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魏延之死(1 / 1)

推荐阅读:

小小的公安縣偏廳俱寂無言。

即使冷靜如關羽也十分羨慕。

敬其人,而非敬其神。

久讀春秋曉喻大義的關羽是能品得出其中差彆的。

後世奉關羽為神,但仍將孔明作人。

神無喜怒悲苦,人有歡憎離合。

拜神靈惟求萬千事保佑,拜先賢隻訴千秋興亡事。

關羽想了一下,隻覺得成了神仙之後自己恐怕要與孔明完全反過來。

神靈帝君關羽每日要麵對無儘的求官求財,要前程保佑,求文章錦簇生花,甚至可能間或還會有幾個重金求子的。

而軍師呢每日恐怕隻需聽聽後輩的感謝,順便再品品後輩帶來的免費的五花八門的貢品。

關羽由衷的羨慕起來。

蔣琬倒是麵無表情,畢竟早已知曉自己死訊。

這還能說啥既然已經是孔明的左右手了,讓孔明養生的時候帶自己一個,很合理吧

蔣琬選擇直接躺平,白嫖軍師的養生之法它不香嗎

馬良同樣羨慕,羨慕是因為他很難不去想,如果自己夷陵沒死的話,這名單裡會不會有自己的名字

而且,街亭如果他馬良應該能守住吧

他馬良可從來沒有過“唱主角”這個想法。

【五丈原,丞相病逝之後消息不可避免的還是傳遞了出去。

56歲的司馬懿大喜:苦候多月不就是為了等這個

然後追擊的司馬懿就在斜道口遇到了鳴鼓反旗的薑維,司馬懿大驚,認為自己掉到了諸葛村夫的陷阱裡,急退。

於是楊儀得以從容不迫的率軍退回漢中,“死諸葛走生仲達”一時間也傳為笑談。

司馬懿在後來檢查丞相留下的營地時,長歎,認為村夫乃天下奇才。

丞相死了,但是之前被他按下去的暗雷才正要引爆。

那便是直至現在迷霧還沒有散儘的:

魏延之死。

演義中說是魏延反叛,引兵壓南郡,然後被楊儀所激,在軍陣中大喊三聲:

“誰敢殺我”

後被小將馬岱一刀梟首,當場斃命。】

張飛再次感覺到一丟丟不服氣:

嚇住司馬懿的這也算是疑兵吧為何就俺張飛不能用而且:

“這司馬懿也配稱名將”張飛甚是不屑:

不就是一味死守嘛我上我也行!

“不會有將連防守都做不好吧”張飛搞不懂。

劉備幽幽的將目光投了過來。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兒,劉備看向魏延,忽的想起馬謖,欲言又止。

魏延則是大急,當即跪伏在地:

“日月可鑒,魏延絕無叛心!”

“若魏延叛漢,則願當場領死,絕無怨言!”

魏延心中也是頗為委屈,於是話說的便重了點。

劉備隻能上前將其拽起道:

“如此之言,文長切勿複言!”

關羽也覺得如此:

“文長知忠義,定不會如此!”

【從史書角度來講,魏延和楊儀兩人,是屬於典型的“沒頭腦和不高興”。

這兩人非常非常的相似。丞相曾經歎息:

“惜儀之才乾,憑魏延驍勇,恨二人不平,不忍偏廢。”

魏延的才能剛說過,陽溪大勝,爵位四連升。

楊儀此人也頗有才乾,劉備孔明都非常認可。

魏延“性矜高”,楊儀“性狷狹”。

說白了就是屬於要自己當大爺,讓彆人當孫子的類型。

甚至兩人的履曆也有一點相似:

兩人同出關羽手下,楊儀最初是曹操方的主簿,襄樊之戰前主動投奔關羽,相談甚歡,被關羽寫信引薦給了劉備。

而且兩人行事風格也跟關羽有點像:

夷陵之戰前,楊儀與劉巴發生不和,劉巴當時是重臣,楊儀算以下犯上。

五次北伐前,魏延與劉琰發生衝突,劉琰乃宗親重臣,魏延也是以下犯上。

這種性格的互相遇到後,發生矛盾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魏延因軍功橫行,當時所有人知道他性格,怕麻煩就“皆避之”,唯有楊儀不吃這套,於是兩人就杠上了。

北伐時靠著費禕當和事佬居中調和,上麵還有丞相壓著,倆人才能勉強共事。

丞相死後,兩人迅速勢同水火。】

“二哥,原來都是你造的孽啊。”張飛幸災樂禍。

然後被關羽斜視了一眼迅速噤聲。

關羽撫須沉吟一番,還是主動道:

“文長須謹記,敬大夫愛士卒,如此方能持久。”

“否則便如我襄樊之敗,乃取禍之道也。”

魏延認真記下,他現在身無寸功,自是驕矜不起來,對廳內所有人都極為恭勉。

關羽搖頭,還怕魏延不能用心,對馬良道:

“還要勞煩季常,今日分逍遙津與襄樊之戰兩卷,交與文長閱覽。”

