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回了住處,元初彆的都沒拿,隻拿了那根不知名藤蔓。
她用清水衝洗乾淨,又拿著它看來看去,最後拿出了剪刀,把它剪成幾段,讓侍衛給她整治了一小塊地,把這幾棵小苗栽了進去。
太上皇忍了又忍,實在沒忍住,問道:“這玩意能活?”
元初表示,“那誰知道呢?能不能活的,試試唄。”
試試就知道,這玩意它真的能活,而且長得還挺快。
太上皇說:“我也算博覽群書的,卻不認識這個東西。可見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我們每個人的學識都是有限的,還是要時刻保持敬畏之心。”
元初衝他豎起了大拇指,“英明。”
一行人在建州府住了下來。除了這次突然出海給沈南圖添了點小麻煩,其他時間,幾個人都很消停。大部分時間就待在住處觀察那幾棵新奇的植物,等它們長長了一點,元初又哢哢幾剪刀下去,種了一些新的出來。
其他時間,他們會出門逛逛,在附近遊玩,爬爬山、遊遊湖,吃當地特色的食物,沈南圖是個合格的父母官,他的治下整體上比較太平。
元初一行人倒是沒多少閒事可以管。
他們在建州府一住就是五個月,主要是為了那種新植物。
元初對它們特彆上心。
時間差不多了,元初決定把它們都挖出來。
侍衛小心開挖,太上皇、元初、沈南圖一家和沈南喬都在旁邊看著。
元初讓侍衛先把藤蔓扯掉,方便看清楚下麵是什麼情況。
侍衛聽命行事,扯掉藤蔓之後,保險起見,他們挖的小心翼翼。
每一棵藤蔓的根部都墜著七八個紅色的塊狀物。雖然植株數量不多,挖出來的塊莖屬實不少。
元初拿起一小塊,用匕首削下一塊,讓人拿去喂豬試試看。
沈南圖是個務實的官員,他自己弄了個小型農場,裡麵養了雞、豬,還種了些糧食和蔬菜。
聽聞天佑郡主要拿不知名植物的塊莖去喂他的寶貝豬,沈大人擔心的捂著胸口。
過了半個時辰,去喂豬的人來報,豬吃了,沒事。
一個時辰後,又報一次,豬還是好的。
兩個時辰後,又來了一次,豬依然是好的。
頓時,所有人都喜氣洋洋。這至少說明這種東西可食用,沒有毒。
元初讓人拿了兩塊去煮。
丫鬟看著這麼多人,自覺地洗淨、切了小塊,搬了個爐子過來,當著大家的麵開始煮。
大概過了一炷香的時間,空氣中就開始彌漫一種甜絲絲的味道。
大家都開始期待起來。
又過了一會,元初就讓丫鬟停了火,這個機靈鬼生怕大家不夠分,切得塊是真不大。
在場的人都分了一小塊,兩口就吃完了。
吃完了還想吃。
“甜的。”沈南圖的小女兒說話軟軟糯糯,“還想要。”
沈南圖說:“不能吃了喲。這是一種新發現的東西,能吃,好吃,目前看來,產量也很可觀,接下來要想的是如何多種一些,而不是立刻把它們吃掉。”
小姑娘似懂非懂,但是她很聽話,一點不鬨騰。
太上皇跟侍衛說:“快把那些藤蔓收拾好。之前天佑就是剪了藤蔓插土裡種活的。”
元初搖了搖頭,“我覺得這些藤蔓不見得有用了。”
“那怎麼辦?”
元初想了想,突然,她猛地拍手,眼睛一亮,跟太上皇說:“派人回趟京城,問問我那冒牌二妹認識不認識這東西。”
太上皇頻頻點頭,“言之有理。”
號稱是幾百年後來的,說不定就是比他們見多識廣呢。
天佑雖然是老天爺的女兒,但是她下凡曆劫大概是沒帶著記憶,隻有她親爹給的好運氣和一些趨利避害的直覺。
太上皇派人拿著他們之前記錄的《新植物生長記》快馬加鞭回了京城,上麵詳細記錄了他們發現這種植物的過程,以及植物不同時期的形態。還有畫師畫的特彆逼真的圖片。
孟元亞一看,立刻尖聲大叫:“不可能!這個世界怎麼會有紅薯!它明明在地球的另一邊,怎麼會漂洋過海到這兒來!”
她一直說著“不可能”,侍衛便問她:“為什麼不可能?”
“就是不可能!文明還沒有發展到這一步。紅薯生長在離我們很遠很遠的地方,直到人們的認知達到一定程度了,有人開始環球航行,才開始了物種的長距離交換。現在還沒發展到這種程度!”
“環球航行?”
“任何地方的大海都是相通的。”
“所以這東西通過大海飄到我們這兒也不奇怪啊。”
“奇怪,太奇怪了。”
孟元亞哭得不能自已。
侍衛質疑她:“你不會是胡說八道的吧!”
孟元亞立刻就炸了,“你才胡說八道。”
侍衛依舊不信她,“除非你說說這東西怎麼種,否則我就不相信你剛才說的話。”
如此拙劣的激將法,大部分人應該都不會上當,但孟元亞是小部分人。
她把她所知的紅薯的育苗和種植說了一遍。
侍衛心滿意足的離去。
留下孟元亞繼續嚎啕大哭。
她終於弄清楚了一件事,這個世界不需要她這個穿越女,它自己就會大踏步的向前走。
侍衛去找皇帝彙報。說了天佑郡主的發現,又說了孟元亞所說的話。
皇帝喜出望外。之前孟元亞就說了,她知道哪兒有高產糧種。占城稻他和父皇已經派人找到了,現在,天佑又無意間發現了紅薯。這可真的是上天保佑啊!
皇帝陛下很遺憾這個發現紅薯的神奇過程他沒有親自參與。
他跟侍衛說:“你回去以後,勸著太上皇早點回來,就說京城事多,離不開他。”
等他回來了,他就趕緊偷溜,讓他爹留在京城乾活,該換他出去玩耍了。
侍衛低著頭,拒絕參與這對天家父子的爾虞我詐。
他隻傳遞事實,不傳遞態度。
侍衛回到建州府,跟太上皇和郡主彙報:“冒牌二小姐說,這就是紅薯。”
元初拍板道:“那我們也叫這個名字好了。”
接下來的時間,她和太上皇、沈南喬一直留在建州府種紅薯,不斷擴大種植規模,總結種植經驗,並逐步開始向外輻射。
順便,他們也開始研究如何提高地力、如何提高糧食產量,如何通過修建水利設施來對抗自然災害。在老天爺不賞臉的時候,實現人工調節的“風調雨順”。
十年後,紅薯開始在大江南北推廣。孟元初、沈南喬、鄭衍合作撰寫的《務農說》也擺在了各地各級政府官員的桌案上,讓大家好好學習。
和這部著作伴隨的,還有皇帝陛下的一封聖旨,封天佑郡主孟元初為護國長公主。
好了,這三位作者,一位是太上皇,一位是護國長公主,還有一位名氣比他們還大一些,他對外的身份是:護國長公主的麵首,盛世獨寵的麵首哦~
這三位作者裡,大家不約而同地忽略了太上皇鄭衍。
他們更喜歡講述護國長公主和沈麵首的愛情故事。
元初和沈南喬的女兒孟玉湛看著大伯母寫的話本子,笑得前仰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