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我,曆史係!小小清穿拿捏拿捏 > 第388章 十三阿哥不解,十三阿哥大為排斥

第388章 十三阿哥不解,十三阿哥大為排斥(1 / 1)

推荐阅读:

康熙一整個愣住,繼而樂到上氣不接下氣:“哈哈哈,這小促狹鬼,竟然這麼坑老子?哈哈哈,不行不行,這朕得去寧壽宮,好好跟太後分享分享,讓她老人家也跟著樂嗬樂嗬。”

十三阿哥:!!!

小侄女不是親閨女、親侄女,您這樣又哪裡親老子了?

要彩衣娛親,您自爆不行嗎?

做什麼要將自己的孝心建立在兒子的痛苦之上呢?!

十三阿哥不解,但大為排斥。

可惜他不是小侄女,也不是皇阿瑪捧在掌心多年的麻寶太子,遠沒到被老爺子顧及情緒的程度。

再多不服不忿,也得老老實實憋著。

最多把這氣惱化為動力,對命名為大清日報的報紙精益求精。

堂堂正正、徹徹底底地贏了另外幾個競爭對手,把這個現在瞧著不起眼,日後卻注定掀起巨大風浪,掌握輿論方向的差事攬在手中。

而若他能贏,那……

應該也就意味著皇阿瑪心中的天平已經不止傾斜向太子,也有踟躕猶豫,甚至慢慢的開始考慮起四哥這個小侄女兒的親阿瑪了吧?

康熙一心一意給太後分瓜,跟著一起腦補老四和十三聽到小家夥心聲時那種被雷劈般的震驚與麻木。

順便還要補充一下老十三被自己逼問成功後,那個比吃了苦瓜還苦的苦澀表情。

太後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哎喲喲,哀家還以為以後謹言慎行,防備著什麼時候被小乖乖寫到她的福襄雜錄上就行。”

“結果這活寶貝絕招之外還有絕招,嘖嘖,那句有圖有真相,真是可怕極了啊!”

康熙附和點頭:“誰說不是呢?”

有小家夥的點子加上黃履莊跟清風道長師徒在,這對大清最最尊貴的母子誰也沒考慮過照相機會有失敗的可能。

左不過‘被發明’出來的時間早晚而已。

為此康熙都有些糾結。

無它,在乖乖好孫女兒到來之前,他一直以臉上那幾個麻子坑為榮的。

先不說那等暴虐殘酷的惡疾之下,能幸存下來本就很了不起。

就說當時他身為皇三子,且在皇考明顯更喜歡二哥些的前提下,他能越過二哥福全繼承大統,就是因為他出過花、見過喜,平安長大的幾率更高。

如此前提之下,那麻子是簡單的麻子嗎?

那是他的戰痘證明,是福澤所在!

但被小家夥一聲聲心聲吐槽,甚至要把麻子罵成他小名後,康熙就很難不擔心了。

怕後代兒孫一個比一個促狹。

見到他老人家的照片後不是對千古一帝的頂禮膜拜,而是指著那點印記奔走相告:“快看,有圖有真相,康麻子真的有麻子哎~”

太後:……

突然之間,也不那麼想讓照相機被早早發明出來了。

畢竟她雖然確實長得不好看,全憑科爾沁小公主、太皇太後侄孫女的身份才能當上皇後。但……

但也不願意成為清朝後妃隻看身份不看臉的證據之一啊!

好好的瓜,吃著吃著就餿了。

可見熱鬨這東西,還是看彆人的更讓人心情愉悅。輪到自己成為笑料……

嘖嘖。

太後跟她的皇帝兒子寧可大清科技發展的步履能夠從容和緩些。

自私的自。

一樣的皇室成員,小公主可就大方多了。自從那天跟黃、戴兩人相談甚歡後,小公主就又成了清宮造辦處的常客。

常常天馬行空一下子,得到兩個國寶級專家的一致驚歎,引動他們新一輪的思考。

照這麼下去,烏那希相信用不了兩年,大清可能就從蒸汽機時代進化到內燃機時代了。

黃先生與他那些朋友、師兄弟與學生們努努力,說不定她成年之前就能坐上小汽車了。

真是想想就讓公主興奮,很難控製住自己的腳腳不往乾清宮造辦處跑啊!

幾天功夫,就讓黃履莊跟戴梓先後請奏,說小公主是各自領域百年一見的天才。任其放任自流,實在浪費天賦。

所以鬥膽,想要忝為公主師呢。

為了這個,兩人甚至相互貶低了一番,突出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對大清發展的重要性。

想著以此來影響皇上判斷,加大己方籌碼。

當事人就在現場,康熙當然要問問乖孫女的意見。

烏那希整個人都麻了好嗎?

小腦袋當場搖成撥浪鼓:“皇瑪法,福福才六歲,六虛歲,四周歲的生日也沒過完幾個月哇~”

“連正經學堂都還沒去呢,哪能當兩位先生高徒?”

[嗚嗚嗚,就算已經開蒙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大背景下選擇文科,難道是因為本公主對文科愛的深沉麼?]

[不是哇!是因為文科幾乎不丟分,理科幾乎不得分,想挑戰一下自我都不能夠哇……]

想起這個,烏那希就有些悲從中來。

天賦這個事兒,不是她能勉強的呀。能有現在這些‘奇思妙想’,都是借了那位作者朋友的光好麼?

直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多虧了朋友為了寫好小說辛辛苦苦收集的那些資料哇!

見小家夥是真心有餘而力不足,康熙連忙把人抱在懷裡:“好好好,皇瑪法知道了。咱們家小公主還小著呢,最該快樂無憂的長大。”

“至於兩位先生需要的人才?朕下令尋找便是,找不著自己慢慢培養。相信大清人才濟濟,斷少不了你們的人手。實在不行,還可以在大清日報上登個求賢令之類。”

是的,沒錯。

就在小公主兢兢業業跑乾清宮造辦處的時候,康熙給朱三太子朱慈烺正式封了侯,大清日報也同步發行,並且大篇幅地刊載了這個事兒。

民間一片嘩然,有不信屠戮了許多明朝宗室的大清真能善待明朝後裔的。

也有覺得他在釣魚執法的。

不見到朱慈烺本人,就無法相信報紙所說內容係列。

真·寧可刀斧加身,也要往京城瞧一瞧。

那一段時間,九門提督都恨不得住在衙門裡。就怕某些人瞧見了之後,又嫌棄朱慈烺沒有崇禎遺風。把人乾掉之後,反手又嫁禍朝廷一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