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年代:我在大山腳下修了個假仙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把車隊規模搞大的機會終於來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把車隊規模搞大的機會終於來了!(1 / 1)

推荐阅读:

當天許承安和施秋晴都給施秋寧回了信。

許承安叮囑她學習不要過於勞累,此外天氣快變冷了,要注意保暖,彆著涼生病。

上次送她去大學,許承安也把一些治療常見疾病尤其是急症的藥丸給了施秋寧預防,當然省會的醫療條件也很好,倒是用不著太擔心。

而施秋晴那邊也讓妹妹保重身體,此外給她分享家裡這段時間發生的事。

建磚石構造的新房子上次回信已經告訴施秋寧了,這次彙報了下蓋房子的進度,已經完成地基,進行牆體工程,等施秋寧放假回家就能住上了。

施秋玲則讓大姐代自己把許承安今天買了摩托車之事也寫進信中,還描述了下“兜風”的快感和體驗。

每周一次的書信維持著雙方的聯係,儘管相隔兩地,卻能得知彼此的近況,沒事看下信件,仿佛親人就在身邊,有了盼頭,也緩解了思念。

信寫好了,下午許承安就送去郵政掛號,這樣寄出能快一點,順便也把施秋寧寄的包裹取回來。

包裹一拿到家,施秋玲就迫不及待地打開,卻是幾件款式新穎的新毛衣,有男有女,施秋寧去百貨商店買的。

去省會前,許承安給她存折裡打了兩千塊生活費。

這樣一必巨款施秋寧都不知道怎麼用,身為一個村裡走出的女大學生,施秋寧自然是很節儉的,事實上大學每月發的十幾塊補貼就足夠日常開支了,許承安打的那筆錢都沒動過,也就給家裡買毛衣取了點。

“哎呀,這毛衣可真好看啊,不愧是省會百貨的,二姐也有眼光!”

施秋玲迫不及待地就把外套脫了,當場換上那件毛衣,跑到鏡子前臭美了起來。

看到施秋晴還沒任何動作,她奇怪道:“大姐,你咋不試下啊?”

“不用試,秋寧給我買的肯定合身。”

兩姐妹身材差不多,施秋寧照著自己的碼數給她買毛衣就行。

主要還是許承安在房裡,她不好意思換。

“咱又不是看合不合身,大姐,看下你穿出來效果怎麼樣嘛,快點試一下!”

施秋玲不由分說就給她脫外套,拗不過小丫頭,很快就隻剩下一件打底衫了。

緊身的打底衫讓大姑娘愈發顯得身段窈窕,玲瓏有致,熊大熊二脹鼓鼓的。

這點是兩姐妹體態的小區彆,施秋晴要更壯觀一些。

許承安喉嚨有些發乾。

轉眼施秋寧上大學也有一個多月了,這麼久沒碰過女人,心裡頭燃著一股邪火無法發泄。

看來,又得喝涼茶降火了。

……

晃眼又是一個月過去。

“咯咯咯……”

隨著公雞打鳴般的引擎聲,小嘉陵駛入農業局宿舍大院。

有了這輛摩托車,去鎮子或進城都方便多了。

今天是給王萍看診的日子。

開著小嘉陵,輕車熟路地來到孔立業住的宿舍樓底下,找了個地方隨便停了車。

這會國內彆說私家小轎車了,私家摩托車都少得可憐,在單位宿舍找停車的地方容易得很。

走上三樓,在301宿舍敲了敲門。

過得不多會,門就打開了。

“許醫生,你來了!”

孔立業滿臉喜容地把他迎進來,剛想說什麼,許承安就笑著道:“孔局,孔夫人,恭喜兩位了啊!”

“許醫生,你可真是神醫!”

孔立業驚歎。

他剛想把自己愛人懷上的喜訊告訴許承安,沒想到對方一眼就看了出來。

兩夫婦高興得仿佛年輕了好幾歲。

他們這個孩子可是等了十幾年,原本都不抱任何希望了,沒想到這不孕症還真給一位小村醫治好。

王萍笑得臉都快開花了,連忙招呼許承安坐下,給他倒上一杯熱茶。

娃是懷上了,不過還是得看診。

畢竟王萍以前小產過,如今又是高齡產婦,不能掉以輕心。

給王萍把了脈,脈搏有力了些,這就是懷孕的脈象,然而剛懷上一般中醫是把不出來的,許承安的感官特彆敏銳,才能察覺。

診斷完,許承安做出結論:“脈象較穩,夫人如今的身體狀況不錯,胎兒也沒什麼問題,但畢竟是高齡產婦,還是得服一些安胎藥,再服兩個月也就差不多了!”

有孕在身不宜服藥過多,但藥性溫和的中草藥還是可以服的,更何況許承安這藥丸是用藥王鼎煉成,裡麵的有害物質幾乎全部都被淬出來了,對孕婦或胎兒帶來的副作用微乎其微,服點安胎藥對王萍的利遠大於弊。

兩夫婦對藥理了解不多,對許承安的醫術又極為信服,自然聽他安排。

看診之後,兩夫婦又留許承安吃了午飯。

飯後許承安正待告辭,王萍卻是道:“許醫生,你彆急著走,難得來了,先坐上一會,和老孔嘮嗑幾句!”

說話間,他給孔立業打了個眼色。

許承安都看在了眼裡。

看樣子,還有其他正事。

王萍給許承安又倒了杯茶水,收拾碗筷拿進廚房,在客廳中留下兩個人。

孔立業這才開口:“許醫生,聽說你買了兩輛拖拉機跑運輸。”

許承安精神一振,孔立業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和自己聊這個,一定是有原因的。

許承安笑道:“嗬嗬,是啊,這不想著為咱祖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多做點貢獻嘛。”

其實最大的目的就是掙錢,然而漂亮話得掛嘴上。

孔立業自然心知肚明,然而還是誇了他幾句,隨即話鋒一轉,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道:“農業局這邊,剛剛來了一批新的拖拉機……”

許承安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他隱隱地嗅到了金錢的味道。

從孔立業口中,很快得知了大概的情況。

這批拖拉機,其實還是上年國內各大機械廠的存貨,尚未消化完。

郭嘉提出促進四個現代化的口號之後,國內的機械廠拚命搞生產,然而它們很快就發現,拖拉機產能過剩了,庫存大量積壓,有些廠子資金周轉不過來,麵臨倒閉的困境。

郭嘉不得不出手,給某些發達省份下達任務指標,幫廠子清理庫存。

東北在80年代就很發達,消化拖拉機任務首當其衝。

所以上年陽平鎮每個屯子都有一個必須消化的拖拉機指標任務,否則以後都評不上優秀。

然而再發達的東北,也有些偏遠地方是落後的。

比如陽平鎮絕大多數的屯子就都不願意集資買這輛拖拉機,這對某些人口少,條件差的貧窮屯子更是沉重的負擔。

這就形成了一個怪象。

明明用於運輸的農機極其短缺,需求極大,偏偏拖拉機又滯銷。

這就是計劃經濟的弊端之一。

村民們不願意集資買,有眼光又破例的人,想買又買不到。

好在郭嘉終於意識到了這個情況,改革開放後上頭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明了,於是做出了個決定。

今年這批拖拉機的指標不再局限於集體,私人也放開購買!

聽完孔立業的話,許承安心中激動。

把車隊規模搞大的機會,終於來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