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寫得不錯,但文學作品又不能反映出人品和能力,要不然許多著名詩人也不會懷才不遇了。”
“能寫詩不代表能管理國家。”
“部分詩人連科舉那關都過不了,連考公都考不上,還讓你當官可能嗎?
“四書五經理解了嗎?策略會寫嗎?時政議論會分析嗎?遇到事情會解決嗎?”
“光靠詩寫得好沒有,本身要有能力。”
“有本事像辛棄疾一樣證明實力,或者像黃巢一樣。”
“不要嘴上逼逼,要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才華。”
“還有很多官也和陶淵明一樣,突然辭官歸隱田園了,開始寫詩了。”
“放著好好的官不去當,跑去種田。”
“在詩中抒寫自己懷才不遇,喜歡自然的風光,享受美好的田園生活,抒發一下自己對國家的深厚感情。”
“你們說為什麼。”
觀眾也是一臉疑惑,這個問題他們還真的沒有想過,李詩雅回憶高中老師所講的內容,道:“官場太黑暗了,不屑於和他們同流合汙,想要追求平靜安逸的生活。”
旁邊馬上就有人反駁道:“當官才不會被人欺負,連當官都難以安逸,歸隱田園怎麼可能安逸。”
“不怕當官的來壓榨是吧?”
“他們拚了命的讀書科舉,考上了卻辭官,前麵那麼努力讀書乾嘛?”
“考不上就說懷才不遇,考上了就說官場太黑暗了,我不屑和他們同流合汙。”
“真是有趣。”
此話一出,觀眾笑聲一片,討論聲也起來了。
“這就是文人,給自己找借口。”
“不能這樣說,文人的身子骨較軟。”
“子孫的未來怎麼辦,父母的養老怎麼辦。”
“對啊!哪怕不為自己想想,也要為子孫的未來想想。”
“難不成等以後和陶淵明一樣兒女都不成器,最後活生生餓死了。”
李詩雅也是微微一驚,對啊!華夏人最看重的就是給子孫後代創造好的條件,他們辭官了,子孫也就沒有辦法享受權力帶來的便利了。
鄉下可不比大都市,教育資源相差太多了。
古人也好奇到底為什麼,當官是他們逆天改命的唯一機會,也是改寫家族命運的機遇。
多少家庭窮儘一生都無法培養出一個當官的人才,他們就如此輕易的放棄了。
憑借真本事上位的官員嘴角露出不屑,誰不想當大官,誰不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張居正表示,官場黑暗怎麼了,去改變啊!憑借自己的能力去改變官場不就行了。
海瑞表示,官場黑暗怎麼了,去把皇帝和百官的遮羞布扯下來,讓後世唾罵他們。
葉詩琪:“那老師你說為什麼。”
葉楓淡淡一笑,道:“很簡單,在官場混不下去了,得罪了人再不離開連最後的體麵都沒有了。”
“他們能當上官才華一定有,但是在官員之中不出眾”
“好比他們高考數學一百三,去了北大數學係一點都不出眾。”
“不能說他們沒有才華,隻能說帝國沒了他們,馬上就能找人頂替他們的位子。”
“我承認有少部分人真的厭惡官場離開了,但我不信是為了向往美好的田園生活而辭官。”
“一大堆的詩人在那裡說懷才不遇我也不信,紙上說自己有才有用嗎?”
“要用行動來證明啊!”
“辛棄疾,陸遊,文天祥,高適等等,他們說懷才不遇我信。”
“麵對官場的黑暗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才華,讓人覺得惋惜。”
“曆史上有哪一個皇朝的官場不黑暗,明朝的官場不黑暗嗎?人家張居正同流合汙卻不忘初心。“
“成為明朝的攝政王,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天下,拯救衰落的大明。“
“沒有張居正,明朝可能等不到崇禎就亡了。”
“辛棄疾麵對的官場不黑暗嗎?人家為了天下哪怕得不到重用也在積極努力,爭取機會。”
“辛棄疾說懷才不遇我是真的相信,南宋就不配擁有辛棄疾這樣文武雙全的能人。”
“文官裡麵最能打的,武將裡麵最有才華的,這種配置千古難出啊!”
