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南磯島後彭綺一直在率軍撤退,跟受驚兔子似的聽到潘璋的消息就跑,連續兩三天下來折騰的大軍又累又餓,導致很多士兵都有怨氣了。
四當家畢逵對此就很不滿,多次找到彭綺抱怨道:“大哥,潘璋五千人咱們兩萬人,兵力是潘璋的四倍你怕啥啊,咋就不敢跟潘璋乾一架呢?”
彭綺無語當場反駁道:“乾一架說的輕巧,潘璋啥裝備咱們啥武器,不把潘璋拖疲拖垮,這麼貿然衝上去不是送菜嘛,排兵布陣的事你不懂,暫時不要多問。”
畢逵這種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最好忽悠,三言兩語就打發了。
彭綺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誰料並沒有,畢逵轉身還沒離開呢斥候回來了,向彭綺彙報了潘璋撤退的消息。
畢逵頓時來精神了,興奮說道:“這肯定是因為尤衝率軍襲擊日月湖大營了,咱們也該按照約定殺回去與尤衝遙相呼應了,你說對吧大哥。”
其他首領紛紛附和,都不想再跑冤枉路了,這樣跑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啊,要跑也可以,但你好歹給大家一個明確的目的地不是。
彭綺見此有些麻爪,下意識的看向寧桓問道:“軍師覺得呢?”
寧桓聞言腦中本能的浮現出了沈翊殲滅韓當時的場景,當日沈翊正在走廊中布置陷阱,突然就收到了徐盛穿插玉山斷他後路的消息。
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立刻回援玉山,搶在徐盛立足未穩之前奪回玉山縣城穩固後方,但沈翊並未這麼做,而是選擇半路埋伏先行對付支援玉山的韓當,順利殲滅韓當上萬大軍。
現在潘璋麵臨的局勢跟當日的沈翊一模一樣近乎一比一複製,那麼問題來了,潘璋會怎麼做呢,是立即回援大營,還是半路埋伏收拾彭綺?
寧桓說道:“按照約定確實應該殺回去,但有個問題就是潘璋真的回援大營了嗎,會不會表麵上回援大營,實際上在半道埋伏咱們呢?”
彭綺臉色大變連忙說道:“很有這個可能啊。”
畢逵卻大大咧咧的說道:“哪有那麼多可能,就算真有這個可能咱也得追啊,首先咱們跟尤衝約定好了,不去不講道義,其次咱是時候跟潘璋乾一架了,再不乾人心可就散了。”
彭綺匪軍的嫡係隻有六七千人,剩餘兵馬都是最近臨時拉來的,這群人跟著彭綺是為了搶錢搶糧發大財的,可不是為了漫無目的跑路的,彭綺若再不做點成績出來他們可就真要跑路了。
彭綺問道:“軍師你看……”
寧桓說道:“可以追,但不能盲目的追,得警惕四周小心中埋伏,同時還得做好中了埋伏之後的應對預案,爭取做到在戰敗後能將損失減到最小。”
“宗帥要不這樣,你帶主力緩慢前進,我率支大軍跟在身後跟你保持五裡左右的距離,若一切順利自然最好,但若真遭遇潘璋伏擊,我可以埋伏在身後掩護你們撤退。”
這就等於是給大軍上了道保險,就算真遇到潘璋襲擊並且不敵,大軍也能在寧桓的掩護下順利撤退不至於一潰千裡。
彭綺跟畢逵對視一眼說道:“如此甚好,我同意。”
計議商定立刻行動,彭綺率領萬五大軍緩慢推進,穩紮穩打的向日月湖吳軍大營殺去,寧桓率領五千大軍跟在身後做好掩護撤退的準備。
與此同時潘璋也已在樹林中埋伏完畢靜等彭綺上鉤,沒等多久斥候便匆匆返回拜道:“將軍,您真是料事如神,彭綺果然掉頭朝咱們殺來了,離此地已不足二十裡。”
潘璋大喜,強壓著興奮低聲說道:“如此就太好了,你們繼續盯著彭綺的動向,若有異常立刻彙報,其他人全部噤聲等我命令,看到彭綺之後隨我直奔彭綺中軍,這次我要彭綺的命。”
耐心等了近三個時辰,彭綺匪軍終於進入視線,潘璋趴在草叢中盯著匪軍身影仔細打量的同時喃喃自語道:“保持陣型穩步推進,看來這個彭綺很謹慎呐,不過那又如何,今日我潘文珪倒要看看你們有多少戰力。”
彭綺在官道上行軍,潘璋則藏在官道西南方向的草叢裡,目前雙方隔著二裡左右的距離。
彭綺看到樹林之後沒再前進,而是盯著樹林打量道:“老四,派隊斥候去樹林中探探路,看裡麵有沒有埋伏?”
