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興(1897—1937),抗日英烈、民族英雄 ,犧牲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二軍第八十八師第二旅旅長 ,1897年7月21日出生(另有報道稱1896出生 ),字敬中,廣東梅州平遠縣東石鎮坳上村人。
黃梅興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曾在國民革命政府第一次、第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中屢建戰功。 1932年,“一·二八事變”上海抗戰爆發,黃梅興任264旅副旅長兼528團團長,奉命防守廟行以南一帶陣地,多次與日寇較量,屢建奇功,敵人稱他為“黃老虎”。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8月14日,八十八師二旅旅長黃梅興率領部隊衝到八字橋時,不幸中彈,壯烈殉國,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犧牲時年僅40歲。
黃梅興作為淞滬會戰中第一個為國捐驅的國民黨高級將領,被後人稱為“抗戰中重振民族之魂第一人”。為褒揚黃梅興將軍的功績,國民政府追授黃梅興為陸軍中將,並特準其靈柩安葬於南京雨花台。1938年3月12日,東在延安紀念孫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大會上,稱讚黃梅興將軍是“全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範”。
2014年9月,黃梅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1897年7月21日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裡。
1917年秋,考入縣立平遠中學初中部就讀。兩年後輟學回本村富有小學任教。
1921年,辭去小學教員職務,前往廣州,在憲兵學校讀書,一年後投奔粵軍第一師。
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
1925年,參加討伐陳炯明叛軍的東征,在軍校學生教導第一團任見習排長。因在揭西棉湖戰役中戰功卓著升為連長。到達平遠大柘時,率3個連兵力夜襲陳軍,他發動群眾虛張聲勢,並分3路包抄襲擊,把敵殘部1萬多人趕得丟盔棄甲。
1925年10月,黃梅興參加第二次東征,任第十四師第四十團第三營營長,後任黃埔軍校第六期一個大隊的大隊長。
1926年,參加北伐與軍閥孫傳芳作戰,在激戰中受傷。傷愈後奉命招募新兵,任團長。
1927年春,任憲兵大隊長。同年冬,調任第四軍暫編第二師副官長。
1928年,曆任江蘇省屬緝私內河遊巡隊長、第四軍教導第一師政治部主任、山東總司令部征募處第二區主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七期學生中隊長。
1930年春,升任陸軍第四十五師三六六團團長。同年9月,任國民政府警衛旅第六團團長。
1931年1月,黃梅興任陸軍八十八師二旅五二八團團長。次年,“一二八事變”上海抗戰爆發,黃任264 旅副旅長兼528團團長,奉命防守廟行以南一帶陣地,多次與日軍較量,屢建奇功,敵人稱他為“黃老虎”。因立功升為二旅旅長,駐防鄂西。後調駐閩、贛、皖南石埭,川東萬興一帶。
1932年,擢升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二旅旅長。
1936年,調駐南京。1937年“七七事變”後,參加國民政府在廬山召開的高級軍事會議,會後率264旅從鎮江開往上海江灣大場一帶駐防。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黃梅興率領駐紮在持誌大學(今水電路廣靈二路西首)等地的88師264旅與日軍展開生死博鬥,率本旅奮起抗擊,並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連續攻破敵軍十幾個堡壘。
1937年8月14日下午6時,進攻日軍設在愛國女子大學的據點時,日軍炮火密集,並加百架飛機轟炸。他率部衝到八字橋,不幸被炮彈擊中,經搶救無效而壯烈犧牲,年僅41歲。
1937年8月14日,黃梅興在對敵奮戰中,不幸身中炸彈壯烈犧牲,成為淞滬戰役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國民黨愛國將領。為表彰他為國家民族英勇獻身的精神,國民政府追贈黃梅興為陸軍中將。
1932年,擢升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二旅旅長。
1936年,調駐南京。1937年“七七事變”後,參加國民政府在廬山召開的高級軍事會議,會後率264旅從鎮江開往上海江灣大場一帶駐防。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黃梅興率領駐紮在持誌大學(今水電路廣靈二路西首)等地的88師264旅與日軍展開生死博鬥,率本旅奮起抗擊,並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連續攻破敵軍十幾個堡壘。
1937年8月14日下午6時,進攻日軍設在愛國女子大學的據點時,日軍炮火密集,並加百架飛機轟炸。他率部衝到八字橋,不幸被炮彈擊中,經搶救無效而壯烈犧牲,年僅41歲。
1937年8月14日,黃梅興在對敵奮戰中,不幸身中炸彈壯烈犧牲,成為淞滬戰役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國民黨愛國將領。為表彰他為國家民族英勇獻身的精神,國民政府追贈黃梅興為陸軍中將。
1937年8月14日,淞滬會戰時,時任88師旅長的黃梅興率領部隊在上海八字橋與日軍激戰,當264旅吹著號連攻上去,衝鋒號殺聲震天,上去一次又下來,如此與敵軍周旋三次都沒能過去橋。八字橋是一座僅有83米長的橋,但就是這83米,讓國軍88師264旅旅長黃梅興,等了整整五年,
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他率領58團在廟行與日軍血戰兩天兩夜,重創日寇,但當他接到撤離上海的命令時,黃梅興熱淚飲恨道:“寧死不為亡國之民,我一定會打回來!“而此時1937年8月14日,淞滬會戰的第二天,換個米西不過終於又一次的站到了“八字橋”頭,望著橋對麵的仇敵,黃梅興高喊“一雪前恥!”在衝鋒號角的鼓舞下,冒著敵人猛烈的炮火,黃梅興帶領這264旅的兄弟們向對麵衝去,可是隻有輕武器的將士們,在敵人碉堡和機槍的交叉火力下,一排排的倒下,卻依然前仆後繼著,一次衝鋒失敗,就第二次……當衝鋒號手,流著淚第三次吹響衝鋒號角的時,將士們沒有絲毫退縮跨過戰友的屍體繼續衝鋒…麵對日軍的重裝甲坦克在這僅有83米長的橋上已倒下數百名將士!橋已被鮮血染紅!當敵軍的迫擊炮導彈襲來正立於陣頭指揮戰鬥的黃梅興將軍,不幸中彈身亡當場殉國。
黃梅興將軍是淞滬會戰中國軍高級將領陣亡第一人!黃梅興的妻子在得知他的消息後,寫下挽聯”馬革裹屍還,是男兒得意收場!可憐母逝半年,瞑目尚多身後事。鵑聲啼血儘,痛夫子抬魂不返,最苦孤生匝月,傷心猶勝未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