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 > 第148章 虯髯客李世民

第148章 虯髯客李世民(1 / 1)

推荐阅读: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蜀漢篇第4章虯髯客李世民都不用大唐皇帝吩咐。

苦味四溢的清熱丸從孫思邈的小瓶子裡倒出來,伴著水給李世民送下肚。

苦丸入肚,李世民同樣想破頭也想不明白:

憑什麼

勿說以後,他現在待侯君集也不可謂不恩寵。

玄武門之功位列第一等,嘉封潞國公,並且最近房玄齡已經在走推薦流程了,打算舉侯君集任兵部尚書。

而觀這光幕青史所記載,滅吐穀渾可稱功,滅高昌乃是力排眾議之舉,更凸顯榮寵。

結果縱兵劫掠,私刑俘虜,心生怨憤,最終更是欲刀兵內舉

李世民不願去想,侯君集的計劃中究竟是要血染宮廷呢,還是再請他做太上皇

相較而言,李世民對於李承乾的造反雖然吐血,但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畢竟很早之前就隱隱約約提到,再對照史冊上的戾太子之事觀摩。

以及光幕從後世角度來看的曹丕與曹叡的父子矛盾,以及諸葛武侯輔佐劉禪等事。

李世民覺得還是稍微找到了一些些門道的,雖然不多。

此前的教育方向是希望承乾能勝過自己的。

但如今看來,何其難也。

因而才有除歲時讓皇子皇女們同樂之舉,如今看來還是有一點成效的。

而侯君集……李世民目光在尉遲敬德身上停留了一下。

這位猛將與李世民心意相通,當即起身:

“臣這就命人備快馬,最遲三日,定擒賊而返!”

沉默了一下,最終還是搖搖頭:

“暫不至於此。”

畢竟玄武門也才過去四年。

隻是,為了保住侯君集的腦袋,確實該找個時間找個理由好好敲打一番了。

畢竟後世亦言,打天下者坐江山。

沒有披荊斬棘敗薛仁杲、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人積累起來的功勳名望。

真以為隻靠玄武門就能一步登天坐穩江山

於是尉遲敬德隻能再度坐下,秦瓊笑著拍了拍尉遲敬德手背,用隻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道:

“陛下念舊。”

這個基本可以算是公認,當初秦王府的一幫兄弟,如今都有了好去處。

這也是沒人站出來給侯君集說項的原因。

一個是知道陛下糾結一番最終也就略微懲戒,定不可能不出罪而刑。

另一個也是嫌棄光幕中侯君集的舉動,這不是踹大家吃飯的鍋嗎

“權萬紀,臣記得應當是權懷恩叔祖,聽聞為人剛烈,竟慘遭此禍。”

“臣也記得此人,權懷恩入秦王府素有才名,曾從大家平王世充。”

房玄齡與杜如晦兩人輕巧而有默契的跳過了“承乾在搞男人”這能讓陛下頭痛的粗鄙之言。

隻是杜如晦心下有所猜測,他的子嗣摻和進去的,不會就是這樁謀反吧

【謀反的計劃雖然還沒落地,但也是謀反,要按罪掉腦袋。

李祐這個大聰明造反轟轟烈烈,被賜死。

支持李承乾直接謀反的有兩人,侯君集和李漢昌。

李漢昌是李淵庶七子,謀反事發後賜死於家中。

侯君集的家人流放嶺南,本人在刑場安心上路。

比較特殊的是李承乾,畢竟是長孫皇後親子,李世民讓大理寺議了再議,最終保了下來,流放嶺南。

另外被影響的還有兩個重臣之後。

杜如晦兒子杜荷也屬於造反骨乾,被斬首,並禍及杜如晦的長子杜構。

杜構本來襲承了父親的萊國公,並官至慈州刺史,結果因為弟弟造反被牽連,褫官奪爵,全家流放嶺南。

李靖的長子李德謇因為與李承乾關係密切,也被牽連,判流放嶺南,但因為李靖的麵子最終改徙吳郡。】

“好嘛,流放到咱們這邊兒來了。”

張飛小聲逼逼叨,隻覺得這唐朝也夠神經病的。

“大將軍造反,太子造反,皇子造反,皇弟也造反。”

本地人張鬆還是有點意見的:

“翼德將軍,益州還是比嶺南好過不少。”

雖然張鬆也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通熟地理,不少人大概以為中原以南都算嶺南……

龐統臉上滿是八卦的色彩,嘖嘖有聲:

“這唐朝也終歸沒逃過這一遭,戾太子之事複演矣。”

