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所高職院校一個是羅州技師學院、一個是羅州衛生學校,從編製上來講,都屬於省教育廳管理,是副廳級的省教育廳直屬事業單位。
聽起來名頭大,級彆高,但事實上,這樣的學校全省有一百多所,省教育廳根本管不過來,吃喝拉撒又在地方,慢慢地,基本上就成了委托地方管理。
院長一般是省教育廳任命,書記則是地方領導調任,不是這個人多適合乾教育工作,或者說熱衷於發展教育事業,而是為了解決一個級彆。
比如說哪一個重要的局長年紀大了,提不了副市長,人大政協副職又沒有位置,就去兩所高職院校任黨委書記,副廳級就解決了。
短時間來看,這對於學校來說,也是個好事,因為來的領導,一般都是強勢局的領導,能幫助解決不少實際的問題。
比如土地、資金、住房、教師子女入學
這些年有住建局長、衛生局長、國土局長,甚至還有發改局長調任,每個局長過來,都能帶來不少的資源,學校的樓堂館所、硬件套件都很好。
而且學校的乾部教師,有什麼個人的私事,也能找書記開開口,比院長厲害多了。
在一個地市乾強勢局的局長,基本上全市都會給他個麵子,這是基層熟人社會的特點。
但這樣問題也很明顯,一是新來的領導都是行政官員,既不懂教育,又很強勢,往往立刻壓服院長,在行政事務上也說了算,完全成了一把手。
高校體製,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是“雙shou長”,書記和校長同為一把手,分工側重有所不同。
書記重人事調整,校長重教學和科研。
在很多知名高校,由於校長在學術上造詣更深,資源更多,可能比黨務行政乾部出身的書記說話更硬氣。
可在高職學院,校長雖說一般也是教授,但學術能力就那麼回事兒,所以根本沒辦法跟大局長出身的黨委書記競爭,慢慢就成了“應聲蟲”。
這對整個學校的科研都是不利的。
所以這些年,兩個高職學院的科研工作基本上沒有什麼提高和進步,老師都是為了評職稱才發一些文章,都是應景的。
等評上副高,也就基本上到頭了,正高基本上沒啥機會,也都躺平了。
因此,教學和科研工作一塌糊塗。
另一方麵,這些年來,地方派的乾部越來越多。
除了書記,其他黨委委員,乃至於一些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等中層,也都是行政乾部過來解決個級彆。
甚至還有市政府辦公室的一個老科長,多年都沒有提拔解決,最後來到衛校解決了一個工會主席,解決了副處級。
如此一來,兩個學校就成了地方政府的後花園,年齡大的,都過來解決個級彆,那學校的本職工作還要不要乾?學校的老師還要不要進步?還有沒有激勵?
梁江濤已經聽到了不少風聲,下決心要改變。
高等院校是教育的高級階段,必須大力發展。
現有的兩個高校,一定要建用好!
“書記,您說的是,這兩年招生情況越來越不理想,而且退學的學生也很多。”
衛校黨委書記以前是市衛生局局長,在梁江濤麵前不敢說謊。
“書記啊,現在高職院校畢業後也找不到好工作,大專文憑含金量太低,我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農業戶籍學生,讀個一兩年退學的也很多。”技師學院的院長道。
在當前的社會,家庭條件好的,怎麼也得上個三本。
一般的高職學院,基本上連高考分數的門檻都沒有,隻要參加過高考就行。
反正人也招不滿。
招生是為了獲得國家的補貼,每一個學生,國家都有相應的補貼。
大專學曆,現在真的不值錢了,找工作的一般就是本科。
而且在學校裡學不到東西,太水了,老師都不認真教,水平也不夠。
高職的老師們,說起來是大學老師,但無論是待遇,還是社會地位,遠遠不如高中老師。
名校的高中老師地位很高,甚至能成為領導的座上賓,因為領導孩子也要上高中、考大學,他們是有切實的價值的。
可高職老師能有什麼?
學生差,老師的價值也就低了。
學生也學習不到技能,畢業了,還得去廠裡打螺絲,有沒有這張大專畢業證根本沒有差彆。
再說,學校把這些學生都看成了免費勞動力,大二就開始組織實習,去工廠裡乾活。
說是實習,其實就是壓榨勞動力。
根本不給工資,隻給一些補貼,大頭都讓工廠和學校給分了。
這成了學校的一項重要利益,學校領導都指望著這個變現分肥。
所以,高職院校就陷入了惡性循環,怎麼能辦好?
當然,這些話是萬萬不敢對梁江濤說的。
梁江濤沉吟了一下,道:“這個現象必須要有所改變,以後國家大力發展製造業,職業技能是重要的發展方向,高職學院不能自甘墮落,而是要堅定信心,找準時機,積極發揮作用。第一,以後原則上市委市政府不再給兩個高職學院派乾部,在內部提拔,擇優提拔。第二,遠山市長,你帶隊去一趟省教育廳,我也跟吳廳長打個電話,無論是資金上還是人才上,都要給予大力支持。第三,經費保障要充足,勝華,你多上點兒心,不行就從專項經費走!今年財政支持力度翻倍!未來幾年,還有逐年增加投入力度。幾位書記、校長,你們覺得怎麼樣?”
兩個學院的黨委書記和校長一聽,都驚呆了。
打死他們都想不到,竟然有那麼大的支持力度。
趕忙點頭,千恩萬謝。
梁江濤語重心長道:“給了你們資源,就要用好,我是要看成績的!你們回去要規劃好,務必花好每一分錢,建好學校。不是說市裡的錢沒地方花,當前的局麵是,現在全市都處在大發展,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擠出這些錢來不容易,你們一定要珍惜,規劃好、推動好、落實好,不要辜負市委市政府的期待!”
“是!”
幾名領導都很感動。
梁江濤繼續道:“以後隨著市裡的經濟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技工,兩個學校要發揮重要的作用!也要引導好學生,做好他們的思想建設和理想規劃!等條件成熟的時候,你們也可以升本嘛!現在教育部不是提倡職業大學嘛?關鍵是自身得有實力!學校辦好了,我可以去找教育部規劃司。”
梁江濤繼續指導,事無巨細。
在場的教育口領導都深受震撼,大受觸動。
有梁書記如此支持、教誨,如果他們再乾不好,簡直太不像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