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分析(1 / 1)

推荐阅读:

得知葉兵葉芳以為自己腦子瓦特了,葉薇哭笑不得,但話說回來,這一上午她真沒少聽人這麼問,到現在都有點免疫了。

本來銀行和機械廠談好合作後,就安排人把機械廠要的幾萬份認購證都送了過來,相應的,後麵分發的工作都被移交給了機械廠財務科的人,他們不用再管。

但那批認購證數量是按人頭和工資確定的,葉薇月工資才三百出頭,一半發現金,另一半抵五份認購證,所以她要的那一百份連號認購證算是計劃外的。

當然,機械廠的人都不怎麼想要認購證,如果廠裡領導願意,挪用部分職工的認購證,他們肯定舉雙手雙腳同意。

但也正因為大家都不想要認購證,職工中有些頑固分子抵製得厲害,通知貼出來都快兩天了,依然不願意去財務科領取認購證,為此甚至連工資都不著急領了。

這個節骨眼,葉薇上趕著要當冤大頭,廠裡領導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為了能擴大傳播力度,讓葉薇這個先進分子帶動那些頑固的後進分子,負責財務工作的周副廠長立刻打電話聯係了銀行,讓他們專門安排工作人員來給葉薇發認購證。

並特意叮囑,過程最好能搞隆重點。

銀行那邊和周副廠長可謂一拍即合,今天已經是認購證銷售的最後一天,但他們支行的銷售情況依然慘淡。

葉薇這個沒錢預支工資都要買認購證的人橫空出世,消息傳開說不定能在銷售期的最後一天,帶動一下其他人,便趕緊安排兩個工作人員,敲鑼打鼓地進了機械廠。

在他們的有意宣傳下,葉薇預支工資買認購證的事自然傳得飛快。

而聽說了這件事的職工們,都非常好奇葉薇這個在人人聞認購證色變的時期,一口氣買了一百份連號認購證的“大傻子”到底長什麼樣。

於是這天上午,主動到財務科領工資和認購證的職工比前一天多了好幾倍。

且這些人進門第一件事不是問出納在哪,而是問“誰是葉薇”,等彆人指向葉薇後,再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打量葉薇,問她是不是有內部消息?

葉薇確實有消息,但這消息不是某些單位內部的,而是從天而降被她看到的。她不想被人當成瘋子,自然隻能搖頭否認。

然後,那些人就忍不住了,或用眼神,或直接出聲問:“你腦子瓦特了?”

被當大傻子參觀了一上午,葉薇實在有點受不住,所以到下班點就麻溜跑了。結果回到家,她又受到了弟弟妹妹的質疑。

葉薇深吸口氣說:“我沒有內部消息,但昨天我請假去了黃浦區,走訪了交易所附近大大小小十幾家銷售點,並找人記錄下了這些數據。”

說著葉薇將草稿本打開分發給葉兵葉芳,“昨天上午十點到下午六點,交易所附近那十幾家銷售點,客流都不超過三位數,其中買認購證的更少。”

葉薇製作的表格並不複雜,一眼望去清楚明了,葉兵葉芳邊聽邊翻閱起來。

“另外這些銷售點附近有商鋪的,我都進去打聽過,基本能確定昨天那種情況不是偶然,就算是周末,這些銷售點進出的人都不多。”

“不是說有很多人連夜排隊買認購證嗎?之前都上新聞了。”葉芳雖然因為年紀小,不好意思和大院裡的奶奶阿姨們湊一塊聊八卦,但這幾天人人都在談論認購證,她也聽到過不少消息。

“認購證銷售第一天各銷售點確實排了長隊,但那是因為很多人見識過去年興業房產發行股票的盛況,才連夜去排隊,但開始銷售後那些人看到排隊的人沒有那麼多,很快就散了。”

葉薇拿出準備好的一份報紙,指著上麵的日期說:“你們可以看這則新聞是二十號刊登出來的,這兩天我問過不少經常看報紙、電視和聽廣播的人,他們都說這則新聞後,再也沒有看到或者聽到過認購證銷售情況的新聞,所以我推測這次認購證銷量並不好。”

葉兵疑惑問:“銷量不好,不是從側麵印證了大家都覺得它會虧錢嗎?那姐你買這麼多認購證……”

葉芳則搖頭說:“不對,在股票發行數量固定的情況下,認購證銷售數量和中簽率應該是呈反比,銷量越差,中簽率就越高,相應的賺錢的概率就越大。”

