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蜀漢篇第403章進擊的車神漢長安將軍府。
龐統沉吟了一下略有一點擔心:
“也不知道那趙大身處何時?”
“若是早了還好,若是晚了……”
言下之意也很清楚,若是晚了恐怕便已來不及了。
這史冊經其手所展露的手段僅此而已,但實際上暗植的親信隻會更多。
劉備倒是相當樂觀:
“從這趙大觀光幕起,境遇便與後世之史不相同也。”
這一點上劉備覺得自己還是與那趙大有些許共感的。
他劉備逢漢室衰頹,亂世顯相而曹賊勢大,天下之勢晦暗難明。
那趙大經五代十國,群雄相殘皆朝不保夕,亂世終點尚無定數。
這時候光幕驟然出現,告訴他漢祚未絕漢兒未亡,振奮精神而欲興炎漢。
那趙大觀光幕也已一年有餘,即便後輩此前所言涉宋不多,但至少也能清楚知曉趙宋確實終結了唐末的藩鎮亂世。
單單這個消息對趙大來說便已不啻於無價之寶了。
兄終弟及劉備不太懂,但對一個穩定的王朝來說,兄終弟及與嫡子立嗣,孰優孰劣還是相當清楚的。
這般道理趙大也應該是完全明白的。
孔明總結道:
“失之豪釐,差以千裡,史不外乎亦如是。”
他與主公的意見相同,這趙大雖然奪人孤兒寡母手段不光彩了點,但能從亂世衝殺出來且興文治不複亂世,必非庸才也。
就比如那禮賢宅的打算便讓孔明拍著大腿懊喪:
應當與那夏侯妙才算一下在長安的錢財用度才是。
【至此,無論是馬韶的突然發瘋預言,還是程德玄半夜睡不著覺在晉王府在枯坐等到了王繼恩,都算得上形跡可疑。
兩位趙二親信的行為共同說明了一件事,趙二對於趙大之死是有所準備的。
即便趙大是因意外而死,但王繼恩的出現則是基本可以確定趙二確實有在暗中培植班底,為此不惜將細作插到了趙大的枕頭邊。
行為已經有了,但現在還缺乏一個動機。
現在有個說法認為趙大在活著的時候實際上就屬意趙二繼位,兄弟兩人感情好的蜜裡調油,作為佐證的便是宰輔趙普的失勢。
除開趙普在正史上反對趙二嶽父掌兵權、打擊賄賂趙二幕僚、強殺趙二手下姚恕等事之外,《宋史》的《廷美傳》記載,趙二登基後曾詢問過趙普傳國之事,當時趙普的回答是:
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
這句話當中的“太祖已誤”,明清學者認為多半是趙大活著的時候,趙普就偷偷勸諫過傳國之事,可惜趙大不聽。
從趙普和趙二針鋒相對的態度來看,公元973年趙普的罷相失勢,看起來的確像是趙匡胤在為趙光義鋪路。
但973年發生的事情並非隻有趙普失勢,這一年趙德昭嘉封檢校太傅,首次官居趙光美之上。
自開宋伊始,趙光美、趙德昭、趙德芳三人官職一直是以年齡大小依次相授的,但在趙普離京的這一年,這個次序不聲不響的被打破了。
趙光美趙德昭同嘉檢校官,趙德昭為太傅,居趙光美的太保之上。
另外就在趙匡胤死的當年,錢俶入朝。
按照開宋以來傳統,接待降王都是由趙光義負責,但這一年趙匡胤額外下旨,要求趙德昭督辦此事。
綜上,趙匡胤在開寶年間打算在兒子當中培養繼承人的傾向還算是明顯,這或許就是趙二勾連黨羽的動機。
而由此看,趙普的失職多半都是因為自己作的,跟傳國之爭關係應該並不大。
也是因為這樣的早期矛盾,趙普後來返京之後鬱鬱不得誌,處處受盧多遜的排擠打壓,先是妹夫侯仁寶冤屈被殺,隨後是兒子趙承宗前腳娶妻後腳就被驅離京城。
這種情況下趙普最終也審時度勢,給趙光義獻上了他一手炮製的《金匱之盟》希望借此翻身,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由此也可見趙匡胤之死的突然:
真正的順位嫡長趙德昭茫然不知。
近水樓台的宋皇後想推舉關係更好的趙德芳。
最終早有布局的趙光義從容入宮摘桃子,等到天亮已然塵埃落定。
受限於“不能記”的史料,即便趙光義的行為再可疑,動機再充分,也隻能說他有很大的弑兄嫌疑。
無論有再多非議,他終歸還是成功坐到了這個皇位上。
接下來便是我們都熟悉的:
進擊的高粱河車神!】
趙普是從沒想過還會有自己的戲份。
聽著“太祖已誤”的言語,趙普往趙匡胤那邊拱了拱手,眼見著官家擺擺手表示渾不在意,一抹喜色便難以抑製的浮現在臉上。
隨後他一邊努力盯著光幕,一邊分出一點精力去觀察著官家的神態。
說到他鬱鬱不得誌,他滿臉灑脫。
說到他妹夫被冤事,他大義凜然。
說到他親子受驅逐,他差點眼含熱淚。
…一手炮製的《金匱之盟》…
趙普:“啊?”
“官家這定是……”
眼看著官家臉上的冷然之色,趙普說不出話來了。
有趙光義珠玉在前,趙普也相當乾脆,頓首道:
“臣慚不敢言也。”
雖不知道這《金匱之盟》是什麼東西,但廳內幾人卻都能隱隱約約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