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蜀漢篇第386章從太一到上元【實質上來說,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因為正月初一是實際上的一年之始,所以繁雜事等皆集中在了這一天,很難得閒。
對平民來說,從晉代開始就有了守歲習俗,正月初一天亮的時候除夕守歲方才結束,等互相慶祝之後就各回各屋睡大覺去了。
皇帝和百官就要更忙一點,比如大朝會是寫到《周禮》裡的,是封建時代最高規格的朝儀,從秦漢至明清,大朝會曆代沿襲,從未斷絕。
除此之外,每個朝代還會有一些其他工作,比如秦朝正月初一還需要祭天,唐朝把祭天挪到了冬至,但增添了一個“大陳設”給藩屬國開眼,宋朝打仗不行自然也很難給藩屬國上眼藥,於是乾脆把流程擴展到三天,第一天開會,第二天一起吃飯,第三天舉行運動會,讓大宋武將跟西夏、交趾、大理等國比射箭。
關於過年的雜事上,古人和現代人其實還挺有共同語言的,比如過年禮節已經初步完善的唐朝就有不少關於初一元日的作品,其中比較知名的有白居易的《元日對酒》。
這首白居易七十歲所作的詩歌更多是抒發對歲月變遷的感慨,但其中也記錄了唐朝人過年時不得不麵對的應酬:
元日出門的話,見同輩需稽首,見長輩需跪拜,與座宴飲皆需飲酒,歸家往來多有勞累,某種意義上來說跟咱們現代確實大差不差。
也是因此,上元節這個真真正正所有人都能參與的節日,才正式興盛了起來。
而上元節的興盛,與臘八除夕等差不多,基本還是漢朝定時間,唐宋定興盛這麼個流程。】
“這元正日,後世唐與宋固然忙,為何獨獨跳過我漢?”
同時,在《太初曆》中,武帝也親自指定正月十五是祭祀太一的日子,於甘泉宮燃燈至天明,為祭祀禮節,民間也開始效仿。
西漢時道教尚未形成,當時祭祀的對象除了三皇五帝外還有的就是山川河嶽諸神,缺乏一個統一至上神的觀念。
而在“獨尊太一神”這個流程上,漢武帝也可以說是輕車熟路。
“除此之外,還需考地方計簿,明地方一年得失,需據此定長吏功過,安番邦人心,何有閒時?”
先是有方士跳出來稱太一有多厲害,得到武帝嘉許,打破了先秦時的天帝神觀念,開始正式立壇祭祀。
說起來那被曹操挾持的天子,眾人也是滿口讚同:
是哇是哇,咱大漢天子那可真是太辛苦了。
此事稍歇後,孔明倒是想起來了此前光幕所見:
“那唐之李世民以金製名刺,勒慶賀之言,後世謂之官民皆效之,或便是為了解此般過年辛勞。”
隨後還沒幾年呢,河東就挖出了一個古鼎祥瑞,而且很巧的是這個鼎上刻的就是太一輔佐五帝的景象。
如果與藩屬國使者比箭是個好主意的話,那漢唐為何皆未想到?
學說上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在神道祭祀武帝也開始倡導“獨尊太一神”。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漢武帝大搞祭祀,甚至在封禪泰山時采用的也是祭太一神之禮,正式將太一捏成了漢王朝的至高神。
對眾人的拱手劉備,隻是稱天子辛勞,自己愧不敢當。
這東西後世還收了一張呢,孔明還有印象。
關於這宋朝的過年獨特流程,在場的都是不是傻子,誰能不懂。
劉備滿臉笑容發著牢騷,掐著手指頭算道:
“從光武皇帝起,我漢天子歲首皆需臨德陽殿,公卿將相文武百官,州郡長吏,部族酋長,番邦數十國使臣皆進表拜賀,單單此事便可稱勞心勞力。”
畢竟元正時他也就和臣屬飲一杯酒吃一頓飯罷了,何苦之有?
反倒是如今那被曹賊挾往鄴城的天子,才是真的苦。
【與正月初一不同,正月十五基本可以說是追求“文化融合一統”的漢武帝所親手“捏”出來的。
身不在宋,自然無法評判對或不對,但眾人看著這樣的流程,倒確確實實感受到了一股無奈之感。
說是牢騷,但玄德公語氣當中並無不滿之意,於是眾人瞧瞧那宋朝無可奈何的處置,再看看主公嘴角的笑意,於是也隻能一起拱手稱主公勞累。
同時記得清楚的還有後世對其的評價,稱賀卡直至後世依然還有用到。
說白了不就是武功沒落,遂以旁門左技之法稱雄嘛。
從這裡看,後來武則天大搞祥瑞這套玩法,很難說到底從劉徹這兒取了多少經,水平上差遠了。
後來到了東漢,《太平經》這個造反指導綱領被逐漸完善,桓帝時道家的天才人物張道陵首次提出了“三元節”的說法,即“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分彆指定了祭祀時間,內核邏輯其實跟後來張角的符水有點類似,都是通過禳神驅厄來蠱惑民心。
而眾所周知,宗教向來都是擅長蹭熱度的,最早的道教也不例外,而其中的“天官”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大漢太一神的指代。
劉徹指定的祭祀太一的日子,隨著漢朝的消亡,經過南北朝的演化,也就自然而然得名上元節。
南北朝之後,隋朝便已經有了過上元節的傳統,等到唐朝更進一步——畢竟“眾所周知”,李唐皇室是道家老子的後代嘛,也因此上元節就成了唐朝的法定節假日。
雖然變成了上元節,但漢武帝親自製定的祭祀太一神的方法還是流傳了下來,即“燃燈”。
而這種過節方法,對唐朝人來說那可太受歡迎了,畢竟你不可能在白天燃燈,而在晚上過節的話,宵禁的禁令也就被順理成章的暫時取消,百姓得以徹夜狂歡,這在宋之前的古代是很難以想象的。
另外,上元節能在唐朝極儘流行,除了因為處於元旦之後可以讓所有人儘情釋放壓力之外這個因素外,更的原因還是因為它是唐朝實際意義上的情人節。
上元開,宵禁解,男女相約,百無禁忌,這便是唐朝上元節的真實情景。
《舊唐書》記載,神龍政變四年後的上元節,李顯和韋後微服私訪溜到長安市井看“燒燈”。
為了昭顯天恩,李顯額外敕令放宮女數千夜遊縱觀,結果沒想到的是,等到天亮時重新查驗宮女人數反而有很大缺口。
李顯遣驍騎追查,最終查明是不少宮女在上元節當晚便與宮外的少年墜入愛河,最終選擇與如意郎君“陰通逃逸不還”,也就是俗稱的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