兵法雲,窮寇莫追,逢林莫入。
彭綺雖沒讀過多少兵書卻也明白這個道理,更重要的是他在麵對吳軍的時候絕對不會輕敵。
輕敵隻會發生在經常獲勝的驕兵身上,他們山越被吳軍打的跟孫子似的,謹小慎微都來不及呢誰敢輕敵?
況且出征之前寧桓也提醒過他要小心防範,並為他列出了幾個潘璋可能埋伏的危險地點,眼前樹林就是寧桓列出的危險地點之一。
明知前麵可能有危險,彭綺自然不可能傻到什麼防護都不做直接通過,肯定是要先排查隱患,確認安全了再走啊。
他是安全了潘璋可就難受了,見匪軍停止不前,隻有一隊斥候朝樹林走來就知道伏擊失敗了。
他們數千人藏在林中不可能消失的無影無蹤,對方斥候隻要進來就能看到,再隨便發出點聲響就能將彭綺驚跑,這種情況下怎麼伏擊?
但好不容易逮住彭綺他自然不可能就此撤退,見匪軍斥候朝樹林趕來果斷起身吼道:“兄弟們跟我衝。”
說完揮刀率先朝匪軍殺了過去,在樹林中憋了好幾個時辰,連撒尿都不敢挪地的吳軍迅速起身,跟在潘璋身後浩浩蕩蕩的向彭綺殺了過去。
正朝這邊趕的匪軍斥候傻眼了,想都沒想轉身就跑,他們是探路的可不是乾架的,沒打算當先鋒。
後方的彭綺畢逵等人也傻眼了,愕然片刻彭綺說道:“該死的潘璋果然伏擊咱們了,軍師真是料事如神呐,所有人原地轉身火速撤退。”
他可沒打算跟吳軍硬拚,尤其是在吳軍憋了一肚子怨氣急需發泄的時候,所以看到潘璋的瞬間就打算逃跑,但是……
彭綺說完剛剛轉身,身邊的二當家蕭丹便猛的揮刀朝他當頭砍下,並大聲辯解道:“大哥你彆怪我,潘璋答應隻要殺了你就封我為校尉,我是真不想再過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了。”
收到彭綺搶劫貨物豎旗造反的消息之後,馬忠便建議潘璋利用重金拉攏,高官許諾的方式收買彭綺麾下首領,潘璋接受馬忠的建議派人行動,沒多久就聯係到了二當家蕭丹。
但這種事不可能剛見麵就談成,蕭丹收到潘璋的承諾之後陷入遲疑,遲疑就意味著動心。
潘璋使者也是個人精,見蕭丹既沒殺他也沒將他交給彭綺就知道此事有戲,這些日子一直在煽風點火不斷鼓動蕭丹造反,就連來這裡的路上也在反複的勸,加上彭綺拜寧桓為軍師之後忽略了蕭丹,讓蕭丹產生了二當家之位可能被寧桓取代的危機感,導致蕭丹心裡的天秤不斷向潘璋這邊傾斜。
就在剛才,就在彭綺下令撤退的瞬間,蕭丹終於決定背叛彭綺投靠潘璋,理由很簡單,你特麼坐擁兩萬大軍,麵對潘璋四五千人卻戰都不戰轉身就跑,跟著你能有什麼前途?
所以蕭丹毫不猶豫的向彭綺揮下了屠刀。
彭綺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好兄弟會在這種時候背叛自己,看著揮來的長刀頓時傻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