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比彆人更加知道曆史的李昭,是很清楚擁有軍事力量與沒有軍事力量的區彆到底有多大。
他李昭不會主動出擊,但也絕對不允許彆人打上門來的時候,連防衛和反抗的力量都沒有。
李昭靠在木板上,一隻手撐著桌子,一隻手拿著毛筆。
“從去年開始,交州的生育率大幅度上升,這是好現象,至少,我交州的新生代都相繼出生了,雖然花費的錢財的確是多了一些,但總體來說,是良好的。”
李昭比誰都清楚,現階段超過七成的人依舊處在溫飽線之外,讓他們生孩子,無疑是增加他們的負擔。
可孩子關乎重大,關係著未來的重重。
交州沒有進入工業化社會,現階段也不可能做到。
因此,人力依舊是最為主要的。
勞動力依舊是第一生產力。
“若是這個政策持續五到十年,不敢說多的,至少我交州在這五年之內,人口是要翻一倍的!”
李昭也是有數據作為支撐的,現如今,交州總人口破一百五十萬,就算隻有五十萬戶,每戶在這五年期間,隻生兩個孩子,那五十萬戶這五年下來,也能足足多出一百萬個人口!
平均下來,每年能多二十萬新生兒。
當然,這隻是李昭的理想估算,現實之中,肯定是有巨大差距的。
他之所以如此樂觀,那是因為他生孩子獎勵的錢財很豐富,足以支撐一個家庭將小孩子養到三五歲的年紀了。
而到了這個年紀的孩子,基本上存活下去的幾率高達九成。
退一萬步講,五年每年隻有十萬個新生嬰兒出生,交州未來的前途都無法估量。
當然,有出生就有死亡,隻不過,現在交州每年去世的人並不多。
沒有了饑餓,加上吃的又好,自身雖然虧空很嚴重,可是這兩年半的時間,很多人的身軀都養好了。
即便是年老的,再活個三五年也不成問題的。
越是年輕的,就越是被調養的好,恢複的快,就越是能活得久。
“嗯,催生政策還是得繼續,爭取讓我交州在五年後,達到兩百萬大關。”
這是李昭最理想的估計。
按理說,隻要是沒有意外,這是能達成的。
因為現階段不像後時代,兩個三個孩子,那都算多。
這個時代的家裡,普遍誰還沒有個三五個孩子的?
也正是基於此種考慮,李昭這才敢對人口衝破大關,抱有如此高的期待。
“嗯,獎勵糧食也要繼續執行!”
李昭再度開始寫下改善措施。
儘管交州這兩年半都經曆了幾次大的收獲,甚至承包了吃的,但同樣這些老百姓家裡的損耗也是巨大的。
哪怕是李昭這邊的集市,每天都會有一次特價的糧食可以購買。
但他們要想做到真的糧倉有餘糧,支撐未來半年到一年的口糧,其實還差了很多。
因此,合理的發放薪資,將一部分用糧食替代,也是不錯的選擇。
因為漲薪資是一定的事情,這也是為了合理的調控當前的宏觀經濟市場。
有了人口,就可以做很多想做成的事情。
而在人口接下來才是交州真正看重的東西,新生兒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會成為交州絕對的主力。
老一批的人口,將會在八年到十五年內,迎來大批量的死亡。
因此,要想交州這邊不能斷層,新生兒就必須足夠多。
而現在的中青代,在十年到二十年之後,將會逐步退出交州的大舞台,讓給年輕一輩。
在這種時候,就一定要布局長遠,從現在就開始過渡。
交州的初期發展,可謂是什麼都缺,因此什麼都不需要考慮,隻要有人就行。
可當交州的發展逐步趨於穩定之後,那各項工作崗位,要求都會提升,甚至整體素質都會提升。
這種時候,如果老百姓還是什麼都不太懂,大字不識一個,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在他回到交州之後,三年計劃就要意味著正式進入尾聲,五年目標要正式開始了。
“第一,修建學堂,學堂以識字為主,學習基本的算學數學。”
“第二,將學堂內的學科進行劃分,主要分為識字、算學、醫學、軍事學和農學五大學科!”
“第三,全民培養識字讀書的意識,在未來幾個階段內,逐步將交州的識字率提升到至少一半的水準。”
李昭寫下三個要求,同時盯著這三個要求開始改進。
“我交州的兒郎普遍都是不識字,不識數的,倘若就這樣讓他們去上學,怕是也不太行,會嚴重的打擊教育者的積極性。”
李昭開始琢磨起來:“因此,前麵三到五屆,最好是將一些有能力、有背景的人吸納進來,好的壞的,都要摻雜其中,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競爭意識。”
在任何時候,對立都是存在的。
利用的好,事半功倍,利用的不好,事倍功半。
交州的娃娃是一定要讀書上學的,但這個時代的等級製度非常的森嚴。
達官顯貴們,都有自己的族學,這種族學內的老師,往往都是最牛逼的存在。
但他們基本上都隻涉及到四書五經這些領域,像李昭列舉的其餘學科,幾乎都不會涉及。
李昭要的是一個均衡發展,或者是在某個領域內能夠發光發熱的人才。
太多的讀死書和死讀書的人,根本沒有必要。
因此,在語科一道,他的要求就很簡單,認識日常的文字即可。
算學就涉及到了生活之中的方方麵麵,屬於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是非學不可的。
但,這樣一來就有一個問題,商人的地位不管是在李昭所知道的那個古代,還是這個時代的,都是非常低下的。
彆看商人有錢,但就算是沒有錢的農民,在地位上都是高高在上的,是可以鄙視商人的。
士農工商,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當然,農的地位也比較尷尬。
雖然是排在第二的,但很多時候,農又是沒有什麼權利的。
可如果要將商人和農比起來,商人就是墊底的。
這是整個社會形成的風氣。
李昭要創辦學堂,阻力必然不小,特彆是商人子弟。
你若是不讓商人子弟入學,那不就是斷了交州絕大多數人的根?
可你若是讓商人子弟入學,那他忽悠權貴子弟過來的計劃就不能實現。
權貴子弟和農人子弟還有相處的空間,可若是和商人子弟,那是萬萬沒有商量的餘地。
因此,李昭現在需要思考出一個萬全之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