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洪荒:開局不周山,我成了替身 > 第367章 飛熊之相,聖人之惑

第367章 飛熊之相,聖人之惑(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大勢濤濤,尋常生靈於大勢之中,尚不及隨波逐流的一點浮萍,毫不起眼。

然有些生靈的存在是特殊的,一縷異動雖微,卻實實在在的如漣漪擴散開來。

能夠注意到這異動之人不多,唯有天地間最為頂尖的那麼一小嘬人而已。

對此,他們的反應各不相同,尤其是最為關注此間之事的幾位聖人。

首陽山上八景宮,太清神色平靜,不言不語,隻是往人域方向看了一眼,手中拂塵輕揚,便是收回了目光,閉目入定,好似什麼都未曾發生一般。

而隨著其拂塵的揚起,有著一點隱晦的波動傳入天地之間,卻是乾擾了旁人的天機推演,模糊了那一縷異動。

西方之地,須彌山之上,兩道遁光散去,兩道身影自其中顯露而出。

接引皺著眉頭,抬手掐算,眉頭卻是越皺越深。

準提臉色變化,目光略顯凝重,轉頭看向自己師兄接引。

接引放下手,搖了搖頭:“太清道友一身修為境界當真不凡,於這推演一道,貧道亦不如也,他出手乾擾了天機,卻是讓我也要耗費些手段才能算出來那應劫之人的具體所在了,但來不及了。”

且不說他們身在西牛賀州,本身就已經落後了一絲。

太清出手乾擾他們的推演,哪怕隻是片刻時間,便已然讓他們失了先機,注定爭不過三清。

準提沉默,卻也無可奈何。

“也罷,你我不用再去做這無謂之爭,應劫之人,到底是福緣還是劫難可不好說。”接引道。

雖然將那應劫之人掌控在手,固然有可能占據主動,但世事無絕對。

更何況,那是道祖鴻鈞欽點的應劫之人,哪怕是他們也無法儘數堪破。

以道祖的性格於行事,應劫之人到底能夠帶來什麼變化卻是不好說,也不可控。

而且他們身處西方,遠離人域所在,這應劫之人,卻是當真與他們西方教無緣。

“隻得如此了,不過正如師兄所言,我們無需執著於此。”準提點了點頭,應道。

兩道身影就此消失,卻是直接返回了自身道場須彌山中,隻是遙遙關注東方之地。

東海之上,蓬萊仙島,截教門戶所在,碧遊宮中,通天聖人同樣注意到了那一絲異動,但卻不為所動。

一來他在推演一道上的造詣不及自己兩位兄長,以他對自己二哥的了解,這等應運而生的存在,定然是要爭取掌控在自己手中的。

他定然是爭不過的,也不想去爭,便不多此一舉了。

而且,他的道途並不像玉清那般順應天地大勢,對此也沒有那麼看重。

是以,他雖然察覺到了那由老師鴻鈞欽點的應劫之人降生,卻是連推演一番的功夫都不曾去做,隻是靜觀。

六位天道聖人,兩位被乾擾,兩人袖手旁觀,剩下一人還在人域之中晃悠,對此漠不關心。

畢竟對於女媧來說,此事與她牽連不大,教導徒弟這種事,實在太過麻煩,她可是連弟子都懶得收的。

更何況,這所謂的應劫之人,注定是個不得安生的主,惹是生非少不了的,她可不想折騰,看彆人為此奔波就好了。

封神一事與她的關聯本就很小,她若是主動入局,才是自找麻煩,讓自己深陷其中,實在沒有必要。

她與伏羲,一個為人族聖母娘娘,一個為人皇,要在人族之中尋那應劫之人,比起其他人來自是要更加容易,但兩兄妹都隻是靜靜地旁觀。

到頭來,真正為了應劫之人而行動的,隻得玉清元始一人。

一道身影自玉虛宮消失,離開了昆侖,降臨人域之中,大商王朝的一座都城之中。

元始現身虛空之中,此時卻是皺了皺眉,隨著掐算天機,目光越發凝重。

其目光看向下方不同的兩個方位所在,沉默了。

飛熊之相,確為應劫之人無疑,根據本源氣息判斷,也瞞不過他的眼睛。

可為何是兩個人?

當初老師鴻鈞投下的不是一道真靈嗎?可這是怎麼回事?

難不成有一個是假的?

