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孫太醫,若是因毒而死,即便曆經千年依然可知?”
孫思邈捏了捏胡子顯得有點為難,一時間也是既喜且憂。
喜的是從目前來看,後世醫學蓬勃發展,分門彆類劃科無比詳儘,就連藥之毒理都可單成一項學說。
憂的自然便是這醫道之研學同樣也稱得上浩瀚,不知等辭世時,能丈量出醫海幾何?
至於杜如晦的問題反倒是簡單
“那是自然,畢竟毒可透肌骨,方可奪人性命。”
“就如人被燒亡被溺斃被絞殺,皆可從骸骨鑒之,因毒而死自是一樣。”
仵作的鑒屍之法對孫思邈來說也並不陌生,當即便簡單與杜如晦介紹了因毒而死之人最直白的特征。
“至於這李顯之死……”
孫思邈沉吟了一下道
“從春秋至今,能使人暴死之毒,食後皆需受蝕骨之痛,天子若食之,不消片刻便可知。”
在孫思邈的補充說明下杜如晦也明白過來,若是這李顯真被毒殺,那吃下毒藥的第一時間就會察覺身體劇痛難忍,隻需召見太醫便可知曉中毒,那麼後麵的事就絕不是能簡單掩蓋過去的。
但說來說去其實還是太過麻煩,杜如晦從心底倒是比較讚同後世對李顯的評價
跟個傻子似的……
畢竟即使是司馬衷都有“此嵇侍中血,勿去也”。
這李顯前麵聯武家勉強解釋為固天子之威,但後麵對武三思的一味放縱以及對妻女的驕縱,已經稱得是昏了頭了,這種情況下都想當武則天第二的韋後與安樂公主,確實沒有毒殺李顯的必要。
李世民對這些都沒興趣,直指問題核心道
“毒殺與否,皆不礙李顯之死。“
怎麼死的,不重要;死後如何,很重要。
長孫無忌立刻跳出來讚同道
“‘韋氏宜革唐命?’宵小蠹蟲之輩也敢逞威,絲毫不念武三思如何引頸就戮。“
“依臣來看,此乃彼輩滅身求死之行,我唐尚且有昌命,定能讓此等禍患知曉,何為知進不知卻的螳臂當車!”
杜如晦心裡撇撇嘴,這還用你說?畢竟那李隆基怎麼看都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
不過他不是長孫無忌說不出這麼肉麻的話,而是基於實際情況分析
“若圖武後舊事,最宜者當屬太平公主,關韋後安樂公主之輩何乾?”
事到如今甘露殿的眾人也都看出來了,這武則天一倒,再攤上個如李顯的昏懦天子,餘下的公主皇後皆思天後舊事也。
而如今李顯崩殂,韋後和安樂公主反倒失去了最大靠山,既然重現天後舊事的機會已近在眼前,那誰說武周就不能複國號呢?
這一刻杜如晦看著李隆基有條不紊的聯絡禁軍,心中卻忽然想起來彼時陛下還是秦王時的那段平天下的歲月。
李唐平定還不到百年,這些爭權奪利的庸醜之輩便已經忘了,大唐江山乃是秦王殿下以手中弓刀一寸寸打下來的。
麾下若無效死命之兵馬,何以稱天子?
【在李顯的時代,太平公主雖然不顯山露水,但從來沒有人敢忽視這尊大佛。
畢竟若論身份,這位是高宗和女帝的親閨女,論權力,在李顯登基後進“鎮國太平公主”封號,實封五千戶,享開府之權。
寫作公主,實際上已經是一方諸侯王了。
而且在武周時期太平公主不管願不願意,都經受了親媽的言傳身教同樣善權術,對中宗時代幾個主要女人的關係,史書是這麼記載
“韋後、上官昭容皆以智謀不及公主,甚憚之”
所以李隆基的入場相當清醒,他認識到自己並沒有能力將這些太後公主全都掃除,那就乾脆入局借力打力,畢竟雙方在神龍政變當中合作的不錯麼不是?
