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鑒寶撿漏從1988開始 > 第一卷 一夢重生三十年 第227章 再見名窯

第一卷 一夢重生三十年 第227章 再見名窯(1 / 1)

推荐阅读:

張震自然不會大跳槽去學地質。

他早就打算好等這邊事情都辦完,就儘快趕去雲安和倒騰原石的楊家兄弟見麵。

趁著現在原石價格不高,好料子多,儘可能的多弄一些儲存起來。

如果運氣好遇到未來的那些標王、玉王的絕不能讓它們落在彆人手裡。

隨著悠長的汽笛聲響起,火車緩緩開動,張震揮手作彆了柳教授一行。

現在越來越忙,車輛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他讓老楊和熊戰今天必須把新車買了,自己開車急匆匆趕回了學校。

辦公室內,齊老正在看張震昨天抄寫的筆記,臉上寫滿了驚歎和喜悅的表情。

見張震進門,齊老放下手中稿紙長歎一聲道,“一日千裡啊,自從上次在濼南看過你的書法之後,到現在還不足一月,你的境界又提高了不少。

老師是趕不上咯,不遠的將來我也得稱你一聲大師了,好,好啊!”

張震急忙謙遜道,“這是您教導有方啊,要不是逼我抄筆記,要不是筆記內容如此精彩,我也不會進步如此神速。”

齊老欣慰一笑,“天縱之才無需斧鑿,這是你天資和勤勉積累出的成就”

槐婷婷抱著小包進門,正聽到師生二人在相互吹捧,弄得她臉都紅了。

齊老輕咳一聲道,“其他人我都打發去博物院幫忙給瓷片編號去了,婷婷來得正好,和我們一起去看東西吧。”

說著一指桌子上的竹籃,“張震拎著東西,咱們走。”

這是個大號籃子,能裝下幾十斤地瓜那種。

張震拎起來感覺輕飄飄的,好奇打開蓋子一看。

籃子裡竟然裝了白水羊頭、燒羊肉、醬牛肉、五香花生米、還有兩個鹹鴨蛋和兩瓶二兩裝小二。

這是去看東西?怎麼感覺像是去上墳?

張震著開車在齊老指引下,來到了位於乾門外的一座茶館兒。

齊老和服務員招呼一聲,帶著兩個學生,直奔二樓。

寬敞的二樓之上,沒有隔斷包廂,一眼看到頭的大廳裡擺著數不清的方桌圓桌。

最儘頭還弄了一個小舞台,不過此刻上麵空無一人。

散座上倒是來了不少人,多數是須發皆白的老者,再就是帶著厚厚眼鏡片的學者文化人。

大家見到齊老來了,竟然不約而同地起身打招呼。

齊老笑嗬嗬地讓大家都坐,他帶著學生們挑了個最顯眼位置坐下。

張震看了一眼彆的桌,發現都擺著了不少自製吃喝。

老話說得好,吃飯穿衣亮家當,有人桌上東西十分豐盛,有人卻比較寒酸,甚至還有人還品著小酒在嗑鹽霜瓜子。

原來齊老讓他來看的就是這些老頭帶的東西。

“愣著乾嘛,擺上啊!”齊老打開籃子,開始往外拿吃喝,張震急忙幫忙。

槐婷婷叫過服務員來,要了一壺碧螺春。

張震擰開二鍋頭,給齊老倒了一杯,輕聲道,“老師您先喝著,今兒咱們看什麼物件?”

齊老衝著對麵桌子一努嘴,“就看他們帶來的。”

張震這才發現,這些人幾乎都在桌上放著一隻包袱,裡麵鼓鼓囊囊地裝著東西。

他琢磨著,這是一場類似於俱樂部的古董鑒賞聚會。

這些人都是古董圈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自己收藏的好東西,來交流鑒賞。

齊老剛說完,一位身形佝僂的白發老大爺,拎著包袱走來。

他把包袱往桌上一放,解開包袱皮露出了一隻二尺見方花綠色硬紙盒。

“老齊,麻煩你給我看看,這是不是哥窯開片。”

哥窯瓷,屬於北宋五大名窯。

明代《宣德鼎彝譜》記載,北宋五大名窯排名為,汝、官、哥、鈞、定,哥窯排名第三。

清代《飲流齋說瓷》又提出了柴、汝、官、哥、定,之說,哥窯排名第四。

由此可見哥窯其地位,在曆朝曆代,乃至現在,都屬於華夏瓷器裡麵排名極其靠前的。

其存世量可想而知是多麼的稀少。

張震曾經有幸見過幾件哥窯,自己也擁有過一個小件。

但來到八十年代後,卻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哥窯,而且還這麼大,可見此刻他多麼的激動。

齊老示意老者打開盒子。

隨著那個二尺寬的盒子打開,張震一雙眼睛立刻盯了上去。

盒子裡露出一隻米黃色直徑過尺的大碗。

隻看了一眼,張震愣住了,額頭上起了一層黑線,這,這是神馬玩意?

就在此時,齊老道,“張震啊,今天我有點眼花,你替我看看吧。”

張震忽而驚醒,回頭滿臉詫異地看向齊老,“老師,這件東西還要看麼?”

齊老一白眼道,“看,人家辛苦拿來了,為什麼不給看?”

這是要乾嘛啊?張震滿腹狐疑,語氣儘量和藹說道,“大爺,您這件東西一眼假啊,連高仿都不是,沒有什麼收藏的必要了。”

那位大爺頓時瞪起了眼皺起了眉頭,額頭上青筋都跳了幾下。

他指著盒子裡東西叫道,“金絲鐵線,紫口鐵足,怎麼一眼假了,怎麼不對了,你給我說清楚,要不然老子和你沒完。”

齊老悠閒地滋嘍一口酒,又吃了兩個酥脆的五香花生米,仿佛根本沒看到眼前的這一出。

槐婷婷滿臉擔憂剛要幫腔,齊老扭頭瞪了她一眼,嚇得槐婷婷不敢吱聲。

這一切被張震看在眼裡,恨在心裡,好啊齊老頭,你今天弄這一出是成心耍我來著?

眼前這老大爺,怎麼看,怎麼像是後世的國寶幫,張震怕他過於激動彈了弦子,急忙道,“大爺彆急,聽我說。

哥窯確實因為釉麵上的開片和胎體的顏色,有金絲鐵線、紫口鐵足之稱,但這兩項絕對不能當作評定它是否真品的標準。

咱們看一件瓷器,不光要從特點,新老,風格,來判斷,而且還得結合其實用性,文化背景,曆史背景,等等。

首先來說,您這件東西,它是個碗,而且還是個淺碗,試問一下,誰能用超過一尺的碗吃飯呢?

古代官窯器物,都是定製,所以都有記錄,在我的記憶中哥窯就沒有燒製過這麼大的碗。

另外從出土記載來看,五大名窯燒製的碗大多口徑在十幾厘米,罕有超過二十厘米的,你這個都一尺多了啊。

宋代不同於之後的朝代,瓷器都講究實用性。

要是明清兩代出現這麼大的碗,倒也不稀奇,但宋不可能。

另外釉色、開片、修足、胎體,都不對,所以我說它連高仿都不是,再加上火氣十足,賊光閃爍,這玩意出窯絕對超不過十年。”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