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準備販運的貨物是白糖,洋貨,比如香料和藥材,丁香,肉豆蔻,沒藥,龍涎香,還有象牙,犀角等等。
因為廣州是對外最重要的貿易港口,這裡的洋貨好找,也相對便宜。
陳東零有相熟的貿易商,孫山拿少量的貨還是可以的。
其實像珠寶,玻璃製品更受歡迎,隻是成本較大,孫山拿不起,隻好要一些常用且成本稍微便宜的貨。
拿到陳東零的推薦信後。
孫山對著張師爺和孫定南說道:“,你們看著辦。覺得什麼比較好賺就販賣什麼。”
孫定南有點緊張,以前跟孫山一起,有主心骨,他隻是在後麵做搬運工。
這次讓他跟張師爺負責,是想鍛煉他的眼力勁。第一次這麼乾,好緊張。
張師爺做牙人,買賣見得多,倒是不害怕去商談,隻是驚訝孫山一個當官的,竟然乾起行商的勾當,跟他印象中的那些官老爺不一樣。
而且這是第一次領任務,竟然全程交給他去購貨,權力也太大了,是不是對自己太放心了一點?
孫山把錢遞給孫定南說道:“就這些錢,販賣什麼你們看著辦。反正我的要求不高,能賺一倍就行。”
跋山涉水去賣貨,賺一倍其實一點也不多。因為這次勞動力免費,成本低不少。所以能賺一倍也滿足。
孫定南接過錢,堅定地說:“阿山,我知道了,我和師爺會好好辦事的。”
張師爺也連忙表忠心:“老爺,我也知道,我們會好好辦事。”
孫山讓他們去辦,最難的一步找貨源自己已經做了。
剩下的洽談和看貨難度不高,希望他們不要令自己失望。
張師爺和孫定南離開後,急匆匆地去辦貨了,留給他們的日子不多了,過幾天就要啟程了。
張師爺今日跟孫山到陳家,然後就拿到供貨商,心裡想著:孫山雖然農家子,沒什麼背景,不過認識的人還真多。廣州陳家也認識,看樣子交情還不淺,老爺還挺有本事。
孫山回到家裡,孫大姑,何姑丈也在。
孫大姑連忙說道:“山子,你回來了。”
隨後拉著孫山走了進去,打開一個大箱子說到:“這些是給你定做的官服。春夏秋冬都有,一共十六套。根據你的尺寸做的了,應該合適。”
立即讓孫山試一試,萬一不合身,立即改。
孫大姑不說這件事,孫山還真忘記。
該死的朝廷,是不發官服,要自己定製的。
孫山看著一箱子的衣服,感動地說:“大姑,謝謝你,這也太多了吧,不需要做那麼多。”
何姑丈搖了搖頭說:“得做多些才好,特彆是下雨天,衣服不乾就沒得穿,這可萬萬不行。多做幾套,有的換。”
孫大姑也說道:“十六套還少了,要不是路途太遠,還給你多做幾套。咱們這裡布料也好,刺繡也好,都很方便,而且做工還不錯。要是到了沅陸,可難了。”
官服的料子不限製,但款式,圖案有規定。因為有何書謹在跟前,孫大姑對這些倒是熟悉。
笑著說:“這些官服做好後,能穿好些日子。如果還需要做,寫信回來,大姑給你做。”
孫山嗯了一聲,哽咽地說:“好,大姑,要是衣服不夠,我寫信回來讓你做。”
孫大姑和何姑丈絲毫不覺得麻煩,樂嗬嗬地說:“好,快試穿一下。”
孫山當著親人的麵開始試衣服。
孫伯民看著一身官服的孫山,覺得兒子好靚,滿臉紅光地說:“大姐,我們家山子穿上官服真靚,天生穿官服的身骨子。”
蘇氏有與榮焉,驕傲地說:“大姐啊,當家說得對,你看看山子,就是當官的料子。這麼一穿,和官老爺一模一樣呢。”
雲姐兒也覺得山哥穿上官服好俊,隻不過那麼多人在,不好說話,臉蛋紅紅地看著孫山,眼裡冒星星。
何姑丈笑嗬嗬地說:“咱們的山子長得好,穿上去自然好看。嗬嗬,多威風,多靚仔。”
孫大姑也是這樣認為的,溫柔地笑著說:“是哩,想不到咱家的山子也有穿上官服的一天。”
滿意地點了點頭:“繡娘做的合身,不錯,不錯,顯得我們家的山仔更俊俏了。”
桂哥兒也是這樣覺得,一閃一閃亮晶晶地說:“山哥,你穿上官服後好威水,好靚仔。”
孫山也是這樣認為的,穿上官服,感覺完全不一樣,抬頭挺胸,感覺高了幾厘米。
得意地說:“大姑,繡娘做得好,下次就讓她做。”
雲姐兒替孫山整理衣服,笑著說:“山哥,下次要做不一樣的圖案,下次你肯定升官了。”
這話一出,大家都好高興,誰不希望升官。
哈哈,雲姐兒說得好,下次做不一樣的圖案,代表孫山更上一層樓。
孫山把所有衣服試穿好,每穿一件,親友團就發出陣陣驚歎聲。
孫山在一陣又一陣的彩虹泡泡中迷失了自我。
不過等聽到小肥妹的哭聲後,立即被來回現實。
孫山緊緊地握住孫大姑的雙手,感動地說:“大姑,辛苦你了,給我做那麼多衣服。”
又對著何姑丈說:“大姑丈,山子知道你一直對我好,當我是親兒子一樣,這次要去上任,非常不舍得離開你。”
何姑丈眼眶紅紅,語氣沉沉地說:“好山子,大姑丈也不舍得你。男兒誌在四方,好好做官,大姑丈以你為榮。”
看著一堆衣服,更不要說以前的種種好。
孫伯民也很感動大姐和大姐夫對山子的好。
孫伯民說到:“山子,將來就算做了大官,也不要忘記大姑丈和大姑。他們倆撲心撲肺地對你,做人要飲水思源,不能忘本。”
蘇氏對孫大姑又怕又嫉妒,但對孫山好這一點,是跟孫大姑完全一致的。
連忙附和到:“是啊,山子,大姑丈和大姑從小就最喜歡你,你有今日,多虧了大姑丈和大姑,以後要好好孝順他們。”
孫山嗯了一聲,重重地給孫大姑和何姑丈磕頭拜謝:“大姑丈,大姑,你們對山子的好,山子不會忘記。你們一定要好好保證身子,等山子做大官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