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都沒有想,連忙對著何進搖了搖頭。
笑話,自己已經得到了足夠的好處,現在隻想回到自己的地盤,好好發展,積攢實力,等待天下動亂到來即可。
壓根就沒有想過,要率領一支兵馬平定西涼叛亂。
要知道,眼前這支叛軍可不是什麼烏合之眾,那可是擁有精銳鐵騎,強悍士卒的叛軍。
足足數十萬之眾,即便朝廷派了大量的兵馬前去征剿,都沒有剿滅,反而一直戰敗,到後麵退守長安和對方形成對峙,才慢慢穩固了局勢。
要不是有著天險阻擋,加上叛軍內部人心不齊,各自為戰,很有可能一戰就將朝廷覆滅。
這麼大的爛攤子,自己壓根就不想攪和進去,還是留給彆人。
何進得到暗示之後,眉頭皺了皺,有些疑惑。
劉錦可是說過不太想待在朝中,想要在外拚搏,建立功勳,眼前這麼好的機會到來,竟然不想要。
正在大殿眾人思考之時,坐在龍椅上的劉宏,冰冷刺骨的聲音,緩緩傳了出來!
“現在涼州動亂,叛軍數十萬,正在攻伐各郡”
“諸位可有何辦法,鎮壓叛軍,安撫涼州”
隻見聲音剛剛落下,站在文官前排的司徒袁隗,立馬走了出來,彎腰恭敬道!
“陛下,當務之急,先派朝中精銳官兵前往西涼,鎮壓叛軍,穩固涼州各郡,組織防線”
“以免這些叛軍擴大戰果,攻伐長安三輔之地,屆時便會威脅到京都洛陽”
朝中文武官員點了點頭,都同意先派兵過去鎮壓動亂。
最起碼先遏製住這支叛軍的勢頭,不能讓他們繼續再這麼攻打下去,要是長安三輔丟失,洛陽也會不保,屆時眾人隻能落荒而逃。
劉宏聽到這話,點了點頭,掃視了一番群臣之後,詢問道!
“既如此,該派誰統領兵馬,前去平定此次動亂”?
隻見有人站出來想要舉薦,袁隗壓根就沒給對方說話的機會,直接插嘴說道!
“陛下,臣推舉忠鄉侯董卓,擔任此次平叛將領”
“畢竟董卓南征北戰,功勞卓著,先前又平定黃巾有功,展現出來的軍事才能,大家有目共睹”
“而且董將軍本身就是西涼人,對自己家鄉肯定非常熟悉,天然占據著優勢,成為此次統兵將領,絕對能夠為陛下掃平涼州之亂”
武將行列當中的董卓聽到這話,咧嘴一笑。
沒有任何猶豫,直接站了出來,恭敬說道!
“陛下臣願意成為此次統兵將領,為陛下排憂解難,掃除動亂,勢必斬殺那北宮伯玉,韓遂,邊章等人,穩固涼州”
此話一出,剛剛想要站出來舉薦的一些官員,眉頭一皺。
這話說的這麼漂亮,彆人想要爭奪統兵將領之權,恐怕有些困難。
尤其是董卓功勞卓著,憑借黃巾之亂,已經被朝廷封為前車騎將軍,地位在朝中已經非常尊貴。
能夠與之媲美之人,隻剩下皇甫嵩,朱儁二人。
兩人也是憑借黃巾之亂,被朝廷封為左車騎將軍,和右車騎將軍。
雖說車騎將軍一拆為三,劃分了不少權利出去,但還是有很大的地位。
就連新崛起的劉錦,雖說號稱宗室麒麟兒,有著大將軍幫襯,但在朝中的地位和權力,想跟眼前這三人比起來,還是差了一截。
劉宏聽到這話,沉思了片刻之後點了點頭。
還是很認可董卓成為此次統兵將領,征剿西涼。
首先就是西涼人,對那裡熟悉,不會出現什麼差錯,攻打起來也會事半功倍。
當即就準備開口,任命董卓為此次平叛將領!
隻見武將行列當中的皇甫嵩,連忙站了出來,恭敬說道!
“啟稟陛下,臣願意請命,擔任此次統兵將領,平定西涼動亂”
劉宏聞言,愣了愣,眼神不由得朝著皇甫嵩看了過去,似乎有些想法。
皇甫嵩也是西涼人,對那邊的局勢自然能夠了如指掌,有他出手,未必會比董卓差。
一時間有些猶豫,到底是任命董卓還是皇甫嵩,兩人在他眼中都是非常看好。
董卓看著站出來的皇甫嵩,眼眸中露出了寒芒,牙齒緊緊咬在一起。
陛下都快同意自己接任,沒想到這個老家夥,還敢站出來跟自己搶功勞。
劉宏沉默片刻之後,看向一旁默不作聲的大將軍,有些疑惑,當即就詢問道!
“大將軍有何看法”?
何進聽到這話,撇了撇嘴,自己有個毛的想法。
這董卓和皇甫嵩,都不是自己手下之人,壓根就不想推舉。
本想推舉劉錦擔任統兵將領,奈何拒絕,索性他就當個啞巴。
既然被問到了,那他就不能沉默。
何進咳嗽了一聲,站了出來!
“陛下,既然這二人都可以擔當此任,不如讓兩人各自領一支兵馬,同時攻打西涼剿滅叛軍”
“不僅能夠加快平定叛賊的速度,還能早日安撫西涼地區”
劉宏聽到這話,眼睛一亮,確實是一個好辦法,自己竟然沒想到。
兩人統兵在外,能夠互相節製,倒也不怕其中一人生出野心,擁兵自重,加入叛軍反而威脅朝廷。
想明白此事之後,當即就朗聲道!
“好”
“就依大將軍之言”
說完這話之後,又看向站出來的皇甫嵩和董卓,朗聲說道!
“你二人擔任持節主將,各自率領三萬精兵,整合之後,立即出發西涼,平定叛亂,切莫讓朕失望”
董卓聽到這話,猶如吃了死蒼蠅一般的難受,本來可以獨自領軍,都怪這皇甫嵩跳出來爭奪。
心中雖說憤怒,但也不敢在這朝中表現出來。
當即就和皇甫嵩一起站了出來,彎腰躬身拜道!
“多謝陛下信任,臣等必定會掃除叛賊,安撫西涼”
事情商量妥當之後,便有小太監將調動兵馬的虎符送下去。
董卓皇甫嵩二人接手之後,便離開了皇宮,開始整合兵馬。
天子又詢問了一番眾人,見沒有什麼事情要稟奏。
朝會也是就此結束,文武百官乘坐馬車,陸陸續續返回自己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