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2 章 魏蜀議和(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九月

魏東亭侯劉曄,於家中病逝。

次日,曹叡再次召開朝會,繼續商議兵力分配之事。

朝中大臣依舊爭執不下,曹叡端坐上方,傾聽著朝臣們的爭論,沉默許久,緩緩言道。

“若我大魏此刻與蜀國議和,分兵抵禦吳國以及匈奴與鮮卑之軍,諸位意下如何?”

大將軍曹真率先反對:“陛下,臣反對。我大魏雄師百萬,還用得著與那蜀寇合作?況且那蜀寇狡詐無比,萬一表麵答應議和,背後捅刀,令我大魏腹背受敵,豈不是得不償失?”

一些朝臣也附和道:“大將軍說的有理,陛下三思啊。”

曹叡其實心中與曹真的想法,大差不差,這應該是做為曹氏子孫應有的驕傲。

然而曹叡不僅是曹氏子孫,還是這大魏的君主,不能憑借自己的喜好去做事。要縱觀全局,做出對大魏最有利的決策。

曹叡看著坐在下方的陳群問道:“司空以為如何?”

陳群年事已高,平時都是不參加朝會的。而如今大魏正處於危急存亡之時,他縱使年邁也要出一份力。

曹叡鑒於其年事已高且身體衰弱,特恩準其於殿下就坐。

陳群緩緩的從座位上站起,抬手作揖:“回陛下,臣認為此法或許可行。”

“如今天下之勢,並非意氣之爭。若不聯盟,大魏雖強,然多方受敵,損耗巨大。”

“且那蜀國內政有諸葛亮,帶兵有魏延、馬謖、薑維等人,蜀軍戰力不容小覷。”

“若是可以將對蜀的戰力,分去抵禦匈奴與鮮卑,等能快速將其從我大魏驅逐出去,平息戰事,還邊境百姓安寧。”

曹叡心中其實知曉其中道理,但他仍難以放下大魏的威嚴。

第(1/3)頁

第(2/3)頁

正在猶豫間,田豫站出來說道:“陛下,大丈夫能屈能伸,暫與蜀國結盟隻是權宜之計,待解決外敵之後,再作打算也不遲。”

“微臣懇請陛下賜予臣五萬兵馬,以抵禦鮮卑之軍,定當在一月之內,將其驅逐出我大魏疆土。”

... ...

南安城

“幼常,丞相的軍令遲遲未到。我們是不是應該繼續按照原定計劃,北上與伯約、士載彙合?”

自從拿下南安城後,嶽飛與王平已在此地駐兵十日有餘。

嶽飛修書致諸葛亮,詳述魏國邊疆事宜。

希望能夠暫緩斷隴之舉,待邊陲穩固之後,再作籌謀。

嶽飛並未對王平的話做出直接回應:“算起來伯約和士載應當已經到了安定郡附近,為何還未傳信過來?”

王平也被問的有些疑惑:“確實。不會是出了什麼事吧?”

“但是按理講,現在魏國北部的兵馬應該全都調到邊境去抵禦外敵了。理應已無兵力能夠阻礙他們了。”

當初收到傳訊說薑維與鄧艾受到了一小波人馬的突襲,嶽飛就有些疑惑。

如今又遲遲未有任何消息傳來,派去打探的斥候也遲遲未歸。

前幾日,嶽飛派了沙元小隊前去打探,不知道會不會帶情報回來。

“子均兄,我們再等兩日,不僅等丞相的回複也等等伯約與士載的消息。”

... ...

次日,嶽飛收到了諸葛亮的傳信。

第(2/3)頁

第(3/3)頁

信上言明如今魏國局勢。陛下憫其邊境百姓,若此時向其邊境郡縣發起進攻,恐有違道義。

令嶽飛和王平先行按兵不動,密切關注魏軍動向。

... ...

又過了兩日,

派去探查薑維與鄧艾大軍情況的沙元小隊的李鐵回來了。

身上倒是未見傷痕,但是神情確是並不明朗。

“馬將軍,隊長讓我先行回來報信。薑將軍與鄧將軍的部隊遇到了一些麻煩。”

李鐵抱拳說道。

王平:“快說他們到底出了何事?”

李鐵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恐懼:“他們遭遇了一隊神秘的軍隊。那些人……甚是凶殘……”

嶽飛眉頭微皺:“凶殘?”

李鐵回想了一下,乾嘔了兩聲,強壓下心頭的不適,沉聲道:“那些人,不,不能稱之為‘人’,他們竟然以人肉為食,視人生命如草芥,其行徑比禽獸更為可怖......”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