而且合作對象也確實是個單選題,畢竟李隆基也不可能去找韋後聯手吧,人家那邊都在做夢稱帝了,你再去合作不是刨老李家祖墳嘛。
總之,對於這樁合作太平公主也是樂見其成,史書形容她的態度是“公主喜”,並派了兒子薛崇簡協助李隆基。
萬事俱備之後,李隆基的政變班子們才忽然驚覺不對相王呢?
實際上想也知道,李隆基又沒生第三隻眼,也沒讓人見麵就拜的王霸之氣,禁軍肯聽他的很大程度上還是看李旦的相王身份,畢竟兄終弟及這件事在宋朝之前也並不罕見。
李隆基大義凜然的反駁,說咱們聚在這裡是為了拯救社稷,若是事成那是造福天下萬民,要是失敗就請斬我以全忠孝,怎麼能把我老爹牽扯進來讓他擔憂呢?
而且李隆基進一步分析要是請來了相王,那就是我讓親爹陷入危險,要是請了不來,那我們計劃豈不是就泄露了?
潛台詞意思很明顯要是我爹不願意乾,難不成還能殺了?那可是太宗都沒乾的事兒。
有理有據的一段話說的眾人羞愧,於是事不宜遲,當晚眾人就行動了起來。
在周密的計劃下整個事變可以說乏善可陳。
李隆基率領親信裡應外合控製了皇宮北麵的禁苑,隨後麾下原屬北門禁軍的親信直接趨入禁軍營中帶領人手直接斬了韋後的親信,並登高一呼,稱韋後毒死了先帝,咱們今晚要清君側,擁立相王!
“羽林之士皆欣然聽命”
隨後李隆基穩得不行親自接管了玄武門,控製了武庫以及北門禁軍,為進入宮闈的親信提供支援,同時還能保證退路。
但事情進展遠比李隆基預想的要順利,眼見禁軍入宮清君側,內宮的禁軍也“皆被甲應之”,整個皇宮開始了對韋後的圍殺。
韋後本人驚慌逃竄,被一個禁軍斬首提到李隆基馬前邀功,安樂公主和武家僅剩的武延秀皆死於亂軍。
上官婉兒驚慌不已,掏出了李顯的遺詔——就是指定相王李旦監國的那一份,希望雙方能合作。
李隆基覺得不怎麼樣,選擇將上官婉兒斬於旗下。
天亮之後李隆基披著甲去找老爹請罪,一見麵爺倆抱在一起哭得那叫一個情真意切。
李隆基說自己沒有請示老爹應該降罪,李旦說我兒子安定乾坤再造社稷,是天下的功臣!
流程走完了,爺倆相視一笑去宮中見已經被嚇傻了的唐少帝李重茂,隨後兩人分工合作無比默契。
李隆基派出禁軍,僅用一天時間將韋後一黨上上下下全部殺乾淨,少帝李重茂在李旦的陪同下去宮門外見百姓安定民心。
政變發生在六月二十日深夜。
二十一日韋後一黨就被全部根除。
二十三日李重茂在太平公主的幫助下,將皇位禪讓給了李旦。
二十四日李旦正式登基,李唐的天下似乎又重新安穩了起來。】
劉備回想了一下大漢的“誅國賊”種種操作,再看看這唐朝僅用一日的“不留後患”之事變,最終也隻能評價道
“倒是頗為熟練。”
“那是。”
張飛第一時間讚同兄長所言
“有前人演示,後人自可補缺也。”
劉備一時間哽住,不知道三弟說的這個前人是指那李隆基的太公李世民,還是說這唐朝之前,包括他們等的漢晉。
簡雍看著這乾脆利落的政變,似讚似歎道
“這李隆基年不過三十如此行事,倒是可稱堅忍之輩,清亂局扶朝綱,有功於社稷。”
畢竟即便是打內心不喜歡這樣血腥的宮廷政變,但簡雍更清楚,李顯活著時這皇後公主都敢明碼賣官了。
要是等到太後臨朝或是真的成了女帝,恐怕這天下社稷萬民都要被打包賣了,那時候才是悔之晚矣。
因此關於其讚那是真心實意的。
至於歎息嘛,在場眾人也都清楚,想想安史之亂便是,簡雍搖頭
“相較此等英主之姿,也難怪乎後世多歎,稱其宜早亡也。”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