“要是放在其他明君那裡,那麼曆史上可能會出現一位頂級的文武雙全的名將。”
“奈何命不好,遇到的南宋,打輸了給錢,打贏了還給錢,還自毀長城用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殺了。”
“想要用辛棄疾來威懾金人,結果不讓他掌兵,到最後金人來犯想找他掌兵打退金軍。”
“才發現辛棄疾去世了,將最後的希望活生生的滅了。”
“南宋真的廢物。”
“麵對這種朝廷,辛棄疾依舊保持熱血,寫詩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感和懷才不遇,但依然時刻準備前往前線殺敵,收複中原。”
“也沒有想過歸隱田園。”
南宋之前的所有朝代都對這些辛棄疾感興趣了,聽葉楓所說這些辛棄疾不僅文采出眾,領兵打仗也是頂級。
居然可以憑借一人之力威懾敵國。
李世民對那些田園詩人不感興趣,要是真的是頂級才華失去了也有無數人可惜。
說明這些人有才華但不出眾,可以找到替代品那麼辭官就辭官。
帝國又不缺你這樣的人。
唯獨辛棄疾這種人才吸引了李世民的注意,想到自己武將裡麵多數都是大老粗,少見這樣文武雙全的人才。
心中很鬱悶,那個南宋到底有多廢物。
聽到南宋自毀長城趙匡胤滿臉怒火,用長城來形容嶽飛足以說明嶽飛的重要性。
卻用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嶽飛,莫須有是什麼罪名,我怎麼沒有聽過。
到底是那個蠢貨想出來的罪名。
朱元璋無比惋惜嶽飛,可惜了嶽飛元帥,不過大明幫你實現了願望,收複中原。
葉楓話鋒一轉,道:“但是,不能說歸隱田園不好,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抱負。”
“最起碼這些歸隱田園的詩人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那就是不當官連歸隱田園的資格都沒有。”
此話一出,觀眾想到陶淵明的悲慘遭遇,又想劉禹錫,孟浩然等等田園詩人似乎都是先當官,再去歸隱田園。
好有道理,當的官越大歸隱田園越舒服。
葉楓語氣頗為輕鬆,道:“曆史上的那些隱居詩人,可能受到了陶淵明啟發。”
“每一個人都是先當了官之後再去隱居田園,你要是不當官,你配隱居嗎?”
“當了官再辭官才能保留體麵的身份,不需要服勞役,不需要交稅。”
“每年還有一些補貼,地方上的商人還會主動給你錢,百姓也會尊重你。”
“甚至可以借助以前的人脈,重新再去當官。”
“劉禹錫早就在《陋室銘》給我們說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人家隱居田園的時候,來往交談的人都是有學問的,都沒有老百姓。”
“至於古代真正的田園生活白居易早就告訴我們了。”
“唐朝白居易寫的《觀刈麥》就很好的說明了當時農民的辛苦,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儘,拾此充饑腸。”
“大家讀一讀這首詩歌,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的,看看古代農民的悲慘遭遇,非要形容的話就是慘,太慘了。”
“特彆是這句,家田輸稅儘,拾此充饑腸。想想當時的統治者對於農民的壓榨,簡直就不是人。”
“一年到頭所種的糧食,都要上交。”
“這才是古代普通老百姓真實的生活場景,也是真實的田園生活。”
葉楓說到這裡,微微歎氣道:“曆史上的那些盛世是貴族階級的盛世,和普通人關係不大。”
“盛世頂多少餓幾天,家裡麵多一些餘糧,稅少一點。”
“特彆是有些盛世都是壓榨百姓血汗創造出來的盛世,我們馬上要講的隋朝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很多看似繁榮的國家,比如阿三,棒子等等,底層百姓還不是艱難求生。”
“更不要說古代了,封建社會對於普通人真的很殘酷。”
聽了這麼久,葉詩琪提煉出核心內容,那就是古代老百姓非常慘,不要穿越回古代,不要認為自己能在古代混出頭。
在古代唯有當官才是最好的出路,無論乾什麼事情,先去嘗試能不能當官。
為此,葉詩琪好奇道:“老師古代這麼慘,為什麼還有人向往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