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話說關羽中箭跑了一陣之後,就覺得眼前發黑。
看到後方沒有追兵之後,他趕緊勒馬停下,感覺整個人有點發暈。
在士兵的幫助下將鎧甲外麵箭羽部分除去,脫下了外麵的明光鎧。
關羽一共中了兩箭,一箭在左臂,一箭在後背。
背上這箭雖然沒有事,但後背鋼製的擋板已經被射透,讓關羽和青龍軍士兵忍不住陣陣後怕。
左臂的情況就不容樂觀了,箭頭整個沒入了骨頭裡,整條胳膊不斷傳來鑽心的疼痛感,流出的血顏色也不正常,呈現出黑褐色。
知道箭上塗了毒藥,關羽不敢怠慢,趕緊服了一顆益氣補元的藥丸,隨後用匕首將皮膚之外的箭身全部削去,掏出刀尖藥敷在上麵先行止血。
之所以不敢直接拔,是細心的關羽發現,射穿後背那箭的箭頭帶著許多細小的鐵質倒刺。
要是直接拔了會非常危險,肯定會引發大出血。
這點張良也曾給軍中眾人普及過,中箭之後不要直接拔,寧可讓箭頭留在身體裡,就是怕造成二次傷害,導致失血過多。
解毒的藥材關羽雖然沒有,但自家四弟正在東平郡,他出征一般都是隨身帶著各類藥材以備不時之需的。
而且關羽服的那顆藥丸,除了益氣補血之外,裡麵還含著天山雪蓮等藥材,本身就帶了部分解毒的功效。
在原地歇息了片刻,喝了一點熱水感覺好多了後,大軍再次啟程。
數日的時間一晃而過,由於青龍軍部星夜兼程的趕路,很快就抵達了東平郡,找到了漢軍主力的營帳。
也幸好漢軍在這裡賑濟百姓,否則關羽已經熬不到更遠的地方了。
聽到二哥受傷並在路上昏迷,劉備和張良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宜,急忙到了關羽所在的地方。
精通醫術的張良切了切脈,發現此時的關羽全身已經布滿毒素。
不過幸好連服兩顆秘製的益氣補元丹,這才堅持到了現在。要是再晚上一兩天,醫石難救。
從士兵帶回來的這個箭頭來看,應該是比較罕見的破甲箭,箭上還淬了毒。
再加上射這箭的人是呂布,轅門射戟雖然不會再發生,可張良從沒小瞧過其人的箭術。
至於這破甲箭,不用多想,自然是公輸敖以及百工堂的傑作。
眼下比較棘手的不是中毒,毒藥張良隨手可解,已經安排人去熬解毒湯藥了。
最麻煩的是這一箭的箭頭深深紮在了骨頭裡,毒入骨髓。
術業有專攻,這刮骨療毒之事張機與張良都做不到。
可以這麼說,全天下能做到這事的隻有兩人。
一個是實踐經驗豐富,擅長內科,發明出麻沸散的神醫華佗。
另一個是解剖過無數具屍體,對人體構造極為了解的醫家相柳。
可惜後者隨船去了美洲,如今杳無音訊,還不知道在何處。
給關羽喂完解毒湯藥,並將毒血排出之後,情況算是穩定了下來。
隨後的幾天張良又用帶著的輸血工具給關羽輸了兩三次血,他才慢慢轉醒。
隨即打探情報的人帶回來一個壞消息,那就是華佗身邊有重兵保護,絕無強請的可能。
要想讓南楚的太醫令華佗出手,非得讓曹操下令借人不可。
但偏偏此時張良在徐州、遼東以及益州等地的所有布局都已經完成。
據前線傳來的軍報,兩方的兵馬在這幾個地方都已經開打了。
尤其是徐州,黃忠和臧霸兩人突襲成功,攻破了數座城池,奪得糧草三萬石,其餘帶不走的全都一把火燒了,毀壞糧倉不下十座。
此外那個率領丹陽兵降曹的陶謙舊將曹豹被黃忠一箭射殺,其麾下的數千丹陽兵死戰不降,儘數被弩箭射死。
曹洪大軍有心支援,卻收到了張飛帶人前往徐州的消息,十多萬大軍不敢輕動。
隻能眼睜睜看著狼牙軍在沿海郡縣搶奪糧食和掠奪百姓。
而且青龍軍在濟陰的戰鬥中差點給羽麟衛打殘,殺了有兩萬多人。
雙方已經鬨到這個地步,如今上趕著去求人,不是擺明了挨宰麼。
但關羽絕不容有失,儘管無奈,張良隻能下令停止一切行動,讓所有軍隊將繳獲的東西還給楚軍,然後迅速撤離。
隨後劉備親自修書一封,遣使去向曹操求人。
此時曹操剛到豫州譙縣老家,看完信後沒有立即表態,而是先讓使者去休息,開始和眾文武商量。
“劉備想借神醫華佗去給他那個二弟關羽治病,你們覺得是否應該準許。”
孔駟聞言挑了挑眉,關羽傷而未死讓他確實很意外。
據呂布事後描述,那幾支特製的破甲箭確實射中了,而且中了兩箭,其中一箭是眼看著貫穿了胳膊的。
體內的毒好解,可射進骨頭裡的那箭估計會很麻煩,這估計才是他們求華佗的緣故。
而且劉備在信中也已經說過了,為表示誠意,已經停止了對徐州的攻打,將那些糧草及擄走的百姓儘數歸還。
至於先前在青州沿海郡縣擄走的那部分,他們也願意作出賠償。
至於東平與濟陰兩場戰事,考慮到曹操的麵子,信裡沒有提及。
隻是說願意與南楚再次締結停戰盟約,兩方重歸於好。
這話說的非常有藝術,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漢楚之間呈水火不容之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劉備這信簡單來說就表明了一個意思,我知道你打不過我,但為了救我兄弟,我願意罷兵,給你發展的時間。
你甚至可以獅子大張口,為此次的戰爭要一些賠償。
但你要是見死不救,非扣著華佗不給,一旦我兄弟有任何的損傷,那我立刻揮師南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滅了你們,就此一統天下。
按理說這不應該是求人的態度,曹操之所以詢問,是想讓底下人給他分析分析。
而曹操雖然喜歡關羽,但汝之英雄,吾之仇寇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關羽要是真死了,他確實會惋惜,但更多的是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