而且這光幕還配後世之影響,觀感可比史冊中寥寥數筆的戾太子之事清晰多了,龐統心說。

孔明則是歎口氣,覺得吃飽了撐的的人太多。

看那諸葛丞相多尊貴,一國之事儘握於手,殫精竭慮,油儘燈枯而早死。

看他孔明軍師,荊襄諸事乾脆就不管不問,益州的工作也分出去了大半。

研究研究光幕言語,看看後世說法,再從故紙堆裡找找先賢留下來的難題,再去教教書,好不逍遙快活。

而且這侯君集乃是李世民元從,應當最能曉得這雄才大略君主的手段,怎麼能生出這麼愚蠢的想法的

成都府衙諸人也就感歎一下,倒是並沒有覺得有多勁爆。

畢竟隔著光幕看這唐朝和李世民多有霧裡看花之感。

但若是套一下,李世民之於孝武皇帝,李承乾之於戾太子,李靖之於衛霍。

好像就差不多了,也因此他們幾乎瞬間就將李承乾造反原因猜了個七八成。

因此頓時還有點同情了。

……

甘露殿中李世民已經調整過來了。

不過看看雙眼發直的杜如晦,再看看一臉木色的李靖。

李世民隻能儘力保證道:

“朕定當勉力教導承乾,不至有此之禍。”

【侯君集這事兒暫且撇在一邊,繼續來說李靖。

《隋唐嘉話》之後,唐朝還創作出來了另一個比較出名的李靖形象。

那便是成於晚唐的的《虯髯客傳》,這個故事比較簡單。

白身窮小子李靖去拜訪隋末的大司空楊素,僅靠幾句話就驚的對方折節交談。

不過在正史上這會兒楊素早死了,所以看開篇就知道是在架空虛構。

李靖沒能折服楊素,但折服了楊素府上的家妓張出塵,這個姐們兒因為平時總揣著個紅色拂塵,所以也名紅拂女。

查了李靖的住所,當晚就去投奔了,並且幾乎是連夜拜天地,英雄佳人就這麼成一對兒了。

紅拂女見識非凡,說楊素不行,隋朝要寄了,太原李世民有天子之相,咱們去投奔吧。

然後就是半路遇到虯髯客,三人結伴去找李世民,結果本來想爭霸天下的虯髯客見李世民就心死了。

交代李靖好好輔佐李世民打天下,並把全部家產捐贈給李世民後,虯髯客買了個船出海了。

故事結束是貞觀十年時,李世民成了天可汗,威服四方,虯髯客打下了扶餘國,在海外當國王了。

簡單的故事,往往聯係時代就變的很好玩兒。

有人猜測虯髯客這個虛構角色的原型其實就是李世民。

因為《酉陽雜俎》有記載,“太宗虯須,常戲張弓矢”。

《虯髯客傳》中的這個虯髯客,會殺了仇人後用仇人的心肝下酒,初見紅拂女也會生出不軌心思。

殺氣衝天,睚眥必報,有時候行事不太光彩,這就是虯髯客的標簽,幾乎可以無縫套到李世民身上去。

因此完全可以看做這篇的創作是將李世民一拆為二。

狂野、記仇、特彆能打的李世民變成了虯髯客,離開中原,打下了扶餘國。

扶餘國緊緊挨著高句麗,而二鳳晚年在軍事上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滅了高句麗。

虯髯客這部分特質剝離之後,隻餘下了一個寬厚仁慈,虛懷納諫的李世民,最終成了帝王楷模。

再聯係這篇成於安史之亂後,它倒是將晚唐人的那種複雜心態表現的淋漓儘致:

二鳳在時,亦不覺異,二鳳崩後,不見其比。

而李靖嘛,再一次成了人生贏家。

年輕了好多歲,抱得美人歸,征戰天下功成名就,還和君王稱兄道弟,令人豔羨。】

光幕中還緩緩放出了這篇的原文。

李世民原本還讀的津津有味,但看到光幕說這小心眼、好色、食人的虯髯客就是自己,登時急了:

“絕無可能!”

一旁神遊天際的孫思邈在心裡撇了撇嘴,食人暫且不說。

小心眼和好色,似乎……

李靖則是感覺才弄明白了一個疑惑,為什麼多了個被稱作紅拂女的妻子。

心下倒是覺得分外好玩兒,聽到光幕所說的陛下的遺憾後也笑道:

“臣若真能年輕二十歲,定助陛下滅高句麗!”

蘇烈猛點頭:老將軍這話我信,請務必帶我一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