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看著這幾日數匹快馬喊著八百裡加急進入皇宮,長安的百姓這才意識到,出大事了。
就找長安百姓疑惑是怎麼回事兒的時候,有那種包打聽也打聽出了消息。
“高句麗大對盧,淵蓋蘇文造反了!”
這一消息一出,整個長安都沸騰了,藩屬國有人造反,那麼身為宗主國的大唐肯定是要出兵平叛的。
尚武的大唐百姓們,頓時興奮了,雖然他們上不了戰場,但是對於大唐的戰鬥力還是相信的。
他們相信,隻要大唐出兵,什麼大對盧,小對盧,統統都要死。
而在兩儀殿中,李二等人的嘴角都要壓不住了。
沒錯,他們太開心了,所有一切的發展都在按照大唐給高句麗的劇本走。
唯一的例外就是淵蓋蘇文殺光了高氏王族。
在李二等人的預計中,淵蓋蘇文最少會留下那麼一兩個男丁,作為傀儡,讓他掌握大權名正言順起來。
而曆史上淵蓋蘇文就是這麼做的,殺掉高建武和與他作對的官員們後,立了高建武的侄子為新王。
他自己卻在幕後掌握大權,但是現在,淵蓋蘇文演都不演了,直接明牌。
老子就是要造反,你奈我何?
不過這也正如了李二等人的意,如果是高氏的男丁繼位,大唐最多是下旨申飭一番。
畢竟高句麗王依舊是姓高,但是現在,高句麗王姓淵……
那就彆怪李二下手了,看到最後一封密報的時候,李二在兩儀殿上大笑了好一會兒。
多年夙願終於要實現了,要說之前他要證明比任何人強。
但是在大唐領土不斷擴大,百官的和百姓們的家底兒越來越厚的時候就實現了。
不一定非要用征服高句麗來證明,但是高句麗已經成了李二的執念。
他要征服那個地方,將漢朝的故土拿回來,這樣他才覺著自己可以稱得上成功。
現在機會就在眼前,隻要李靖回來,高建武安全到達長安,那麼他便可下旨,踏平高句麗。
這一刻他等了很久,也期盼了很久。
而坐在一旁的李淵,李承乾和李恪都沒有說話,看著李二獨自在那傻樂。
好一會兒等到李二徹底平靜下來,李淵才將煙袋鍋收起來,說道
“二郎,彆忘了你答應過為父的事情。”
李二被李淵這麼一點,也清醒了過來,神情嚴肅地說道
“喏,兒臣知曉了!”
李淵見此,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背著手離開了。
現在整個大唐都在等李二的反應,李二卻在等李靖和高建武的回歸。
第(1/3)頁
第(2/3)頁
就在這期盼中,李靖率先回來,曆時四個月,李靖畢竟是老了。
即便是坐著馬車回來,也是滿臉的疲憊。
在李靖回長安的時候,李二親自到城門口接的人。
感動的李靖熱淚盈眶,硬是跪在地上給李二磕了三個才起來。
李二安慰了好一會兒,又派來天醫閣的醫師給李靖調理。
貞觀十三年,七月。
李靖已經回長安半月有餘,身體也在調理中好了很多。
李二坐在龍椅上,麵色平靜,但是任誰都看得出來,李二是心不在焉的。
至於原因大家都明白,隻是沒人說破而已。
就在李二想要下朝的時候,一名侍衛匆匆跑進來說道
“陛下,高句麗高建武求見!”
侍衛的聲音不大,但是卻足以震撼整個朝堂。
因為李二等人終於來了!
原本還坐立難安的李二聽到這個消息,立馬坐直了身體,眼睛發亮的說道
“快,快傳!”
可能李二也意識到自己太急躁了,連忙咳嗽一聲緩解尷尬的氣氛。
而眾人也很是默契的沒有去戳破李二那點兒小心思。
很快是為再次返回,身後卻跟著高建武一個人。
至於辯機和燕德壽?他倆自然是以身份低賤不配見到李二聖顏為理由拒絕了。
這要是真見到了,還不露餡了?
李二原本以為高建武隻是受到打擊,會頹廢一番。
但是真看到本人之後才知道自己錯的有多離譜。
此時的高建武骨瘦如柴,臉上全是疲憊與仇恨。
頭發花白,雖然整理過,但是乾枯的頭發如雜草一般。
這是一個行將就木,依靠著仇恨而生的人。
高建武看到李二的一瞬間,撲通一聲就跪了下來。
從殿門口一直跪到了大殿中央,高建武疼不疼不知道,但眾人看的有些心疼。
就連李二都站起來,一是因為高建武這副樣子。
二是因為高建武跪著來到了他麵前。
第(2/3)頁
第(3/3)頁
“請陛下為小王做主啊!”
高建武來到大殿中央,以頭搶地,砰砰聲聽得眾人心驚。
李二也收斂心神,連忙跑下去將高建武扶了起來。
“榮留王,你這是……”
李二的演技很是過關,眼中的疑惑,擔憂和不解展現的淋漓儘致。
高建武被扶起來的時候,再也忍不住了,哭著說道
“陛下,小王的家人,整個高氏王族都被殺絕了呀,陛下!”
李二聽後身子也還一晃,差點站不穩,要不是秦瓊在一旁扶住,李二說不定就倒下了。
這要是李恪在現場,說不定會暗暗給李二豎一個大拇指,誇一下李二的演技了得。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啊!到底是誰,殺光了高氏?
愛卿你告訴朕,到底是誰!”
高建武根本沒在意李二的稱呼,即便是在意了他也不會多說什麼。
他高氏都讓人屠了滿門了,隻要能報仇彆說他不當這榮留王,就算是要他命都行啊。
但是高建武沒在意,其他人卻聽出來了,一個個都在心中給李二豎了一個大拇指。
“是淵蓋蘇文,他在丸都山城造反,殺掉了忠於高句麗的所有大臣還有臣的家人們啊,陛下!”
聽著高建武一聲聲控訴,在場的很多人都開始義憤填膺起來。
秦瓊這會時候站了出來說道
“陛下,臣願意領兵出戰,即便是死在征戰的路上,也要掰下淵蓋蘇文兩顆牙下來。”
有了秦瓊帶頭,武將行列紛紛請求出戰。
最後連文官都站了出來,言辭最激烈的不是長孫無忌,房玄齡這些人。
而是孔穎達,這老頭要不是走道都顫顫巍巍的,怕是能跟著秦瓊一起上戰場。
最後還是李二看向戴胄說道
“愛卿,大唐可有足量的刀兵與糧草?”
…………我是分割線…………
感謝逍遙聖君大老爺的打賞!!!
給大老爺再撅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