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道府尹的話,高守禮如遭雷擊一般,兩眼之中的震驚之色愈發濃烈。然而,真正讓他感到震撼的,卻是道同接下來的那一句話。
隻見道同緩緩地從座位上站起身來,他的身影在燭光的映照下顯得有些高大而威嚴。他凝視著高守禮,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悲憫和無奈。
道同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無儘的滄桑:“悲夫!時勢之微,若一粟落於庶民之肩,竟成泰山之重,猶如萬仞山也。微塵之壓,可折筋骨;寸步之行,如履深淵。”
高守禮靜靜地聆聽著,他能夠感受到道同話語中的沉重和憂慮。道同所描述的,正是這個亂世中百姓們所承受的苦難和壓力。一粟雖小,但落在庶民的肩上,卻如同泰山一般沉重,讓人無法喘息。
道同接著說道:“一粟壓肩,如山傾頹。此非粟之過,乃命途多舛也。”他的語氣充滿了對命運的無奈和對百姓的同情。
高守禮聽得出來,道府尹並非在指責那微不足道的一粟,而是在感歎這亂世之下,民生的艱難和無奈。
高守禮對道同的這番言論心悅誠服,他不禁讚歎道:“大人才思敏捷 ,令學生望塵莫及。”
道同的才華和見識讓他深感欽佩,他意識到自己在文學和思想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道同緩緩地搖了搖頭,嘴角微揚,似笑非笑地說道:“這些話可不是老夫說的哦,而是另有他人。”
高守禮聞言,原本有些倦怠的神情突然一振,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和期待。他急切地追問道:“哦?那究竟是何方神聖,竟能說出如此精妙之語?還望大人不吝賜教,為學生引薦一下這位高人。”
道同見狀,微微一笑,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緩聲道:“這人說起來也真是湊巧,他呀,正是咱們那位聲名遠揚的秦王殿下呢。”
“秦王殿下?”高守禮不禁失聲叫道,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表情。在他的印象中,那位秦王殿下可是出了名的不學無術,整日隻知道好勇鬥狠,怎麼可能說出如此富有哲理的話語呢?
這簡直就像是張飛在他的眼前突然拿起了繡花針,而且還繡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圖一樣荒唐!
高守禮對於秦王的印象,其實和朝中那些大臣並無二致。在他眼中,秦王不過是一個隻知好勇鬥狠的匹夫罷了,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莽撞到能與自己的父親——當今聖上,父子關係搞得勢同水火的一介匹夫。
當他看到高守禮滿臉狐疑的表情時,道同不禁微微一笑,解釋道:“老夫自然看得出來,你高立川對老夫所言是半信半疑啊。”
然而,事實的確如此。
大約在一年前,秦王殿下在臨行前,曾特意對老夫叮囑過,民生之事,無小事。他說,這個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身上,那便是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啊。
道同頓了頓,接著說道:“這可是秦王殿下的原話啊!
而且,你身為應天府的一名推官,對於秦王殿下曾經豪擲二十萬兩白銀,隻為給京城的百姓修橋鋪路這件事,理應是知曉的。”
說話者的語氣中帶著些許質問的意味,似乎在指責高守禮對這一事實的無知。
“古往今來,又有幾個藩王能夠有如此大的手筆呢?”道同緊接著說道,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秦王殿下的讚賞和欽佩。
麵對道同的這番話,高守禮一時之間竟然無言以對。
畢竟,為了修建幾條道路和幾座橋梁而耗費如此巨額的資金,這在曆史上確實是極為罕見的。
從古至今,除了那位赫赫有名的秦王政之外,恐怕也隻有這位爺能夠如此慷慨大方了。
如果有人要問秦王政是誰,高守禮恐怕隻能回答說,那是那位躺在始皇陵中的千古一帝了。
而如今這位秦王殿下,雖然他本人並不在京城,但他的名字卻如同春風一般,吹遍了京城的每一個角落,街頭巷尾都在流傳著關於他的傳說。
高守禮初來乍到,剛剛調任京城還不到一年。
當他來到應天府時,那位傳說中的秦王早已領兵出征,遠離京城。
然而,儘管秦王殿下本人並不在這裡,他的影響力卻絲毫未減,他的故事仍然在京城的百姓們中間口口相傳。
高守禮經常聽到衙門裡的同僚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著秦王,說他是如何巧妙地惹惱了那位以冷麵著稱的洪武爺。關於秦王的各種傳說,高守禮的耳朵都快被磨出繭子了,但他始終隻是聽說過秦王的名字,卻從未見過這位傳說中的人物。
當被問及對秦王的看法時,高守禮如實回答道:“大人,不瞞您說,學生確實聽說過秦王殿下出資為百姓修繕道路的事情。然而,京城裡的許多達官顯貴和富商們對此事都頗有微詞。”
他接著解釋道:“在私下裡,他們都在議論紛紛,認為秦王殿下所拿出的錢並非來自正當途徑,而是通過強取豪奪得來的。他們覺得秦王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想收買人心,謀得一個好名聲。”
聽到這句話,道同的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他眉頭緊皺,雙眼凝視著對方,厲聲道:“簡直是一派胡言!這些所謂的達官顯貴,一個個都是為富不仁!
他們居住在條件最為優越的東城和西城,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又何曾關注過南城和北城那些貧苦百姓的疾苦?
每當下雨的時候,南城和北城的道路就會變得泥濘不堪,百姓們稍不留意,褲腿就會被泥水浸濕,甚至不小心掉進泥坑中,弄得全身臟兮兮、狼狽不堪!”
道同越說越激動,他的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噴湧而出。
他接著說道:“這些達官顯貴,還有那些依附於他們的商人,他們的眼中隻有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顧及百姓的死活!
他們仗勢欺人、橫行霸道,不僅不繳納賦稅,還肆意侵占百姓的田地,讓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無以為生!長此以往,大明的江山豈不是遲早要毀在這群貪婪無厭的蛀蟲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