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就在日鋼穩步推進未來空間的戰略投資和銀行的融資計劃時,變故再一次發生。上島常務及時向公司彙報了工會可能要發起罷工的消息。一開始,管理層不願意相信。但是,到了後來,他們見到工會在就罷工問題征詢會員意見的時候,他們知道,這次工會不僅僅隻是說說而已。
日鋼工會底下的產業工人有足足七萬人。要進行一次罷工行動,在工會內部也是要經過激烈的辯論的。畢竟,罷工一旦開始,工人也將開始失去收入。
罷工固然是一個有力武器,但在使用這個武器的時候,也會傷害自身。有許多工人,也是不願意參與罷工的,寧可先做著,賺取一點微薄的收入,也不願意完全失去收入。
因此,為了成功地發起一次罷工行動,工會內部也必須爭取到足夠數量多的工人支持。在日鋼內部的工廠,開始不斷有工會的乾事在進行演講、宣傳。許多工會的小冊子在工廠內不斷散發,告知工人日鋼的資產正在被銀行侵蝕。
日鋼曆史上雖有過三次成功的罷工行動,但流產的罷工計劃,就有上百次之多。
由此,可想而知,發起一次罷工是該有難。
然而,這次上天卻仿佛站在了日鋼的工會這邊。
第六、第七鋼鐵廠停運,這意味著這兩座鋼鐵廠的工人必然是支持罷工。
第一至第五鋼鐵廠雖然在正常運轉,但是休班工人的數量也開始超過開工工人的數量。
抵觸罷工的,往往是開工的工人。
他們不希望犧牲現在有的收入。
但是,當休班工人的數量超過了開工工人的數量之後——
這裡局勢就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支持罷工的工人人數在不斷增長。
在正式決定是否罷工之前,工會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工會成立了巡查隊,開始在日間對工廠進行巡邏,專門驅逐前來進行儘職調查的律師和會計師。
在得知情況出現惡化之後,總務大臣寺田也再度趕往了日鋼,希望能夠緩工會和企業之間的緊張關係。包括富山在內的許多工會乾事和日鋼管理層、銀行代表,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會晤、磋商、談判。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融資計劃的啟動,也沒辦法繞過工會了。
第(1/3)頁
第(2/3)頁
但是,工會與銀行,無論怎樣談來談去,核心的矛盾並無法解決。
銀行要向日鋼注入資金,就需要資產進行抵押。
而工會不同意資產的抵押。
其中,總務大臣寺田也試過提出一個方案,那就是資產抵押的同時,銀行打出來的借款資金,安排進入工會、企業的共管賬戶,確保工會能對企業資金的運作和使用也有一定權利。但是,這個提議卻被作為戰略投資者的未來空間株式會社否決。
未來空間不願意看到日鋼的資金使用會處處受限。商場如戰場。一切都是瞬息萬變的。如果辦個企業,用個資金,都需要層層審批,那邊去找一下企業的管理層,這邊去找一下工會的乾事審批,那這個企業的效率將變得極為低下,絕對無法在市場競爭中幸存下來。
事情幾乎進入了一個死結。
工會和銀行存在矛盾。
但是能讓二者妥協的方案,又無法得到戰略投資者的同意。
這像是進入了一個不可能三角。
你無法同時滿足工會、銀行、戰略投資者的要求。
目前,銀行和未來空間的的會計師、律師均無法駐場,被工會驅離。整個項目實質性地停頓了下來。
寺田這邊也同樣非常著急。現在,時間就是生命。每過去一天,都在燃燒著日鋼賬麵上為數不多的現金。寺田這邊也在派人不斷遊說工會,但是依舊收效甚微。工會對於銀行這類外部債權人,高度不信任。
事實上,工會的這種態度也與日鋼工人的年齡結構有關。日鋼大量的工人臨近退休年齡。他們並不害怕日鋼倒閉,相反,日鋼倒閉反而能提前給到他們一筆豐厚的遣散費用,足夠支撐起他們一直到退休領取年金前的生活。
因此,工會看重於眼前實實在在的資產。
至於說日後日鋼的經營如何如何,會不會重生為先端材料的製造企業,這不是工會最關心的。像這類關於夢想激情的敘事,在產業工人眼中,與“畫餅”無異。企業能否順利轉型有著不可預測的因素。
如果日鋼的資產沒有抵押給銀行,至少產業工人的工資、遣散費用是享有債權的優先性,可以先於一切普通債權人受償。日鋼萬一真的撐不住的那一天,產業工人多多少少也能最後喝上一口湯,他們實在沒有必要去冒著失去一切的風險。
所以,工會的態度趨向於保守,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2/3)頁
第(3/3)頁
然而,總務大臣寺田仍舊在積極推行工會與銀行的會晤。
每天幾乎都在進行碰麵。
寺田仍舊希望雙方有達成妥協的餘地。
但是,隨著罷工計劃在工會內部獲得讚同的可能性提高,工會的態度也越來越強硬。好幾次,富山乾事甚至指著銀行代表的鼻子開口罵道,他們是要搶走屬於產業工人的企業資產,是要用複雜的商業合同,來蒙騙缺乏足夠法律知識的工人。
寺田沒有放棄,仍舊在繼續推進雙方的談判。
最後,在一次會議——
有一位工會乾事無意間發現了銀行代表遺漏在會議室的材料。上麵有著關於日鋼融資計劃的機密信息。從融資計劃的文件裡,工會發現,日鋼不僅僅要將大部分資產抵押給銀行,並且就連銷售鋼材產生的應收賬款,也同樣要質押給銀行。
這就等於說不僅僅資產被銀行吞去。
就連日鋼未來的營業收入流,銀行也是首先分得一杯羹。
這個融資計劃的文件內容,頓時讓工會炸鍋。富山直接甩下臉色,拒絕參與日後同銀行的任何會議。工會那邊全麵采取回絕的姿態。
工會、銀行、戰略投資者——
這三方談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