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李原又向青原縣送了一批酒。
這次又入賬了百餘貫。
李原決定開始麻紡工坊的計劃。
他需要做的事情有四件。
首先就是建設工坊所需要的地皮。
老村正直接將村中南側的一片宅地劃給了李原。
麵積很大,如果按村中的土屋算,足以可以容納五六戶的麵積。
第二件事,就是工坊所需要的紡織機。
目前大梁使用的紡織機在李原看來非常簡陋。
大約相當於前世漢代斜織機的水平。
李原上一世看過一些古代紡織機械的書籍。
而且在他上一世農村的家中老宅中,有部李原姥姥使用過的改良織機。
當年他覺得織布機很好玩,曾經仔細研究過這種織機的結構,可以說爛熟於心。
這種改良織機,比現在大梁所使用的織機要先進很多。
改良織機不但可以紡麻,還可以紡棉,紡絲綢,紡錦緞。
織出來的布匹更加細密緊實。
由於使用了更先進的飛梭,紡織的速度比目前織機要快數倍。
李原決定將後世的那種改良織機複原出來。
但難點卻在紡織機的製造上。
這種改良紡織機結構相對複雜,李原雖然自己也懂一些木工。
如果是他一個人造的話,估計十幾天能造一架織機就不錯了。
而要運作麻紡工坊,李原覺得第一批至少也得十架改良織機才行。
顯然他一個人,無法在短期內造出那麼多的改良紡織機。
解決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去找其他工匠幫忙。
但李原又不想這種改良織機的技術現在就傳出去。
李原又琢磨了一陣,覺得唯一的辦法就是。
將織機拆成不同的零件,分彆交給不同的工匠製造。
再由李原統一進行組裝,當然以這個時代的工藝,這種方法難免會出現一定的製造誤差。
不過為了保守秘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李原花了一天的時間,將改良織機的結構拆分開,繪製了數份圖紙。
並且嚴格標注了零件的尺寸。
至於工匠,李原決定去趟西河堡,他記得堡中有好幾家木工坊,應該可以找到足夠的工匠。
第三件事是要到西河堡的鎮守衙門辦一份麻紡工坊的商貼。
這個可以去找工匠的時候一起去辦。
最後一件就是要派人收購苧麻,工坊一旦運作起來,對於原料的消耗非常驚人。
他可不想工坊因為缺少原料而停工。
李原要建麻紡工坊的事,在東鄉村很快就傳開了。
人們是奔走相告。
李原開出了幫工者,一日十文工錢,管一頓飯的報酬。
幾乎村中沒什麼事的兵戶都來了。
督造工坊這件事,李原交給了福叔和劉黑子。
福叔為人圓滑善於溝通,劉黑子為人本分,認死理。
福叔負責組織人手,劉黑子負責工程驗收,可以說是人儘其用。
李原要造的工坊房屋並不算複雜。
就是一種舉架比普通房屋高大一些的長屋。
同樣也是茅草頂,夯土牆壁,隻是用了更多的木材做支撐。
這種長屋並不算難造。
村中很多人都會。
隻要材料充足人手夠用,屋子十幾天就可以造出來。
當工坊開始修造長屋的時候,李原則帶著崔平去了西河堡。
工坊的商貼很容易辦,交了300文錢李原就拿到了商貼。
再就是找到工匠,打造足夠的織布機和紡車。
他和崔平走遍了西河堡中的各家木工坊。
總算是找到了足夠的工匠分造各部分零件。
並約定十日後,各家所造的部件統一運到東鄉村。
安排好這件事,李原又派崔平去附近各村收購苧麻。
約定好價格,同樣要求送到東鄉村。
李原返回到村中的時候。
發現工坊的工地上,一片熱鬨的場景。
人們往來穿梭,運送著木材土方和石料。
李原要建的三座長屋每日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長。
李原甚至在工地上見到了很多孤女自願來幫忙。
她們知道這座麻紡工坊,就是為她們這些孤女建的。
心下感激,能做的就是幫工地運輸打雜燒開水。
她們比任何人都希望工坊早日完工。
負責監督的福叔和劉黑子也沒虧待了這些孤女。
隻要來幫忙的,每人都管一頓粟米飯,外加五錢的工錢。
後來村中的老人和孩子聽說之後,也趕來幫忙。
李原依舊讓福叔和劉黑子給他們管飯和每日五文的工錢。
就這樣,幾乎在全村人的幫助下。
不到十天時間,麻紡工坊就建成了。
工坊內有三間長屋,最小的一間是漚麻室。
苧麻運來後,會先在這裡進行漚麻處理,之後加工成麻纖維。
第二間最為寬大的長屋就是工坊的生產間。
李原特意設計了更大的窗戶便於采光。
生產間的麵積很大,至少能同時擺下二十部李原設計的改良織布機。
第三間屋子就是庫房,用於儲存苧麻材料麻線和麻布。
這幾天,從各村收購的苧麻材料已經源源不斷的運到了東鄉村。
等待加工的苧麻已經堆滿了庫房。
到了第十日,李原在西河堡定製的紡車和織布機的木質部件,也被工坊陸續送了過來。
各種木質部件堆滿了長屋。
看著這些木質零件,女工們有些好奇不知所措。
李原一笑,對大家說道。
“這些是織布機的零件,大家一起動手,咱們把織布機組裝起來。”
於是在李原的指導下,女工們開始用這些部件組裝織布機。
足足花了兩個時辰,才費力的組裝好了第一部改良織布機。
看著複雜精巧的織布機,女工們充滿了好奇。
之後大家有了經驗,組裝速度就快了起來。
前後忙了兩天時間,李原帶著女工們,共計組裝了十五部紡車和十部改良型紡織機。
現在庫房中堆滿了苧麻,麻絲和麻線,材料充足,隨時可以開工。
麻紡工坊正式開工的第一天,村中二十幾名孤女早早的就都來到了麻紡工坊。
李原到的時候,發現這些孤女都在門前恭敬的佇立等待。
她們的神情比起前幾日去李原家跪門時更加忐忑和興奮。
工坊的大門打開。
她們很是規矩的依次走進工坊。
剛一進門,李原就看到二十幾名孤女噗通一聲跪在泥地上,對著李原磕頭。
李原忙用手虛扶。
“快快起來,你們這是為何?”
為首的幾名女工說道。
“姐妹們拜謝李郎君賜給我們生計。”
“我們無以為報,隻能跪謝李郎君。”
“唉。”
李原長歎一聲。
“諸位都是我的鄉鄰。”
“我也不忍見你們忍饑挨餓。”
“隻要你們在工坊中認真做工,我必定不會辜負大家。”
二十幾名孤女都是淚目漣漣。
“我們姐妹,必不忘李郎君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