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是夜,蔣琬府
蔣琬靜靜的坐在桌案前,望著空白的信紙良久,才緩緩落筆。
他明白這封信的目的是什麼,也深知這封信意義重大。
既要不露聲色的與表弟追憶往昔,又要讓不知內情的人認為這封信中有很多乾料。
首先,要厚。
為了讓這信厚的合理,蔣琬特意將字的大小放大了一些。
其次,內容不能太過牽強,還是要為大漢爭取一下人才。
蔣琬一邊寫一邊回憶昔日潘濬在大漢之時的場景。
先帝賞識潘濬的治理之能,將其調到荊州輔佐漢壽亭侯,本來兩人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定能讓荊州鐵桶一塊。
然而潘濬與漢壽亭侯的關係實在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很差。
先帝雖然賞識潘濬,但是怎比得上先帝與漢壽亭侯的關係。
所以,那時的潘濬在大漢很難在更進一步的得到重用。
但此一時,彼一時... ...
蔣琬落筆寫道:“承明,一彆數年。雖歲月已逝,然兄時常追憶往昔與君徹夜暢談治國之事。”
寫到此處蔣琬頓了一下,思考著這封信的厚度。
第(1/3)頁
第(2/3)頁
“彼時承明最愛讀... ...時常引用其中... ...”
一連寫了好幾張潘濬喜歡的書籍名句後,蔣琬擱筆片刻,似是在斟酌用詞。
“彼時君之才具已顯,兄便知君日後必成大器。兄於大漢之中,亦常念君之功,君善理庶務,治州郡則井井有條。”
筆鋒一轉,進入正題:“往昔之事,如過眼雲煙,然其中情義,兄未嘗敢忘。”
“ 今大漢正值用人之際,近日丞相與兄提及君之才能,言語間甚是惋惜。兄觀天下之勢,大漢之地,人心思賢,主上聖明,丞相賢德,求賢若渴。”
蔣琬想了想這封信的主要目的,又補了幾句:“如今吳國奸人當道,內部傾軋不斷,兄亦有所耳聞。君應知若長此以往,定會令忠臣心寒,民不聊生。”
“而我大漢,清正廉明之風盛行,上下一心欲興複漢室。君若歸來,必不會受昔日荊州那般掣肘,丞相定會以君為肱股,委以重任。” 蔣琬寫完這句,輕輕吹乾墨跡。
他重新審視著這封信,自覺言辭懇切,利弊分明。既表達了舊情難忘,又點明了大漢的優勢,順便表示了吳國內部的紛爭已經傳到他國耳中。隻是不知表弟看後作何感想。
蔣琬將一摞信紙,仔細折疊的厚一些,將整個信封撐得鼓鼓的,用火漆封好。叫來親信,叮囑道:“務必親自送至潘濬手中,切不可有半分差池。” 親信領命而去。
蔣琬站起身子,走到窗前,望著天邊明月。
他心知潘濬歸漢的可能性很小,這封信隻是個引子,對於潘濬來說可能還會帶來麻煩。
雖然有些對不起自己表弟,但無奈如今各為其主,也隻能期望那孫權沒有太過昏庸,能夠給予潘濬一定的信任。
若是,孫權懷疑潘濬有異心,那潘濬回漢的事情,就會更順利了。
“唉!” 蔣琬默默的歎了口氣。
... ...
第(2/3)頁
第(3/3)頁
同一時間,馬謖府書房的燈也還亮著。
嶽飛坐在桌案前,望著麵前的空白紙張,久久未曾抬筆。
他與殷禮隻有幾年前去吳國請董奉時的一麵之緣,後麵去夷洲時,也並未聯係,經過零陵境內時,殷禮並未為難他。
嶽飛並不認為,他和殷禮有什麼交情。
當時丞相問的時候,他鬼使神差的給自己攬下了一個活。
嶽飛揉了揉太陽穴,心中暗自叫苦。
他知道這信必須得寫得巧妙,既能傳達善意又不至於顯得突兀。
然而,自己給殷禮寫信的這件事情就本身就已經很突兀了。
首先,這封信要儘量簡潔,最好隻用一張紙,幾句話。
其次,要與兩國政事沒有關係,先構建一個良好的溝通橋梁。
那麼... ...該寫什麼... ...
這一夜,馬謖府書房的燈一直亮到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