾件民間仿品,就將省博研究了八九年的技術破解了個七七八八,甚至於能更進一步?

更甚至於,對於唐代“炸珠”、“金焊”等工藝,同樣已研究到了相當深的地步?

而這兩項,省博也才起了個頭……

“不大可能吧?”主任很是懷疑,“會不會是何錦堂的徒弟?比如,來偷師的?”

“肯定不是,何錦堂也就金焊研究的深一點,其餘的,還沒王齊誌懂得多!”

姚漢鬆很堅決的搖著頭,“再者,也沒必要!”

一聽“也沒必要”,主任才反應過來:這小孩是王齊誌的學生。

真要逼急了王齊誌,他徹底不要臉,非要把省博的這點技術弄到手,你猜他能不能弄得到?

都不用通過省博,文物局就有備份……

“但王齊誌?”主任有點懷疑,“他不是研究銅的嗎?”

“對!”姚漢鬆重重點頭,“所以他也不懂!”

啥玩意?

主任一臉懵:學生比老師還懂?

哦不,應該是老師壓根不懂,學生卻不要太懂?

他愣愣的抬起頭,姚漢鬆和陳芬齊齊點頭。

……

“那老頭肯定在笑話我!”

王齊誌窩在副駕駛,“嗬”的一聲,“什麼叫:你理論已經夠用了?他就差跟你說:你那個研究生,不讀也罷……”

聽他碎碎念,林思成哭笑不得:“老師,我才大四,本科都沒畢業……”

“我知道,我就是嘮叨嘮叨!”

王齊誌就是覺得,林思成跟唐僧肉似的,誰見了都想咬一口。

話說回來,姚漢鬆這人情得承,而且是相當大的人情。

打個比方:如果王齊誌說,我要查你們省博的資料,學你們省博的技術,省博會不會答應。

當然會,就像今天。因為就算不答應,他也能弄到手。

但答應是一回事,配不配合,心裡罵不罵,有沒有好臉色,又是另外一回事。

哪像現在這樣,左一遍右一遍的叮囑,生怕林思成不來學?

王齊誌想了想:“明天你來的時候,我弄兩條好煙,你帶給姚教授。完了問一問他,十年的茅台他愛不愛喝,喝的話也帶兩瓶。”

林思成愣了一下。

自己會是一回事,但姚漢鬆薪火相傳,傾囊相授的精神,卻不得不讓人感動。

他點點頭,“好的老師,但要不改天再去?好幾天沒去實驗室,明天要不要去看一下?”

“你去就探一頭,指點一下,能用多長時間?”

說完後,王齊誌也覺得自己有點像黃世仁:“林思成,實驗室有我在,你不用管。但省博的機會難得,你要重視起來!也不要求天天去,一周至少去兩次,或是三次!”

“好的老師!”

林思成也覺得良機難尋:其它不論,就說對於唐代宮廷工藝技術的研究,陝博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哪怕是河博,頂多也就來一句:那我也是第二。

既然有這麼好的機會,一定要好好的補充學習一下,夯一夯基礎。

暗暗轉念,他應了一聲。

王齊誌再沒說話,低頭沉思。

快開到學校,停下了車,王齊誌突然直起腰:“林思成,拋開已失傳的技藝,就其餘的唐代金銀工藝,如果讓你複原,你有幾分把握?”

“啊?”

林思成被問的措手不及,認真想了一下,“如果條件足夠:比如場地,設施,輔助人員這些,基本沒問題!”

“失傳工藝呢,比如金銀平脫,金珠焊、無痕焊?”

林思成稍稍保守了一下:“金銀平脫也應該沒問題,金珠焊和無痕焊,六七成吧。”

王齊誌緊追不舍:“六成還是七成?”

林思成點點頭:“七成!”

以王齊誌的了解:林思成的七成,和九成有什麼區彆?

乾了!

他猛一拍手:“這樣,你回去就做個計劃,再成立一間工作室:標題不要起太大,不要提漢唐,也彆提技術複原,就寫‘金銀工藝研究’……剩下的交給我!”

剛說完,王齊誌又反應過來,自己可能急了點,說的沒頭沒尾。

他呼了一口氣:“林思成,想不想拿獎?”

林思成一頭霧水,仍舊點了一下頭。

“想不想去京城,站在大會堂領獎?”

林思成怔愣的一下,很誠實的點了一下頭:哪個男人不想?

“聽沒聽過:ich!”

腦子裡像是閃過一道光,林思成恍然大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世界遺產保護計劃。

其中有一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簡稱ich。

提供研究資金,提供保護培訓,國際推廣支持。

但這隻是其次,關鍵在於,國家的態度和支持力度:

2004年,中國加入聯合國《保遺公約》,2005,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2006年正式實施《國家級非遺產申報評定暫行辦法》。

同時,第一批國家非遺項目評選結束,同步公布。

就說一點,這個獎真的要去京城,真的在大會堂領。

國家重視,地方隻會更重視。而第一批傳承人,都是各省領導親自陪著去領的。

其餘的好處,還有一大堆,而且不要太多。

舉個最淺白,最俗氣的例子:同樣是一條手工絲織腰帶,普通的賣十塊,非遺傳承人織的,起碼得五十……

林思成張著嘴:那自己為什麼沒想到,甚至是腦海中從來就沒有過這個意識?

因為前世好多獎都領過,就是沒領過這個獎,甚至就沒有好好的了解過。

而什麼人又能拒絕站在大會堂,胸戴大紅花,從領導手裡接過榮譽證書的誘惑?

“噌”的一下,林思成雙眼泛光。

唐代黃金工藝申遺,基本要求肯定夠:

一是曆史性,一千多年的傳承,綽綽有餘。

二是活態性,需至今尚有傳承,未完全消失……姚教授提到的那位何主任祖孫三代,就是鐵證。

三是文化價值,這個更不用說。

第四,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瀕危性,而且是優先考慮。

而像金珠焊,無痕焊差一點斷代了,何止是瀕危?

越想越覺得有可能,林思成呼了一口氣:“老師,估計來不及。”

林思成記得很清楚:第二批國家非遺項目,是明年六月公布。現在已經是九月底,要通過區縣、市級,省級,以及國家部門審核,評定,時間根本不夠。

不是研究出結果的時間,而是申請審核的時間。

“僅憑我和你,可能不夠!”

王齊誌格外篤定,“但要加上學校,再加上省博呢?”

稍一頓,王齊誌又咬咬牙,“要是還不夠,我把瓷器修複也給你加上……我就不信了,這麼大的榮譽,而且是買一送一,省有關部門和領導就不動心?”

林思成眼睛一亮,又仔仔細細的琢磨了一下:動心是肯定會動心,但還是那句話,時間怕是不夠。

怕王齊誌勁頭一上來,插上天線走截徑,林思成沒吱聲。

肯定很快,但有利就有弊,何況,他才二十出頭,沉澱的起……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