困擾任他怎麼去看,這二人身上都有一絲天道氣機存在,做不得假。

這兩個同時降生的存在,雖然氣息有所區彆,可似乎又相互糾纏不清,連他這天道聖人都看不出什麼問題來,無從做出判斷。

元始目光掃過虛空,他也察覺到了周遭目光的注視,倒是有不少目光落下此處。

甚至有人比他更先到一步,隻是明顯沒有插手的意思。

元始站在虛空與女媧相望,點了點頭打了個招呼,隨即目光望向另一處所在,三道人影也正看向此處。

一對青衣男女,以及一個銀發小女娃,正是青丘的二人與其親傳大弟子龍姬。

“道友,請。”

察覺到元始的目光望來,青玄笑了笑,伸手一引,開口道,表明自己隻是看看,不插手此間之事。

他與女媧一樣,沒有自尋麻煩的想法。

況且,本就是局外之人,他早已有關門弟子,哪裡還會收徒?

他可是知道的,隻主持封神一事,吃力不討好,對於青丘一脈來說又沒有好處,反倒會惹得一身騷,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嗯,現在還沒有豬八戒這麼一個人物存在。

“道友可知這是為何?還望道友指點一二。”

元始遲疑了瞬間,傳音問道。

若說道祖鴻鈞之外,還有誰知曉眼下的情況,毫無疑問,便是眼前這兩位。

“此事道友若想詢問,還需去那紫霄宮才是,道祖亦不曾告知貧道。”青玄誠懇道。

鴻鈞確實沒有直接跟他說,都是他自己看出來的。

他也不可能直接告訴元始其中的貓膩,尤其是,鴻鈞跟他交情還算可以,他總不能在這說鴻鈞的閒話吧?

難道他能直接告訴元始,鴻鈞偷懶,沒有將兩道相互糾纏的氣息剝離乾淨,所以才會如此?

這有損道祖形象,他青玄豈是這般背後揭短的人?

兩個飛熊之相,青玄能不能分清他們?自是能的。

畢竟,那其中之一的來曆,他們可太熟悉了,四凶之一的饕餮,天道初現之時意欲吞天的鐵頭娃。

青玄與其直接打過交道不說,這饕餮的凶獸之身還被他祭煉成了一件後天極品靈寶大鼎,雖然從祭煉成功之後就沒派上用場。

青玄他們手上有著三尊大鼎,先天至寶乾坤鼎,以及兩件後天極品靈寶,以饕餮之身祭煉而成的靈寶,和從龍族老二燭龍手中撿來的祖龍鼎。

祖龍鼎現在給了他弟子龍姬,雖然龍姬基本用不上,扔在他道場之中當擺飾。

祖龍蒼也一直不曾向他們討要此物,想來龍族財大氣粗,祖龍是不在意這麼一件可有可無的後天極品靈寶的。

就像青玄現在基本上也不是很看重靈寶一樣,到他與青蓮這個境界,尋常先天至寶實際上對他們來說也作用不大了,也就趁手而已。

先天至寶的層次還是有些不足了,無法有太多的增益效果,隻能作尋常法寶之用。

青玄目光饒有興趣的掃過兩位飛熊之相,薑子牙與申公豹,倒是有意思。

鴻鈞這偷懶之舉,給旁人造成的麻煩可就大了。

至於說鴻鈞是故意的,還是真的隻是不想耗費精力,他也不知道,隻有鴻鈞自己最為清楚。

不過二者氣息糾纏頗深這一點倒是事實,如若不然也不至於連堂堂天道聖人也看不出其中分彆來。

饕餮當初是確確實實把那一縷天道氣息給吞了,才會如此。

饕餮天賦特殊是一個原因,天道初現也是一個原因,才能做到這樣的事。

饕餮的一身神通本事,可就彰顯在它的那一張無物不吞的嘴上了。

元始對於青玄的回答雖有懷疑,但卻不便再過多詢問。

不管是對方不願意說,還是真不曾看出其中端倪來,結果都是一樣。

再次推演一番,元始依舊沒有得到結果,便隻得作罷。

沒有選擇,當下隻能當這二人皆是應劫之人了。

元始降下雲頭,現身城中,先後出現在兩戶人家的庭院之中。

不過他並不曾顯於人前,而是通過手段先後與兩個生靈傳道,傳下基礎的法門便是離開了此地,而未曾直接將兩人帶回昆侖山玉虛宮。

畢竟兩個嬰兒,帶回玉虛宮又能如何?

還是等他們年歲大些才帶去玉虛宮更合適,封神之事與人族關聯甚大,既然如此,他們與人族之間的聯係就不能斷了去。

帶回玉虛宮脫離俗世外,反倒不合適,身上的氣運與大勢也難以彙聚。

另外,正好以此觀察一番,看看這二人到底是怎麼回事,何為真,何為假,亦或是皆為真?

