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 > 第327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

第327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1 / 1)

推荐阅读:

inf “乞除罪名!嘿。”

龐統搖搖頭

“看來這武曌對自己所為如何,倒是清楚得很。”

滿眼所為猶如一場鬨劇,臨近收場要複歸正軌時,不去擢俊才治天下與百姓謝罪,反倒是提前開始思量死後去往泰山府君處打點之事了。

他看到的是一個已垂垂老矣懼死的婦人,而非是能夠雄率萬疆百邦的國主。

這時候張飛弱弱舉了下手,眼見大哥目光瞟過來,措辭也愈發小心道

“俺雖不曉得三官九府是何物……可這老太太不是崇佛的嗎?”

被這麼一提醒眾人倒是也恍然驚覺

您可是登基時候還說自己是彌勒轉世的呢,怎麼此時欲求除罪又反倒不執佛禮了?

一時間眾人也是有啼笑皆非之感。

簡雍走南闖北見得多了倒是不奇怪道

“其行亦如民也,廣祭百神但求一靈也。”

孔明如今對這些相當不感冒,搖搖頭道

“若早時能勤勉圖治,其名或不輸於和熹皇後。”

龐統劉備一起點頭認同。

去歲聽光幕說起張衡蔡倫等科學大家後,閒暇時幾人聊了聊就難免說到孝和皇帝的這位皇後來。

身為雲台二十八將之首鄧禹的孫女,和熹皇後鄧綏與這武曌類似執政十六年。

隻不過並未改國號,而是以“女君”之名親政,留下了一係列功績。

內平羌亂,外征烏桓、鮮卑、南匈奴。

上可擢蔡侯造紙、命張衡解天文,下能撫社稷救災民。

而且咱大漢的和熹皇後那可是實打實重新將西域納入漢家之手,而非這唐之二聖反反複複。

時人稱讚,和熹皇後有“興滅國”之能,“繼絕世”之功。

論位置,和熹皇後確實不如這老太太野心狠辣。

論功績,和熹皇後執政時隨便單拎也強逾百倍。

法正抬頭反駁道

“和熹皇後上不愧對孝和皇帝,下不違背社稷民心,不以萬乘之國為兒戲,平國家厄運於累卵。”

“豈是這般人能比的?”

法正這般說法引得更多人頻頻點頭讚同,引得魯肅也站在公允角度道

“若讓某來選,即便和熹女君親政時天災不絕,但彼時上下一心複漢之興,絕好過看這武周老太太驕奢淫逸,以酷吏製百官,且還需擔憂卷入李武之爭,做事絕難矣。”

魯肅之歎也讓眾人一起讚同,至少如今看來若處這武周,身家性命都難以得到保全,更遑論做事也。

……

甘露殿中李世民趨近仔細瞧了瞧那投在光幕上纖毫畢現的金簡,連帶著上麵每個字都看的無比清楚。

最終方才搖頭歎道

“東西不錯,可惜乃死物也。”

從後世獲之來看,這世界上壓根就沒有什麼三官九府。

或許,李世民稍帶惡意的想,也可能壓根就是仙君們不想除這個“國主”之罪。

這武則天欲除之罪,罪在何處或眾口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罪絕不在仙家的三官九府處。

“金簡求除罪於天,何如效漢武頒詔於天下?”

李世民評價了一句,隨即退回榻上安坐,對其已了無興趣。

不過旋即便起了一點特殊心思

“此物都能成鎮館之寶,也不知朕可有何物什留於後世,鎮於何處為寶?”

“不過這般說來,金可不朽,不然朕也留一金簡帶入墓中?”

“不過題何字為好呢?”

【從理論上來說,有著血海深仇的武李二家是絕難和好的。

同樣還是從理論上來說,要是兩方有著共同且空前強大的敵人,那麼舊怨就都不是事兒了。

那麼兩方的共同敵人是誰?那當然是武則天…啊不對劃掉,那當然是精通唱跳且口舌功夫過人的張氏兄弟。

701年老太太從嵩山回來之後整個人也愈發顯的老態,就連處理政務也愈發力不從心起來,於是順理成章的將日常政務托付給了二張兄弟。

或許是因為雙方的大規模聯姻讓武家重新擺正了姿態

當不了武周正統,當李唐的外戚也不錯啊。

根據《舊唐書》記載,這一年皇嗣李顯的嫡子李重潤、六女兒永泰郡主以及她老公——武奉先子武延基,一起站出來敲邊鼓,稱張氏兄弟專政。

從道理上說得清,畢竟老太太年齡在這兒擺著呢,而且皇嗣已立,就算要接手政務理應也是皇嗣來做,二張算什麼東西?