馬良表示小事,魏延表示必將關將軍教導謹記於心。

張飛惹不起二哥,但是對於現在的魏延魏主簿還是能調戲一下的:

“文長,要不要也喊三聲試試”

魏延搖頭,甚至感覺脖子上似乎有一道若有若無的涼氣。

【魏延之死其實拆開來看其實就是丞相之死引發的一場政治動亂。

就如周瑜死後江東豪族人心思動一樣。

三國誌關於這部分的記載,每一處細節都在透露著問題。

首先是臨終會議,交代了讓魏延斷後,但是會議列席的人隻有楊儀、費禕、薑維等。

給魏延這個征西大將軍兼丞相軍師布置工作,但卻不讓這個地位極高的人列席,既不合理也不合適。

而且魏延傳記載的楊儀悄悄領大軍撤退,把魏延孤零零扔那兒導致魏延大怒,顯得既荒唐又可笑。

其次是褒斜道好像突然成高速公路了。

魏延傳這段記載其實相當魔幻:

楊儀先跑路,然後魏延大怒,追上並且燒了棧道。

楊儀緊隨其後,魏延燒一段棧道他就修一段,緊緊跟隨。

過了棧道之後楊儀寫了檄文控訴魏延謀反,信使從魏延大軍中擠了過去,跑到成都送到了劉禪手裡。

這其中問題就太多了,首先魏延既然被命斷後,那肯定就是後軍。

後軍越過前軍去爭褒斜道,難道以為武功水對麵的司馬懿是死的

而且褒斜道的棧道此前被趙雲燒過一次了,當時趙雲一把火逼得曹真退兵。

和楊儀這邊走邊修棧道的本事比起來,曹真就變的仿佛在打假賽。

而最終,在棧道被燒,魏延大軍在前的情況下,楊儀的檄文能遞到成都就很離譜了。

所以魏延傳的這個死因,很大概率並不靠譜。

關於魏延之死,《魏略》裡提供了另外一個說法:

丞相病逝前召魏延等人交代後事,魏延依軍令行事,秘不發喪悄悄退軍,直至褒口才發喪。

楊儀見魏延掌權怕被魏延清算,於是誣陷魏延要降曹發動兵變。

魏延不戰軍走,被楊儀軍追而殺之。

相較來說魏略其中楊儀誣告魏延降曹的說法,與魏延傳記結尾的“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還能對照得上。

基本可以認為楊儀確實有誣言魏延降魏。

至於其他方麵,魏略的真實性並不能保證,三國誌的自相矛盾也說不通。

因此隻能推斷是丞相逝世之後,位高的丞相司馬魏延和權重的丞相長史楊儀,兩人矛盾再也無法緩和,並很可能因為撤軍時的具體權力節製問題,爆發了出來。

最終結局是魏延身死被夷三族,楊儀也被驅離季漢權力中心,最終憂憤自殺。

如今我們千年後已經很難深究其中真相,陳壽在三國誌中做了比較合適的蓋棺論斷:

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換個方向想。”張飛對著關羽比了個大拇指:

“二哥培養的都是人才啊!”

關羽黑著臉不想說話。

張飛倒是很快活,拍著魏延肩膀問道:

“文長,感想如何”

魏延久久不言,最終道:

“既未有降曹之意,便好。”

張飛哈哈大笑道:

“文長,我讓大哥也給你寫一幅字如何”

“你說是製矜好呢還是製傲好呢”

魏延說不出話,相較來說他現在還是太年輕了,張飛輕鬆調笑,他很難放得開。

“翼德!”劉備頭疼的揮揮手讓自己三弟正經點。

“觀光幕之言,文長驍勇,楊儀有才,然因性格而互不能容,殊為可惜。”

孔明則是感歎中帶著點慶幸:

還好,這魏延並不是如馬謖一般言過其實。

“文長有空當讀廉頗藺相如舊事。”

孔明也就言儘於此了,畢竟他是空閒確實並不多,而且魏延也並非稚子,點到即止即可。

魏延沉默應下,恭恭敬敬對著劉備孔明下拜,隨即跪坐在自己位置上沉思,腰板挺得筆直。

劉備或許是來了靈感,討過來一張紙,揮筆將陳壽最終的評價寫了下來,隨即擲筆道:

“莫說文長,翼德!”

張飛嚇得一個激靈,同樣腰板挺得筆直:“俺在!”

劉備將這一幅字塞到了張飛懷裡:

“汝之舊禍,何嘗不是招禍於身,取咎於己”

“當時時自省!”

張飛抱著字帖,撇撇嘴拉長了聲音道:

“弟弟省得。”

【武侯歸天之後,隴右這片土地至此也傳唱著他的傳說。

而數百年後的晚唐,有一位盛唐武士,他如武侯一般,雖未見過大唐盛世。

但為了盛唐的複興,同樣剖肝瀝膽,在隴右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千年之遺憾,忠武不輸大漢武侯!】

下一章內容應該都看得出來,寫的會比較慢,見諒。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