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單從這個時間上來說,就琢磨出來不對勁了。
八月勸服李善長,隨後次年一月胡惟庸人頭落地,這個時間未免太緊張了一點。
在有關汪廣洋與其妾同死而發現是籍沒女一案中,同樣有人考據過,胡惟庸因此事受牽連,九月就已經被下獄,也就是說跟李善長合力謀反時間隻有一個月,更緊湊了。
而林賢案也說過,這位是洪武九年離開寧波去準備後手,時間上完全對不上。
再說了,以李善長的位置想要用一個區區淮西王來打動他,未免也太不現實,基本上從時間到動機,哪兒哪兒都透露著不合理的味道。
除此之外,另外被追為李善長謀反罪證的是封績案,或者說是胡惟庸案分支當中的通虜案。
這個通虜案的大框架比較簡單:胡惟庸派一個叫封績的人去北元送信,希望能一起反明,結果胡惟庸死的太快,後來捕魚兒海之戰後,藍玉抓到了封績,但李善長將其隱匿了下來,但後來事發,於是又引發了一波官場大地震。
之所以說是框架,實在是因為明史、實錄、昭示奸黨錄、國史考異、開國臣傳等,對其細節所記實在是一人一個說法。
比如關於封績的出身,就有河南人、常州人兩個說法,而關於其身份,有說是京師囚軍,有說是北元臣子。
再牽涉到具體是怎麼巴結上胡惟庸回北元送信的,那更是一本書一個說法,沒有相同的。
也是因此,大部分學者也認為胡惟庸通虜案的可信度並不高,連帶著其中被牽連的李善長也多半跟這事兒是沒啥關係的。
另外,胡惟庸通虜和通倭均不太可信也是因為洪武年末期的“胡惟庸大宇宙”有關:
實錄中記載,洪武三十年時大明禮部官員說,胡惟庸謀亂通三佛齊雲雲,這個三佛齊即室利佛逝,是一個鼎盛時期勢力遍布如今整個馬來群島的王國。
永樂朝五年記載,又說胡惟庸私通卜寵吉兒雲雲,這是西域一個與大明有貿易關係的國家。
而後來又有人記載,說洪武十七年時洪武帝還追究過高麗使節曾經私通胡惟庸之事。
這麼回頭一看,整個大明的四麵八方都被胡惟庸串通過,堪稱是明初第一外交達人。
隻能說可惜胡惟庸沒有去西方找奧斯曼帝國什麼的借點精兵,不然指不定大航海時代是什麼樣子呢。
這當然是個玩笑話,不過至少從這麼多或衝突或可能不實的記錄當中看,說李善長是胡惟庸謀逆的同黨,確實不太能取信於人。
關於李善長的死因,目前來說比較通行的解釋可以用一句話解釋:司馬懿全責。
但在此之外,說李善長謀反,顯然是有點冤枉,可如果反過來說李善長是清清白白含冤而死,那當然也未必。】
華蓋殿中,李善長的心情簡直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
在聽得後世一步步敘述史書記載紕漏之處,由此反推他李善長並未參與謀反時,他幾乎都有了一種劫後餘生之感。
甚至因此再聽得後世以略帶調笑的口吻說胡惟庸私通數國雲雲,他還能跟著笑一笑。
而對後世所總結的“司馬懿全責”之因,李善長也幾乎是福至心靈一般明白其意。
這一刻,洋洋灑灑喊冤的腹稿都已經在心中打好,願意去職歸家閉門謝客頤養天年的承諾也草擬了一份又一份。
甚至長孫無忌、趙普等的生平,都在心裡快速過了一遍,他甚至都想學陛下一般在光幕上書字,好與長孫無忌交流一番含冤心得以求信於陛下――有此光幕,按理來說長孫無忌應當定然知身後事了,隻是不知是否還伴於唐太宗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