“沒錯,就是芳芳說的這樣,”葉薇讚賞道,“剛開始,大家都覺得買認購證的人這麼多,中簽率肯定不高,賺不到什麼錢,所以不敢入手。後來購買的人少了,大家又會覺得這東西都沒人買,肯定賺不到錢,買它的人更少,但他們忘了,這兩者之間一直都是反比關係。”

“但是……”

葉芳開口,可剛說兩個字又停住了,葉薇見了道:“你想說什麼大膽說。”

“我聽他們說認購證有好幾百個銷售點,就算一個銷售點隻賣二三十萬份認購證,銷量加起來也應該有一千萬了吧?”葉芳蹙著眉說,“而今年總共才發行十幾支新股,中簽率就算增高,應該也高不到哪裡去?”

葉兵插話說:“而且我聽說很多國營廠過年用認購證抵獎金了,滬市有這麼多國營廠,肯定也能消化不少認購證。”

“這個消息我也聽說了,也趁著昨天下午回家前打聽過,不是所有國營廠都有任務,而且其他有任務的國營廠,每人也就消化一兩張認購證,數量加起來未必能有我們廠的多,所以我認為這部分消化的認購證數量不會超過一百萬份,至於芳芳說的問題……”

葉薇先解釋自己為什麼去交易所附近做調查,然後說道:“假設認購證銷量是一千萬,銷售期是從十九號賣到今天二十九號,一共十一天,而全市銷售點據新聞報道在四百五十家左右,算下來每個銷售點每天至少要銷售兩千份認購證。”

“嗯。”

“是這樣沒錯。”

“但我調查的這幾家銷售點,日均客流不足一百,如果這些進店的人都買了認購證,每個人也至少要花六百塊錢買二十份認購證,你們覺得可能嗎?”

去年,也就是一九九一年,滬市平均工資不到三百,而六百,是普通基層職工兩個月的工資。

願意花兩個月工資買認購證的可能有,比如葉薇,一預支就是半年工資。但這樣的人肯定不多,比如機械廠的絕多數工人,彆說花兩個月工資買二十份認購證,讓他們用半個月工資抵五六份認購證都夠他們心疼許久了。

見兩人搖頭,葉薇說道:“彆說每人買二十份認購證,這些進入銷售點的人,每個人能買兩份認購證,說不定都是我估高了。”

葉兵葉芳接連點頭表示同意。

葉薇卻話音一轉說:“但我的調查過程漏洞很多,結果不能完全當真,而且昨天已經是認購證銷售的倒數第二天,跟前幾天比起來,客流肯定會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所以我給它估高點,按照每個銷售點日均銷售一千份認購證算。”

葉兵說道:“但如果這麼算,郊區的銷量肯定估高了,我以前都沒聽說過認購證,也沒聽說我們大院有人買它。”

“對,郊區的認購證銷量肯定沒有市區那麼多,但我們不是權威機構,不考慮這些參差,總之按照我剛才的假設,每個銷售點認購證銷量應該在一萬一左右,四百五十家銷售點在銷售期內的總銷量應該不超過五百萬。”

葉兵補充:“可能更少。”

“也可能更多,”葉芳說道,“姐的數據不完全,誤差可能很大。”

葉薇肯定了葉芳的想法:“對,數據誤差可能很大,我們不是專業機構,沒有強硬的關係,也沒有充足的時間,注定難以拿到詳細數據……”

她最大的依仗是字幕透露的哪些信息,但信息真假,至今未知,所以說到這裡她微微停住,長出一口氣才說:“投入這麼多錢買認購證,對我來說也是一場豪賭。”

【但你賭對了】

【彆說,女主的調查團隊雖然是草台班子,調查過程純屬亂來,計算方式更是哪哪都有問題,連認購證銷售期都搞錯了,但這得出來的結果……居然還真大差不差?】

【更可怕的是她自己都清楚調查過程錯漏百出,得出的結果也沒有強有力的事實作為依據,卻還敢在本不富裕的情況下,預支半年工資去賭】

【總結:難怪她能掙大錢!】

【替女主解釋一下,她應該沒有搞錯認購證的銷售期,根據查到的資料,九二年認購證發行時似乎隻打算銷售十天左右,後來因為銷量太差,才延長銷售到二月一號下午】

看到字幕最後一段內容,葉薇目光微微凝住,她好像……不需要這些輔助調查,也能確定字幕內容的真實性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