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孫山,科舉 > 第1217章 馬屁拍的響,升官又發財

第1217章 馬屁拍的響,升官又發財(1 / 1)

推荐阅读:

鄒知縣和劉知府互誇一番後,接著下一個知縣彙報。

然而對知縣甲就沒那麼好態度了,因為一年以來,實在沒什麼政績可言。

房子沒多修幾間,路沒多修一條,學生也沒多收幾個,甚至人口都沒怎麼增加。

知縣甲說來說去都找不到要誇自己的話,但又不能實話實說。

隻好“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彆人”,不是優點也硬要說有優點。

低眉順眼地對著劉知府說道:“知府大人,今年我們縣比去年多交了糧食,百姓的糧倉也多了糧食。多虧有知府大人的勞心勞力,百姓今年能多吃幾口飯。”

真相其實是今年風調雨順,於是就國泰民安。

整個辰州府的良田都多收幾鬥米,交的糧稅比去年多了一些。

知縣甲說治縣下糧食豐收,其他縣也一樣豐收。

這根本不是他的功勞,而是老天爺的功勞。

一縣長官隻要不搗亂,百姓哪裡需要知縣指導種地。

田地是農民的生命,農民比知縣更緊張,更渴望好好種地。

知縣甲臉真大,每個縣都豐收,就他單獨拿出做政績。

嘖嘖,這是沒業績拚命找業績。

劉知府瞄了瞄知縣甲,最後還是點了點頭:“不錯,今年地裡多收不少糧食,大大地減少因為缺糧而餓死的百姓。好,實在太好了。”

知縣甲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劉知府這麼說,證明自己今年過關了。

就算不被評優,也會評為中上。

哎,他們的知府大人性子還是不錯,為人也和善。

最重要實行“無為而治,得過且過”治府方針,隻要不像沈知縣那樣太無能,都不會挨批。

知縣甲感激地看了一眼劉知府,隨後大膽又安心地坐回椅子上。

今年終於可以過個好年了。

接著知縣乙陳述報告。

知縣乙倒是有話題聊,因為今年他治縣多修了一條路,方便商人前往辰州府做買賣,甚至有些百姓還組隊來辰州府賣土特產。

嗬嗬,劉知府之前讓他們回去發掘發掘所治縣下有什麼獨特的產物。

在保證糧田耕種的情況下,開發不一樣的特產。

特產倒是沒發現,但實打實地修了一條路。

曆經兩年,靠著役夫,終於把這條路修好了。

去年憋著一股勁,今年終於可以把這個作為重要政績了。

知縣乙滿臉笑容地說:“大人,今年我們縣前往辰州府的路終於修好,修通了。不少商人,百姓利用這條路往返做買賣,百姓心裡無不感激大人。個個都誇大人把路修好。

哎,看著平平坦坦的路,不僅能走人,還能走馬車,我心裡可高興了。這全是在大人的英明領導下,我們縣才能有一條像樣的官道。大人,下官替百姓多謝你。”

即使修路是知縣乙的建議,主持,完全是知縣乙的功勞。

但馬屁拍的響,升官又發財。

下麵做事,最終功勞還是頂頭上司。

知縣乙深深明白官場的行為準則,所以使勁地把功勞安在劉知府身上。

就算心裡不願意,也不得不這麼做。

百姓看他這個父母官活得有滋有味,實在心中的苦楚誰懂啊?

知縣乙決定等會散會,回自家辰州府的小院找老妻喝兩杯。

這些苦悶隻能跟老妻說,夫妻命運共同體。

劉知府也高興路修好了,方便兩地商貿來往。

滿意地看了看知縣乙,毫不吝嗇地誇讚:“不錯,不錯,做得好。這路總算修好了,我的心也大定了。百姓方便來辰州府經商,做工,讀書。好,非常好。”

知縣乙聽到劉知府的肯定,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

這次評選,不拿優都對不起自己的辛辛苦苦。

接著知縣丙說,一個知縣接著一個知縣說下去。

大家都儘量在“樸素”風中尋找政績亮點,好讓劉知府知道他們是在做事,沒有白吃朝廷的飯。

之後到沈知縣說年終報告了。

沈知縣畏畏縮縮地站在前麵,低聲地說:“知府大人,麻陽縣蠻夷最多,管理相當難。不過今年算不錯,沒有怎麼打架鬥毆鬨事,不同蠻夷之間相處得還不錯。”

麻陽縣除了苗人,還有漢人,瑤民,土人等等。

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

經常因為一些瑣事發生矛盾,見刀見槍更是常見,一言不合就開打。

沈知縣自認為倒黴至極才被安排到這麼一個又窮又苦又多武陵蠻的地方當知縣。

今年不知道為什麼,糧食豐收就算了,連人也平和不少。

打架鬥毆事件大大地減少。

莫非因為肚子吃飽了,心情好,所以連鬨事都少了?

沈知縣的治縣下,交的糧稅,商稅最少,教化又倒數第一。

屋子,道路,更是沒什麼變化。

至於人口,或許增加了,但百姓能不登記人口就不登記。

想來個人口普查,往山裡一躲,還普查個鬼。

沈知縣鬱悶啊,毫無閃光點,一點政績也沒有。

這次來辰州府開會,那一個痛苦。

直到前兩天,遇到誌同道合的孫知縣,跟他吟詩作對好快活。

無意間提到管轄人的人口。

孫知縣不知道出於好奇,還是隨便說說,問他關於苗人是不是真的會下蠱。

沈知縣哪裡懂這些,平日就躲在衙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比大家閨秀還大家閨秀。

自認為跟那些武陵蠻沒話題可說。

都是未開化的蠻夷,有什麼好認識。

整日因為一些小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沈知縣那一個頭疼。

幸好不少蠻夷根本沒上“戶口本”,是真正的黑戶。

沈知縣懶得管,在朝廷不存在的人,管個屁,還不如喝酒作詩。

孫知縣倒是不認同地說:“漢人也好,蠻人也好,最終要和和氣氣地相處。我相信在沈知縣的管轄下,他們一定會和平相處。”

這麼一句話,沈知縣靈光一閃。

趕緊把智囊團師爺招進來,左看看右看看,竟然發現今年的打架鬥毆少了不少,而且人命更沒鬨出多少。

師爺大喜:“老爺,可喜可賀,今年的治安比去年大好,這可是老爺大大的功勞。”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