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推薦大家去讀《史記》了解司馬遷的強大之處,特彆是準備寫小說的人,也可以讀一讀《史記》。”
“看看人家司馬遷如何塑造人物,情節,故事不無聊,人物立體仿佛就在眼前。”
“一本史書除了記載曆史,還要吸引讀者來讀,讓讀者感興趣這也很重要。”
“我們說史書有那麼多,為什麼偏偏司馬遷的《史記》如此牛逼,《史記》為什麼能成為史家之離騷。”
“來源於司馬遷他的專注,他的文學素養,來源於司馬遷是帶著批判和讚揚去寫史記等等。”
“司馬遷牛逼在什麼地方,他對人物揣摩非常厲害,能用短短的幾個字就把這個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
“能讓我們感受到這個人物的魅力。”
“像漢高祖劉邦,司馬遷隻用了劉邦說話的方式就把劉邦這個人的形象給刻畫了。”
“史記裡麵大量漢高祖劉邦說話的場麵,基本上就是罵曰,怒罵曰,口頭禪,乃翁。”
“在秦漢時期,乃翁就是我是你老子,我是你老爸。”
“劉邦粗魯,喜歡罵人的形象馬上體現出來了,然後司馬遷在寫《鴻門宴》表現了劉邦的另外一麵。”
“在《鴻門宴》上,劉邦的態度是謙卑有禮,說話是極其講禮貌,甚至低聲下氣,能好好的跟彆人說話。”
“這樣對比就來了,劉邦這個人物的形象就更加的豐富。”
“劉邦知道什麼場景要不要好好說話,也能看出這個人物到底是怎樣的性格。”
“事情沒有威脅到劉邦生命,他就粗魯,沒有禮貌,事情威脅到了自己生命,劉邦就講禮貌,謙卑。”
“這也表現出來了劉邦的智慧,也讓我們讀者能夠感受到劉邦的魅力。”
“再來說項羽,項羽在《鴻門宴》一開口就讓我們感受到了項羽的智商。”
“他居然把前來告密的曹無傷告訴了劉邦,而且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告訴劉邦。”
“這叫以後誰敢來泄密,泄完密馬上就死。”
“司馬遷用一句話,就體現出來了項羽的智商問題,也進一步的說明了項羽失敗的原因。”
“這個人不適合當明主,不值得彆人投靠。”
“這就是司馬遷的文學功底,這也是我們重點讀史書的東西。”
“通過他們的對話來,知道這兩個人是什麼性格,來知道這件事情的情況和對策。”
“很多人讀史記,能感受到司馬遷的情緒變化,認為司馬遷在偏心和詆毀。“
“這也很正常隻要是個人,他寫東西必定有偏好和雙標。”
“這也說明司馬遷在認真寫史書,將自己完全帶入進去了,仿佛回到了當時的場景。”
“而不是機器一般的寫史書。”
“絕對客觀的史書我隻能說不可能存在。”
“比如我說,我要客觀的評價一個人。”
“當我說出客觀的時候就意味著我不客觀。”
“因為我是人,我又不是機器人。”
劉邦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專業,一個都沒有見過自己的家夥居然能把自己的形象塑造如此成功。
項羽才反應過來了自己原來當時那麼傻逼,居然就直接告訴劉邦情報了,失去了人心和讓其他人見到了自己的格局。
對啊!李世民回憶著自己腦海中劉邦的形象,似乎就是從史記裡麵了解最為深刻,也能讓自己這個千年之後的人了解劉邦。
知道劉邦的性格,明白劉邦的為人處世,這一切都要司馬遷去合理安排劇情來展現。
葉楓:“接下來就是比較重要的一點了,那就是知道史書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史書裡麵的春秋筆法非常厲害,如何看懂春秋筆法也是一個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判斷這件事情重不重要。”
“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司馬遷在寫呂雉的本紀,用了春秋文筆去寫呂雉。”
“前麵先簡單的描述了一下呂雉生平,之後講解一下呂雉怎麼爭寵,麵對戚夫人那個蠢女人的態度,怎麼樣去殺死其他諸侯王。”
“用什麼殘忍的手段把他們剁成肉泥,然後冊封了呂家諸王,把戚夫人做人彘,來表達呂雉有多麼的殘忍。”
“讓人一讀史記就知道呂雉是一個心思歹毒,手段殘忍的女人,重點就是圍繞呂雉怎麼對付那些劉姓王,怎麼冊封呂家王,怎麼對待劉邦的女人和兒子。”
“來表達呂雉是一個壞蛋。”
聽完這一切之後,劉邦看著一邊的呂雉,見呂雉沒有反應,道:“你不生氣嗎?”
呂雉反問道:“我殺你女人和兒子你不生氣。”
劉邦想了想,道:“我為什麼要生氣,選擇你的時候我肯定想到了這一點。”
“輪到你說了。”
呂雉:“這些重要嗎?這不是事實嗎?司馬遷罵我很合理,反正等一下他會誇我。”
劉邦一愣,瞬即就理解了。
葉楓:“這些東西不重要,知道吧?”
“不管呂雉殺了劉邦多少個兒子,殺了劉邦多少個女人,手段怎麼殘酷,這些都是呂後的私德問題。”
“對於統治者來說,私德不重要,能不能管理好天下蒼生才重要。”
“呂後對待異性王殘忍,很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
“呂後殺韓信本質上就是爭奪權力,這些都是政治家之間的鬥爭罷了。”
“你說呂後殘忍也好,你說她壞的徹底,無所謂。”
“呂後是大漢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我們最關心的是當時百姓的生活,國家的穩定。”
“百姓過得好不好,國家好不好,這才是評價一個統治者最高的評價。”
“漢文帝為什麼讓人崇拜,就是他讓百姓過得好,國家蒸蒸日上。”
“司馬遷他本人也知道這一切,所以他在前麵著重描寫呂後的私德問題,一點都不提呂後對百姓有多好。”
“前麵把呂後塑造成了一個狠毒心腸的壞女人,好讓那些漢朝皇帝看了史記之後。”
“感覺不錯,呂雉就是這種人,給我好好的罵她。”
“結果,司馬遷在呂雉結尾的時候來了一句: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
“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製,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言下之意就是,天下在呂後的統治之下,百姓安居樂業,遠離了戰爭的殘酷,刑罰很少,罪人都非常稀少。”
“百姓專心從事農耕,衣食富足起來了。”
“一瞬間,呂雉的形象就立起來了,相比於前麵呂雉的殘忍不道德,但麵對天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呂雉的私德問題一點都不重要。”
“我感覺司馬遷就是:對不起,呂後,我不想罵你。”
“但是為了過審我要罵一下你,好讓漢朝皇帝高興。”
“到最後麵我再來狠狠誇你,表達一下我對你的敬佩。”
“這就是頂級的春秋筆法,這也是我們讀史書必須要去了解的東西。”
作者有話說:這就是我讀史書的一些辦法,我不是專業研究曆史的人,隻是一名計算機學生,曆史知識掌握的很淺薄,很多地方說錯了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