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的打飯窗口都在大棚勾引人似得。
第一次乾工程的流民是真的累,他們還沒有養好身體。
這是他們第一次吃大鍋飯,很激動,很期待,也很忐忑。
盧一山和三毛等人就跟在老馬的身後,終於輪到他們了,窗台不高,可以讓人都看清楚裡麵的菜。
巨大的木盆中,光澤豔麗的菜肴牢牢鎖住了他們的目光,盧一山和三毛承認自已很沒出息,開始吞咽口水了,做工的人可以吃這麼好嗎?
“我要多一點米飯!”老馬喊道。
身後的三毛一臉震驚,小聲道:“還能多要的嗎?”
這怎麼可能呢?
老馬轉頭一臉得意的解釋道:“米飯可以加,但不能浪費,如果浪費被人看到超過三次,就會被趕出施工隊。”
三毛和盧一山覺得不可思議,飯竟然還可以加?
這位幽王殿下就不怕大家將他給吃窮嗎?
他們震驚,不理解!
打菜的大嬸看著呆愣愣的三毛,很熟練的將一份紅燒肉、一份青菜一份米飯放在盤中。
三毛瞪大了眸子,嘴巴微微張開著。
“還愣著乾啥啊?過去!”大嬸出聲提醒道,當看到妞妞的時候,臉上立即露出了微笑:“小姑娘,你喜歡吃什麼呀?”
妞妞看到大嬸像是變臉似得,心裡覺得很是驚奇,不過她可不是三毛,嘴巴很甜:“嬸嬸,你像我娘,是個好人。”
大嬸聽到這話頓時樂嗬了,給妞妞用小碗裝了米飯和菜:“夠嗎?”
“恩恩,夠啦夠啦,我是小孩子,吃不了這麼多的。”妞妞點著小腦袋,對著大嬸道:“謝謝你。”
大嬸笑嗬嗬的,看到盧一山的時候笑容立即收了起來,就像那個笑容隻能專屬小朋友。
盧一山:“……”
端著飯碗正準備蹲著吃飯的盧一山和三毛,被老馬拉住了。
“乾啥?”
“拿湯啊。”
三毛:“!!!”
盧一山:“???”
他們再度排隊,聞著前麵的香味,忍不住心頭的地震,小聲問道:“老馬……咱們都這麼多飯菜了,還有湯?”
“那可不!”老馬驕傲之情溢於言表,不是他想裝,就是單純的忍不住。
“嘿嘿,今天你們有福了,這可是肉沫蛋湯!”
“嘶——”
當他們端著一碗能清晰看到肉沫和蛋花的湯時,久久不能語。
還回去啥啊?
便是不給工錢,光吃這些飯也足夠了啊。
老馬就沒多想,他先將湯呼嚕喝掉一半,然後開始將飯菜攪拌混合,最後大口猛扒,一頓操作可謂是行雲流水。
“吃呀,傻愣著乾啥?早點吃完了早點休息。”
“什?什麼?休息?”
“對呀。”老馬滿嘴都是飯菜,吃的津津有味,一臉狐疑的看著像個傻瓜的盧一山和三毛:“乾了一上午活兒,可不得好好休息嘛,這有什麼問題嗎?”
三毛:“……”
盧一山:“……”
啥時候乾活兒還可以休息了?
這幽王是真不怕出問題嗎?
固有的認知在這一天被衝擊的七零八碎,三毛和盧一山久久不能語。
這一對比之下,感覺交州就是人間天堂啊。
“那個……老馬,我想問問咱們可以休息多久?”三毛還是忍不住了。
“嗯,現在是日中四刻(中午12點整),我們一般都是日跌兩刻工作(13點半)。”
“……”
三毛和盧一山都不說話了,因為他們不知道該說啥。
即便是之前在家的時候,他們也都很少午休,不是說不想午休,或者不允許他們午休,而是他們需要抓緊時間勞作。
一家子的吃穿用度基本上都是靠著田間來解決的,如果休息的時間多了,累積的活兒就會越多。
這不是一個莊稼人乾得出來的。
即便後世有了各種機器,當需求大了的時候也難以做到在短時間內解決,因為大家都在搶時間。
今天,不單單隻是盧一山和三毛被深深的震撼到了,其餘的人也是一樣的。
雖然說這是工程,可說到底這也是他們日常工作,可不管是從吃的穿的,還是其他,都全方位吊打當初在老家種田的時候。
因此很多人在中午吃飯時,就已經陷入了沉默。
他們已經開始真正思考這個問題,是繼續留在這裡做工?還是到時候直接回家?
李昭給他們中午安排了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其中半個小時是用來吃飯的。
即便是趕工也不差這一會兒。
再說,中午很熱的,讓他們多休息一會兒其實耽誤不了多久,但他們若是沒休息好,工程出了岔子就很不劃算。
李昭完全從理性的角度出發,來衡量整個大局。
但他卻不知道,自已這種單純理性卻讓工作的老百姓們都有些受寵若驚,因為他們覺得是李昭在心疼他們。
李昭一邊吃飯一邊聽著他們交談,有時候看到他們震驚的樣子也是哭笑不得。
說實話,他還真的沒有太多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過,因為他是領導者,如果真正偏袒某一方,勢必會造成大局的不均衡。
可沒想到這種最基礎的福利竟然會讓老百姓對他感恩。
有時候,人生就是如此奇妙。
大棚區域。
當大家從各自的工地上回來後都很興奮,接觸到了新事物,大家迫切需要交流,一是分享,二是緩解自已的焦慮和激動。
他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很多東西都是這樣操作的。
當然,令他們真正滿意的還是中午的飯菜,那亮晶晶的肉塊讓他們回味無窮。
聽說每天都會有一頓肉食,如果中午沒有,那晚上就一定會有。
這樣的飯菜就跟過年一樣,關鍵自已做不出來這種美味。
大家暢所欲言,本來之前不太堅定的心,現在都開始變得堅定起來。
“咱們好像真的可以留下。”
“我不管你們怎麼想,我是要留下的。”
“我們隻要乾半個月就有錢可以拿,這樣的好事可能也就隻能遇到這麼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