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在這場捍衛國土,抵禦外辱的戰爭中,無數先烈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包括上百名將軍。
朱芝榮(1897年—1937年11月03日),字少泉,河北東光縣朱辛莊人,出生於富裕家庭。
童年就讀於私塾。[1]1922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服役於東北軍,曆任排長、連長、營長、參謀、副團長等職。
1936年,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七軍一〇七師三一九旅旅長。1937年,於淞滬會戰中壯烈殉國。
1915年,考入河間中學讀書。1919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
1922年,加入東北軍,曾任排、連、營長等職。1928年,在東北陸軍第三獨立旅旅長王以哲麾下任620團中校團副,駐沈陽北大營。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軍進攻北大營,發生了曆史上有名的九一八事變,朱芝榮參加了反擊日本侵略軍的戰鬥。
錦州之戰後,升任上校團長。1935年,升任107師319旅少將旅長。
1936年12月12日,在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率領下參與
“西安事變”,擔任總部(張學良司令部)及中共代表團(周恩來)的警衛工作。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隨軍調往蘇州。[1]朱芝榮率部於華東地區滬寧一帶抗擊日軍,進而轉戰南北實施遊擊戰,日軍亟欲誘捕捉拿,未能得逞。
11月3日,在江蘇省鬆江縣(今鬆江區),深入日軍陣地被包圍,拚死力戰,為國捐軀,時年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