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七點半,三個後生便各自拿上一個大煙花。
剛開始放,先整個大玩意再說。
他們來到空地中央,隔得幾米,成三足鼎立之勢。
那些小崽子也都一窩蜂地跟了過去,搶著在最近的地方看煙花。
放煙花的後生手裡拿著支點燃了的香,嚴陣以待。
許承安一聲令下,用香各自點燃引線。
數秒之後,三道火光便直衝夜空,綻放開來,把空地瞬間映照得一片明亮。
村民們瞬間沸騰了,小崽子們高興得又叫又跳。
“噗通!”
“噗通!”
“噗通!”
一道道焰火相繼噴出。
看得人們如癡如醉。
施秋晴三女不知什麼時候回到了許承安身邊。
施秋寧親昵地挽著他的手臂,仰頭望著天空,繽紛的光影倒映在她的瞳孔裡,將那張明豔的臉龐也都映照成了彩色:“承安哥,煙花可真美啊!”
“是啊,很美!”
許承安笑著回道。
相較後世,80年代的煙花特效確實不咋地,然而人們放煙花時那喜悅的心情是相同的。
天底下的幾百張麵孔,這一刻臉上都帶著笑容。
冬日寒風凜冽,卻吹不滅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
隻要日子有盼頭,未來有希望,大家的心永遠都是火熱的!
正如許承安所料的那樣,所有的煙花放完,時間來到了七點五十六,放了幾乎半小時,大差不差。
這個時間點剛合適,因為第二個集體節目也快開始了。
下一個節目,比起放煙花甚至還重要——春節聯歡晚會!
1983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也是華夏的第一屆春晚!
對於後世那些看膩味了春晚的人,以及那些寧願玩手機刷抖音都不想看春晚的年輕人,他們永遠無法理解,在這個文化娛樂匱乏的年代,春晚代表著什麼樣的重要意義。
這是一場全民渴望的文化盛宴,華夏電視節目的裡程碑!
當央視放出舉辦首屆春晚的消息時,全國轟動,萬眾翹首以盼。
甚至為了這屆春晚,很多村屯集資買了第一台電視機,當晚全村人圍著一起觀看!
黑土屯很幸運,許承安上年給屯裡買了公共電視機。
而且,他把自家的電視機也借給了村委會,方便今晚村民們聚眾看春晚。
春晚持續五個小時,在外頭空地看實在太冷了,到午夜得凍成冰棍,所以電視機得放在村委會辦公地裡看。
但是最大的辦公處都擠不下整個村子大幾百號人。
許承安家裡的那台電視機搬過來,分流一下勉強能應付。
煙花看完,眾人便湧入了村委會,因為春晚快開始了。
許承安再次坐到了施秋晴和施秋寧中間,這次想不挨著都難了,因為空間有限,屋裡頭擠得水泄不通,不過這樣一來大家倒是都暖和了。
村委會的兩個工作人員早已把電視打開,轉到中央台。
所有人進房占了位置,關上門,免得冷風灌進來。
春晚即將開始,電視屏幕上出現了恭賀新春四個大字。
背景很簡陋,就幾排閃爍的小燈泡組成朵大紅花。
過得不多會,穿著中山裝的趙老師上台了,他麵帶和善笑容:“各位觀眾,在這歡樂的除夕,央視全體工作人員祝您闔家幸福,萬事如意,春節愉快。今天晚上,本台采用實況直播的方式,為您播出春節聯歡晚會文藝節目!為了使您欣賞到自己喜歡的文藝節目,我們在現場安裝了四部電話,供觀眾點播節目視頻所用!”
趙老師的報幕就道出首屆春晚的兩大創新。
第一是實況直播,光是這條那就不得了!
彆看後世春晚現場直播很正常,然而80年代初對於技術要求極高,導演組好不容易才力排眾議通過。
在這之前,迎春晚會都是錄播。
還有開設熱線電話,觀眾現場點播也是第一次出現。
此外還有設立節目主持人,大領導講話拜年等等,都是首開先例,並且在後世春晚一直沿用下去。
這就是83年春晚被視為首屆春晚的原因。
其實早幾年央視也有迎春晚會,然而為什麼隻有今年的晚會才被譽為首屆春晚呢?
因為它是全新的, 相較以前的迎春晚會改變極大,開了很多先例,不再墨守成規!
趙老師報幕結束,隨後屏幕上出現一段五毛特效的動畫。
一隻小黑豬從火箭後爬出來,和火箭前的大黃狗擁抱,隨後小黑豬送走大黃狗,變成了個黑色的福字。
今年是豬年,上年則是狗年,動畫的寓意為迎豬送狗。
隨後是四個主持人的滑稽動畫形象,還分彆變成燈籠,桃子,苞米和小豬,並出現,並出現新春快樂四個字。
雖然五毛特效,創意也很抽象鬼畜,不過許承安還是覺得比鬥氣化馬好看,至少挺有意思的,逗得屋裡的小崽子們哈哈大笑。
劉小慶等四個主持人出現在現場。
她們衣著樸素,甚至不是專業主持人。
介紹現場嘉賓,並代表各行業向全國人民拜年。
首屆春晚甚至沒有節目單,觀眾來電在現場的演員嘉賓裡點節目。
比如觀眾說讓主持人牛季來段相聲吧,那就整段相聲,讓劉小慶唱首歌吧,那就唱首歌。
這就導致李穀二在今年春晚上唱了總共九首歌,妥妥的“勞模”,放後世那是不可想象的。
好事的觀眾甚至還點了她的《鄉戀》。
要知道,這首歌在當時可是禁歌。
它柔美溫情,纏綿悱惻,與要求“高、快、響、硬”的革命歌風格相去甚遠,問世後便飽受批評。
但是最後導演組商討過後,最後還是拍板通過了。
李老師是飽含著熱淚上台唱完《鄉戀》的。
這一唱說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不為過。
它像一股春風吹進人們心扉,打破了讓束縛思想已久的老舊觀念。
83年春晚的各種創新和禁曲解封,都能看出開放後上麵思想的轉變。
和後世精致大氣的春晚相比,首屆春晚其實很粗糙,然而它是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
因為它是時代改變最典型的映射,也因此成了永恒的經典!
此外,這屆春晚也確實好看。
四個主持人鞠躬點頭節奏都不整齊,放在後世春晚就是演出事故,然而沒有任何商業氣息,大家都很歡樂,怎麼好玩怎麼來,反而節目效果拉滿。
1978年,剛開放的時候,全國的電視隻有五十萬台,而到了1983年,這個數字翻了四十倍,總共兩千多萬台電視!
這個晚上,全國無數個像黑土屯這樣的地方,數億人守在兩千萬台電視之前,在歡聲笑語中結伴看完了第一屆春晚!
改革開放,初見初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