元始就此離去,而那兩個身負飛熊之相的人,已然算是入了闡教譜碟,算是闡教之人。

也是在這不久之後,兩件事物自天外紫霄宮中飛出,落入昆侖玉虛宮中,正是那異寶封神榜與一件靈寶長鞭,名喚打神鞭,鞭長三尺六寸五分,共有二十一節,每一節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氣息與那封神榜相連,同樣是一件異寶,其威能具有極強的針對性。

這兩件東西的出世,也意味著元始尋到的,確為應劫之人,不然這兩件東西便不會落到他的手中,因為這明顯是為應劫的封神之人準備的。

可為何是兩個人,這個問題始終縈繞在元始的心頭,其他幾位聖人同樣對此抱有疑惑。

薑子牙與申公豹,旁人不知曉的,青玄倒是知道,申公豹便是那沾染了天道氣息的饕餮真靈轉世。

不過在此之前其實青玄也不知道申公豹的具體情況,他不曾大費周章去推演過。

現在幾位聖人氣機交織,對他推演都能造成相當的乾擾,他沒必要去費這個力氣。

而他過往所知的,各種版本眾多,真假難辨,就與那哪吒的情況一般。

沒到那個時候,他若是不有意去窺探,也不知到底是哪一個版本。

申公豹雖然名字裡麵帶個豹字,卻不是妖族,更不是黑色豹子精,而是人族,甚至是商朝一方貴族出身,其名字之中的“公”之一字,實則便是貴族的尊稱。

隻論及當下的出身,申公豹卻是比薑子牙要好上不少,算得上富貴之家。

二人入得闡教門下,但成長之中的兩人表現卻完全不同,同樣被傳授了法門,申公豹在修道之上展現出來的天賦卻是要出眾得多,對修行之事本身也更加用心,求道之心更為殷切,好尋仙訪道,好交友。

倒是薑子牙修道資質普通,心思也不再修道之上,對修道之外的事情更加上心,兩人的修為境界差距從一開始就拉開了不小的距離,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元始未能從中辨出真與假來,終是派門下弟子前來將兩人都一並帶回了昆侖玉虛宮教導。

薑子牙為師兄,申公豹為師弟,兩人同拜闡教聖人門下,為聖人記名弟子身份不可謂不高。

縱隻是記名弟子,但這等輩分卻是實打實的,與廣成子等一代弟子同輩而論。

也是在這個時候,商朝之內,已有幾分亂象顯現。

商王子獻即位,得聞仲輔佐,強行穩定著局勢。

商朝的統治在數百年間已有幾分腐朽,人祭之風引得多方不滿,在夏朝的製度之上,商朝的刑法要更為嚴苛,等級製度更加分明,巫祝占卜以定政事的風氣走向極端,這占卜儀式的解釋權,就是其統禦的基礎。

絕地天通,無神臨世,商朝貴族以神而自居,自稱代天行事,統治天下。

這樣的統治延續數百年,根深蒂固,且越發走入極端。

由此引來了各方諸侯的不滿,但懾於大商王朝的力量而不敢妄動。

帝乙得聞仲輔佐,以聞仲的見識,自是對商王朝的那一套統治手段嗤之以鼻。

受其影響,帝乙有了幾分改革的心思,想要改變這商朝的統治形式,尤其是人祭儀式。

但帝乙的舉動尚未取得絲毫成效之際,便迎來了巨大的阻力,朝中貴族出現內亂之勢,乃至於直接動搖了大商王朝的統治根基。

全虧聞仲鼎力支持,才將貴族的叛亂給強行鎮壓了下去。

可經此一遭,帝乙心氣卻是消磨了不少,他意識到了,他想要做的事情,幾乎看不見成功的可能。

他若是執意進行下去,大商王朝的統治恐怕會先一步從內部自行瓦解,分崩離析。

麵對如此境況,帝乙有幾分絕望,卻無可奈何,除非將大商王朝的朝堂之上,徹徹底底給換血一遍。

但那樣做造成的動蕩有多大,無法想象,就算有聞仲這兩朝元老鼎力支持,他也不敢妄動。

察覺到了問題所在,卻無能為力去改變,比之蒙在鼓裡更加痛苦,幾次都終究沒能下定決心。

帝乙有子三人,庶長子子啟,受封於微,稱微子啟,次子子衍,以及年幼的第三子子受。

同時,子啟於子受雖為同父同母兄弟,但在生子受之時,其母方為後,而不再隻是妃,兄弟二人身份上卻有不同。

子受自幼聰慧過人,且天生神力,異於常人,深受帝乙器重,將其托於聞仲教導,著重培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