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璋(1896年—1937年),字超然,廣西容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和陸軍大學畢業。
曾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中校參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夏國璋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軍174師副師長兼522旅旅長,奉命率部參加淞滬會戰。
上海失守後,中國軍隊撤退時,夏率孤軍扼守吳興縣城。11月中旬,日軍一部自嘉興向吳興侵犯,夏國璋指揮全旅官兵抵抗數萬日軍,與敵血戰數晝夜,給敵軍以重大殺傷。
後因彈儘援絕,吳興失陷。夏國璋在城郊激戰中壯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其為陸軍中將。
1896年,夏國璋出生於廣西容縣一個讀書人家庭。自幼聰穎好學,有
“神童”的美譽,從湖北法政學堂畢業後,他投筆從戎,考入清河陸軍軍官預備學校,後升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23年畢業後,在新桂係軍隊總司令部任上尉參謀。1926年,隨軍參加了北伐戰爭,顯示出非凡的軍事才能。
1928年6月,升任第12路軍指揮部上校參謀。9月,相繼調任第17軍第1師第1團和第9師第6團團長。
1930年,出任國民革命軍第3集團軍總司令部上校參謀。1931年6月,任中央軍校南寧分校上校分隊長。
1935年,從南京陸軍大學第十期深造畢業後,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部上校科長。
1936年6月,任陸軍第45師第135團團長。1937年5月,升任第174師第522旅少將旅長兼第135團團長。
[3]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8月,淞滬會戰爆發。
麵對日寇入侵,夏國璋多次請纓殺敵。9月中旬,已升任第48軍第174師副師長的夏國璋隨第21集團軍從廣西出發,10月中旬抵達淞滬前線。
此時,淞滬戰場中日雙方激戰正酣,第21集團軍到達上海後,馬不停蹄,衣不卸甲,立即加入蘊藻浜方麵作戰。
19日黎明開始,日軍在大炮、坦克的掩護下,向第174師陣地發動強攻。
夏國璋臨危不懼,組織部隊頑強反攻,但因日軍炮火猛烈,未能突破敵人陣地。
在日軍接連數日的瘋狂進攻下,夏國璋部傷亡很大。後第174師奉命轉移到蘇州江橋鎮、雙廟一帶休整。
[3]11月5日拂曉,日軍利用大霧、大潮在杭州灣登陸,中國軍隊猝不及防,陣地相繼失守,戰局急轉直下。
蔣介石被迫於8日下令放棄上海,兵分兩路向杭州及南京撤退。日軍見中國守軍撤離上海,開始實施追擊。
第21集團軍奉命阻擊日軍西犯,掩護部隊撤離上海。夏國璋這時已由第48軍第174師調任第7軍第170師副師長。
接到任務後,夏國璋立即率領一個旅開赴吳興,在城郊八裡店橋至升山一帶阻擊敵人。
戰鬥打響後,夏國璋身先士卒,深入前沿陣地指揮作戰,率孤軍同優勢之敵浴血奮戰幾晝夜。
11月21日,夏國璋在陣地上觀察敵情,突遭日機空襲,壯烈殉國,時年41歲。
夏國璋殉國的消息傳至其家鄉容縣,當地政府為其製作了白色瓷質墓碑一方,上書
“故陸軍中將夏副師長墓誌銘”及近千字碑文於其上(此碑現存容縣博物館),盛讚其愛國功勳,並於容城城北複船嶺南端建造夏國璋衣冠墳墓一座,以資紀念。
[4]1987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他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夏國璋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