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嶺北轉折(1 / 1)

推荐阅读:

“就連吃河豚也能長壽?”

甘露殿當中,李世民的歎息糅雜了層層疊疊的情緒,使得周遭人皆有點忍俊不禁。

畢竟不管是長孫皇後和太子,還是昔日秦王府舊臣,誰不知道陛下對肥羊有多鐘愛?

如今雖然據說在宮裡搗鼓出來了糖醋魚這個東西惹得孫藥王大驚失色,但也足以證明,陛下並不能如那曹操一般對魚有多鐘愛。

眼下之歎意思倒也不難猜。

《山海經》都有言,河豚有毒食之喪命。

但從春秋時至前隋,食河豚者依舊絡繹不絕,尤其是南朝風流之士多以食河豚為雅事,雖死亦無懼也。

而看這明朝的例子,吃河豚甚至吃出來個長壽的洪武帝來。

與其相比,最愛羔羊肉的陛下壽數是……

似是知道這些老臣子心裡在想什麼,李世民環視一周,眼中警告意味明顯。

不過這般作態嚇不到親臣們,杜如晦更是笑嘻嘻道:

“陛下不若發文召東南善理魚之庖廚,說不準能改口舌之所好。”

李世民搖搖頭隻覺得不太現實,不過旋即也起了念頭:

不然,從長安找一找有無善烹河豚者,看看此物究竟有多鮮美?

【明代的這一次版本回滾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一點。

作為誌在恢複華夏的,朱元璋自然是會支持科舉製的,在洪武三年時就已經正式昭告天下行科舉選拔人才。

但還是新手皇帝的朱元璋很快就發現,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與他的期望完全是兩碼事。

“有司所取多後生少年,觀其文詞若可與有為,乃試用之,能與所學措之於行者甚寡”

實際上這也不令人意外,畢竟科舉士人眼高手低是宋朝就已經發現的通病,而北宋百餘年的三次興學都沒太好的改良方法,甚至發展到宋徽宗時強行廢了科舉都無濟於事。

按理來說這也不算什麼大事兒,但一場北伐失利,使得朱元璋改變了想法。

洪武五年正月昭告天地之後,朱元璋正式發動了第二次北伐,前後綿延十一個月之久,最終以中路徐達敗、東路李文忠平、西路馮勝勝而告終。

因古史有為尊者諱的緣故,《明太祖實錄》中對此戰描述僅有“與虜戰失利,兵守塞”九個字。

但根據明朝談遷所著的《國榷》以及董複所編寫的《州史料》中對此戰的記載,再合《蒙古黃金史》中的記載相互照應,還是能初步還原出來此戰的前後經過。

中路軍毫無疑問是真正的主力,而擴廓帖木兒麵對明軍的來勢洶洶,一直都在有意的誘敵深入。

僅僅麵對藍玉所率的先鋒軍就不斷的敗逃撤退,而藍玉立功心切也絲毫不停歇的持續追擊,從他發回來的戰報來看,二月底剛在野馬川擊敗元軍,三月中旬就已經收到了先鋒軍在土剌河小捷的消息。

這兩處戰場相距五百公裡,即便是減去傳令官送信的時間,也能得出藍玉僅用二十天時間就追擊了五百公裡的事實。

即便是不考慮急行軍帶來的疲乏,三月中旬就打到土剌河也太早了一點,這條河如今的名字叫西土拉河,位於蒙古首都烏蘭巴托附近,三月的平均溫度大概是零下五度到八度。

這樣的誘敵深入一直持續到了嶺北,北元的後續部隊由賀宗哲率領已經在這裡久候多時。

大明的中路軍在藍玉這大傻子不眠不休的推進下將補給線拉到了前所未有的長度,不僅和東西路援軍失去聯係,還將徐達的中路軍給引進了北元的埋伏圈。

但即使麵對這麼不利的情況,大明虎賁依舊悍不畏死並沒有潰敗,但根據《蒙古黃金史》,因為藍玉的冒進使得中路軍到達嶺北時間早於預計,最終不幸天降暴風雪摧毀了明軍脆弱的補給線,引發了潰敗。

後世推測,大明因為此敗造成了大量的戰馬缺口以及相當數量的精銳損失,從而使得國力大損不得不轉入休養生息,中間即使麵對王保保和北元國主的相繼離世都按捺著並沒有出擊,一直到十五年後才再次進行北伐。

從《明太祖實錄》當中的數字也能佐證這個推測,根據記載洪武初年京內外衛所武官共計28754人,五年北伐開拔,這個數字驟降到12980,一直到洪武二十五年,京內外衛所武官合計是16489,而明朝武官向來用世襲作為主要補充方式,從中足以一窺嶺北損失之大。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