武則天的回應堪稱雷霆,將李顯的這一對兒女和武家子一起杖斃——至少《舊唐書》是這麼寫的。

但實際上這樁案子的細節非常複雜,武李兩家是否緩和矛盾反而是次要了。

當事人永泰公主李仙蕙的墳墓在1960年被發現,經過考古後,從永泰公主墓誌銘上推斷,其細節與《舊唐書》記載有很大出入。

首先她的老公武延基在墓誌銘中的死法是“喪雄鍔”,即自刎或死於刀劍,而非杖斃。

對永泰公主的棺槨進行考古後,學者們認定了李仙蕙的死因是難產,也非杖斃。

這裡額外插一嘴,古代上至皇家下至平民,因為結婚太早的原因導致難產十分常見,不少女性也因此失去生命。

古代中醫的婦科在曆朝曆代是一直都有發展的,這一點值得肯定,但在婦產科上的進展一直都相當緩慢。

這一點走在前列是文藝複興之後的西方,十六世紀前後便開始有用產鉗助產以避免難產,直至十八世紀產鉗在西方的應用已經比較普遍。

回過頭來看產鉗的製作原理思路也並不算太難,古代如果能培養女醫,或是拋棄成見讓醫生更多的參與到婦產全過程,相信或許也能有類似發展。

扯遠了,繼續說李重潤的真正死因。

《資治通鑒》記載了後來韋後說的一句話,稱“重潤之死,重福為之”。

資治通鑒記載不可全信,但一來李顯沒有反駁,二來神龍政變之後韋後直接驅逐了李重福,至死李顯都沒將其召回,可見多少還是有一些可信度。

李重福的身份也比較特殊,他比李重潤還要大兩歲,是李顯這個皇嗣的庶長子。

李顯的正妻韋後僅育有一子四女,也就是說僅有李重潤一個嫡子,若是李重潤身死,那麼根據古代優先立嫡其次立長的規矩,李重福就離皇位無比之近了。

重新捋清人物關係之後,在結合《舊唐書》中的說法便能做一個更貼近事實的推測,永泰公主懷有身孕去拜訪自己兄長,武延基同去,席間談及二張專權多有怨語,被李重福聽去,告與張易之,隨後武則天將武延基和李重潤賜死。

李重福有這麼做的動機嗎?當然有,他的妻子便是張易之的親侄女,二張反而是他的靠山。

同樣在舊唐書當中,有一件邊角料的記載結合時間同樣很耐人尋味。

701年八月,冀州學士蘇安恒上疏武則天,請還政太子,罷黜武姓親王。老太太的態度是“賜食慰諭而遣之”。

同年九月,皇孫李重潤被賜死。

702年五月,冀州學士蘇安恒複上疏請還政太子。這一次老太太的態度是“不納不從”。

兩次態度可稱截然相反,能清楚的看到老太太的態度變化。

對李氏皇嗣由“迎”變“防”態度也直接引出了武周最終的落幕神龍政變。】

“奪嫡之爭……”

長孫無忌竟覺得沒太出乎意料。

對他們這些親眼見過權力傾軋的人來說,女帝麵首肆意強殺皇嗣聽起來固然也有可能。

但還是這般東宮內嫡庶爭位,外勾權宦內連外戚,最終引皇帝乾預,這般的發展更能接受一點。

畢竟那可是大唐的皇位啊!

設身處地想一下,武氏一直求立太子事事爭先,可見這李顯一脈日子過得應當並不是很如意,這等情況下驟然成為皇家貴胄,而攔在自己與皇位之間僅僅隻有一個嫡子……

長孫無忌舔舔嘴唇,讓自己暫且不去想這些,轉而換成一個合格的唐臣角度思考能否有製有法能避免此般奪嫡之爭?

長孫皇後首先便是有些同情那難產而死的公主。

兄長和夫君皆遭難,自身亦死於難產,最終還需後世開棺驗骨才能逐步拚湊那難以自圓其說的記錄,也是自己的苦命後代。

不過旋即便睜大了眼,她雖不明白這產鉗為何物,但幾乎一眼就明白其作用,當即便央求道

“閻將作,切要細細畫下來。”

閻立本點點頭,隻覺得理所應當。

相較而言孫思邈則是一眼就看明白了其作用,一麵感歎其簡單易用,一麵則是衍生了更多的想法。

比如既然能借用外物了,那想來取死胎亦可效仿,牛羊之難產或也可借用此物?

畢竟他也在村裡坐堂過,那牛羊皆是百姓寶貝,若是遭了病厄,百姓可不會管他是醫人還是醫獸的,隻會跪在眼前求救,他又是個心腸軟的……

至於女醫……孫思邈心下搖搖頭隻覺得這事更難,但去跟陛下說說,指不定會有辦法呢?

但也是因此,孫思邈也迸出了更多想法,看來這後世之醫借外物治病症多矣。

或許他也該讓陛下來太醫署走一遭,好讓將作監打一些與行醫便利之物?

還在一直劇烈咳嗽,一定要防甲流啊,切勿輕視。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