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洛陽,魏國朝堂
蜀吳開打,魏國自然不能錯過這個熱鬨。
自打收到蜀國伐吳的消息後,魏國的朝堂就沒有一天安靜過。
每天朝堂之上都充斥著各種唇槍舌劍。有人主張伐蜀,有人主張伐吳,有人主張坐山觀虎鬥,等到蜀吳兩敗俱傷後,坐收漁翁之利。
此時,魏國重臣們又開啟了新一輪的爭論。
主伐蜀派大臣們慷慨激昂,力主趁蜀伐吳之際,向西出兵,一舉奪回隴右,攻破漢中,拿下成都。
為首的司馬懿振臂高呼:“陛下,此乃天賜良機,我軍當趁勢出擊,定能大獲全勝!”
而主伐吳派的大臣們則表示,此時吳國定是將兵力彙聚於荊州一帶,江淮一帶必然防守減弱,若是魏軍向江淮一帶出擊,定會一舉攻破長江防線,直逼建業。
為首的滿寵揚聲道:“陛下,我軍與吳軍對於江淮一帶的爭奪已久,如今正是大好時機。我軍當趁其防禦薄弱之時,進攻濡須口。濡須口一破,建業近在眼前!”
另一邊,漁翁派卻認為此時貿然出兵,無論進攻哪邊都會令另一邊獲益。為何不等吳蜀兩敗俱傷之時,一舉將兩國都拿下。
中都侯孫資站出,諫言道:“陛下,蜀吳雖交戰,但二者之前卻為盟友,此時若是我魏國加入戰局,難保蜀吳不會調轉矛頭對準我大魏。”
第(1/3)頁
第(2/3)頁
方城侯劉放,也站出來附和道:“陛下,中都侯所言甚是,這蜀吳向來狡詐,難保此舉不是他們聯合做戲,意在我大魏。”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時間安靜了下來。
很多魏國大臣都用一種古怪的眼神看著劉放,震驚於他能夠想出如此彆出心裁的觀點。
曹叡揉了揉有些發脹額頭,想著今日估計還是討論不出來什麼。
原本他就計劃著近期伐吳的,誰知道和蜀國撞上了,蜀國這一伐吳,事情就變得有些複雜了,
但是複雜雖複雜,對於魏國而言總歸是好的。現在對於魏國來說,無論采取哪種行動,似乎都是有利的。
“大司馬和大將軍,為何一言不發?” 曹叡將目光投射到最有發言權的兩人身上。
近年來,曹真的身體狀況愈發的差,診治的名醫換了幾波,卻仍未見起色。究其病因乃是長年累月在戰場上積累的舊傷所致。
若沒有重要之事,曹叡都準其在屬地養病,無需參加朝會。
身體不好,曹真自然也沒有精力去領兵打仗,所以之前一直沒有參與朝臣的討論。
至於曹休,他倒是希望伐蜀。如今他駐兵在雍州一帶,主要就是對抗蜀國。
第(2/3)頁
第(3/3)頁
然而他來洛陽前,郭淮有找過他。同他講雖然天水的守軍被調走了大半,但是城內仍舊留有部分軍隊,其中還包含了其最精銳的背嵬軍。
要說郭淮是怎麼知道的,概因前陣子,那馬謖率軍離開天水之後,他留下的那隊背嵬軍小隊,時不時的就在廣魏郡周圍轉悠。再加上王平時不時的拉著他的軍隊,在安定郡與廣魏郡的邊界來回的演練。
這一切都表明蜀國即使舉兵伐吳,但是對於魏國的防禦卻一點也沒有減弱。
“大司馬,若是我們此時進攻蜀國,沒準正中了他們的下懷,以此來消耗我們的兵力。”
回憶著郭淮的話,曹休出列拱手道:“陛下,老臣以為此時伐蜀實非良策。蜀道艱險,且那諸葛亮狡詐多端,伐吳前定會做好萬全的準備。據臣觀察,如今隴右一帶防禦未減,反而還有所增強,貿然進攻恐陷入泥潭。而吳國江淮防線薄弱,此時若攻吳,或能有所斬獲。”
滿寵立刻附和道:“陛下,臣讚同大司馬所言。我軍若能集中兵力攻打吳國,趁其不備,定能取勝。”
曹叡思索片刻,微微點頭,心中已有了計較。
他掃視朝堂眾人,高聲道:“朕心意已決,大將軍如今身體抱恙,無法領軍出征,此次出征,便由滿寵將軍為主帥,率師伐吳。眾卿當齊心協力,助朕成就大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