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太太!”
含茹急吼吼回來,臉色鐵青,明顯在外麵受了一肚子氣。
謝玉惜耐著性子問:“在外麵聽了什麼話,怎麼動這麼大氣?”
含茹就把現在各處當值處,丫鬟婆子們說嘴的話,打了個折扣學給謝玉惜聽。
她氣得攥拳,恨道:“太太,這都是已經是好聽的了。”
還有更難聽的,她爛在肚子裡不敢說。
屋裡氣氛不好,秦媽媽緩聲道:“太太剛開始了解內宅的事,和她們息息相關,這幾天‘熱鬨’些也是正常的。”
“也太‘熱鬨’了點。”
謝玉惜輕輕撫摸著茶盞,語氣裡倒是聽不出怒意,仍是平心靜氣道:“門戶大了,少不得有幾個刁奴,哪個府裡都是如此。
“但我才在議事廳裡現身了兩天,誰都敢對主母品頭論足,這卻不正常。”
含茹咬牙:“定是有人在背後挑唆!”
秦媽媽認同著點頭。其實二房的人會推波助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她抬眼望向謝玉惜,等她吩咐。
像這樣內宅裡的攻防之事,她們一向以謝玉惜為主心骨。
謝玉惜不慌不忙道:“不用急,管家禦下,講究個恩威並濟,既要嚴,也要寬。且先寬著。”
“可是,可是……”
含茹著急了:“太太待他們是不是太寬了些?我就怕時間一長,不好管了。”
“太太。”
佩蘭也回來了,她臉上一副謹小慎微的樣子,進來之後腳步都比昨天輕一些。
含茹稍微收斂火氣,站到一旁,給佩蘭騰位置回話。
佩蘭卻隻是低著頭,什麼都沒說。
“不必說,我知道了。”謝玉惜道。
佩蘭抬起頭,見主母臉上並沒有動氣的意思,心裡踏實了一些。
含茹還是急,伯府的下人知道她是太太的陪嫁丫鬟,有許多事還避著她,佩蘭這次出去,還不知道聽了什麼難聽的話。
她便站出來,道:“太太,您說恩威並施,您不能隻施恩不發威啊!”
連秦媽媽都覺得有道理。
她從來不喜歡爭端,有事總是能躲就躲,以家宅安寧為上。
但伯府與謝家到底不同,謝家的下人有謝老爺這個讀書人約束,都還比較顧及麵子。
伯府的下人就粗蠻得多。
很多時候,心太軟了反而會壞事。
謝玉惜淡笑:“誰說我不發威?”
隻是做主子的不能隨意發威。
缺個好時機罷了。
澤蘭忽在外麵高聲道:“太太,針線房上的張婆子來了,說是有事回明您,請您拿個主意。”
“針線房的人這時候來回事?”
含茹今天一起跟著謝玉惜去的議事廳,親眼看著能現辦的事當場就辦了,沒有辦的就不是急事。
若是急的事就近來回了主母,也是應該的。
她疑惑:“太太,針線房裡要是有急事,怎麼是個婆子過來回話?”
謝玉惜忽然雙眸微亮,吩咐澤蘭:“讓她廊下回話,我這就來。”
她剛一起身,佩蘭就趕著去打簾子。
太太和心腹談論這種事都不避著她,可見是把她當自己人在用。
投桃報李,她也要對太太忠心。
“針線房裡有什麼事?”
謝玉惜坐在圈椅上,不大看那婆子。
含茹沉著氣,過去道:“你近前來回話。”
婆子往前走了兩步,低著頭道:“兩位少爺和珠小姐這月新做的衣裳,剛從外麵成衣鋪子裡送來,一共三套,杜媽媽讓奴婢過來問問太太,還要不要針線房上做點兒改動?”
身份低微,嘴皮子卻利索。
等她說完,含茹和佩蘭一起過去接了婆子手裡的三套衣裳,送到謝玉惜麵前。
秦媽媽心思沉重地檢查了一遍,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得到謝玉惜的點頭示意。
她又放回去。
“就照舊例辦。”謝玉惜說了句不出錯的話。
張婆子露出個笑:“哎,奴婢這就給少爺小姐送去。”
腳步輕快地走了。
“就是她!”不等張婆子走遠,秦媽媽沉著臉,在謝玉惜耳邊道:“您嫁過來的第二天早上,就是她鬼鬼祟祟鑽進環秀堂,說是到各院收夜香。”
謝玉惜挑眉。
等了好幾天,終於把這位給等到了。
秦媽媽:“後來我又讓佩蘭去查過,您嫁過來的當天,張婆子確實被安排過環秀堂的差事。”
“也就是說,她有機會往浴池裡倒百合香露?”謝玉惜若有所思。
秦媽媽點頭:“八九不離十。”
她擔心謝玉惜這次當真中招,低聲問:“剛才那衣服,太太覺得沒問題?”
“我不過是吩咐了她一句,衣服就算有問題同我有什麼關係?”謝玉惜冷笑:“有問題的是人。”
“太太,那……”秦媽媽心裡一緊。
“所以說,犯不著心急,發威的機會——這不就來了。”謝玉惜吩咐佩蘭:“你帶著含茹一起跟緊她,看看這婆子到底想做什麼。”
既然有了前手,就不會沒有後招。
壓軸的從來都在後麵。
佩蘭很快也明白了太太的意圖,含茹是太太的陪嫁丫鬟,可她不一樣。
她是伯府的人。
關鍵的時候,她在伯府眾人麵前說的話,比太太的陪嫁丫鬟有說服力。
太太這是要重用她。
想到太太剛嫁過來的那天晚上,她還以為自己做錯了事……即便沒有錯,那天一定有什麼事被她疏忽了。
她到底是環秀堂的一等大丫鬟。
出了事定是第一個擔責的。
然而太太卻沒怪罪。
佩蘭忽然渾身充滿了力氣,和含茹一起小心地跟蹤在張婆子身後。
她私心裡還有個想頭。
要是能查清楚太太新婚那天,到底出了什麼事就好了。
“祝嬤嬤。”
張婆子出了環秀堂,往外麵走了許久,偶然碰見了祝嬤嬤。
祝嬤嬤是伯爺乳母,在府裡有著很特殊的地位。
她雖然不具體管著什麼事,但任何事,她都能管。
這是梁仲驍給她的特殊權力。
既撞到張婆子,又見她手裡捧著幾套少男少女花紋樣式的華服,少不得問一問:“這衣服是給少爺小姐送過去的?”
張婆子便道:“回您老的話,是的。”
祝嬤嬤覺得奇怪:“你怎麼從環秀堂那邊出來?”
張婆子便道:“如今太太正管著家,大小事都得聽太太的。我剛回了太太的話,正要給主子們送呢。”
祝嬤嬤更奇怪了:“往年都是在外麵成衣鋪裡,給少爺小姐各做三套。這回小主子們怎麼各隻有一套衣服?”
雖然家裡針線房上也給主子們做衣服,到底不如外麵的花樣時興,每年都要在外做新衣服。
一般是少爺小姐各三套一送,一共九套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