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隻能弓著身子,回答:“萬公公過獎了,過獎了。”
沒想到萬安卻認真的說:“咱家可不是隨口胡說的,你跟了秦王爺,跟了皇後娘娘,那你可就跟對了人。”
“你王公公的好日子還長著了。”
王安受寵若驚的說:“謝謝公公指點,屬下受教了。”
萬安說完,讓開了,把機會留給了其他人。
“咱家剛才跟你開個玩笑,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
趙用上前,拍著他的肩頭,鼓勵道:“跟著秦王爺好好乾,爭取早日讓你爹娘搬到城裡來,一家人都住上大宅子。”
王安回答道:“謝謝趙公公,卑職一定儘力,一定儘力。”
趙用說完,印綬監掌印太監趙成說道:“我聽說你也是一個讀書人,秦王爺當年是這樣跟我說的,不要因為自己的身體殘缺而感到自卑,像咱們這樣的讀書人到了哪裡都是金子,都能有發光發亮的那一天。”
聽到這句離譜的話,王安哭笑不得的說:“卑職不過剛讀了兩年書,不敢跟趙公公這樣有功名的讀書人相比。”
趙成搖了搖頭,認真的說:“古人雲有誌不在年高,你還年輕,總會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那天。”
看著剛剛五十出頭,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趙成,拍著他的肩膀,說他還年輕。
王安苦笑道:“趙公公實在是太抬舉我了。”
趙成連稱“沒有,沒有……”等到趙成走後,剩下的十四位大太監輪流上前,對著王安一通亂誇,他們五花八門的表揚方式令王安感到哭笑不得。
有人誇他長得儀表堂堂,王安有自知之明,他最多算得上五官端正而已。
更可笑的是居然還是針工局的那位張公公,拉著王安的手跟他說針工局裡的繡娘很多,要給他做媒介紹一樁婚事。
題外話:洪武年間,雖然確立選秀入宮的製度,但是宮女的數量,大概隻有數百人。主要來源於罪官之後,還有一部分勳貴的女兒進宮擔任女官,這一部分,主要是為了給皇子婚配。參加民間選秀入宮的女子數量極少,據說洪武五年,由馬皇後把關的,第一次選秀就刷掉了各地來參選的幾千人,最終隻有品貌端正的十四名女子入選。
這十四名女子之中,大部分成了朱某人的嬪妃。
是以,在剛開國的洪武朝還沒出現太監跟宮女結對食的情況。
王安有種做夢一樣的不真實感,以前這些內廷裡的大太監都不用正眼瞧他一眼,包括他的頂頭上司萬安。
估計這老家夥都忘了直殿監的衙門裡麵,還有自己這麼一號人物。
這群平日裡眼高於頂的大太監們對著王安猛一頓誇獎,讓王安都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想法。
王安心想:“我連秦王的麵都還沒有見著,他們就這樣高看我一眼。”
“要是我能成了秦王麵前的大紅人,他們豈不是要一起來巴結了我嗎?”
人一旦有了野心,就跟開始泄洪的大壩一樣,根本關不上閘門。
正在王安胡思亂想的時候,那群太監衝著馬承恩抱了下拳。
“既然已經跟王公公打過招呼了,以後大家就是自己人了。”
“我等還有要事,就先告辭了。”
等到這群大太監跟馬承恩一一拜彆後,馬承恩走到牆角,搬開了一個空的酒壇子。
下麵露出一塊鐵板,鐵板上麵掛著一個銅鎖。
馬承恩用鑰匙打開了門,露出一條地道,狹窄的地道隻容一人通過。
馬承恩走了下去,衝著他招了下手。
王安心知進了這條地道,他這一輩子就徹底回不了頭了,餘生隻有一個可能就是跟著秦王一條道走到黑了。
王安猶豫道:“馬公公,下麵是你們的秘密據點,我一個外人跟你進去,這有點不,不太好吧……”
看到他還在猶豫,馬承恩扭頭,衝著他笑道:“其實王公公跟著我來的時候,你的心裡不是已經有了決定嗎?”
聽到這話,王安麵色一怔,回想起剛才發生的一切。
王安心想:“我王安一個地地道道的小人,應該是為了那五十兩金子……才來這裡的吧?”
想到這裡,王安連自己的想法都不確信了,或許是為了家人的安全著想,又或許是為了秦王的恩義之舉而感動?
於是他義無反顧跟在馬承恩的身後,走進了那條深不見底的地道裡。
王安跟著馬承恩,走過了一條一條錯綜複雜的隧道,最後來到了一間暗室。
馬承恩熟練的打開了暗室裡的三道鎖,看著那三道鎖沒有任何鎖孔,隻有一串串密碼,而且密碼鎖上麵的每一個數字,都是王安不認識的阿拉伯數字。
最重要的是三中下,三道鎖打開順序還不一樣。
王安雖然沒有說話,但是猜出來了一些門道。
隻要有一道鎖開錯了順序,這一道鐵門就會從裡麵徹底鎖死。
令王安想不明白的是秦王為何要花這樣的大力氣,在這宮裡建造這麼複雜的一間暗室?
隨著鐵門哐當一聲的打開,王安心裡的謎底終於揭曉了。
鐵門的背後,是一道與牆麵渾然一體的石門,上麵還掛著一塊牌匾。
上麵是銀鉤鐵畫的四個大字,“三味書屋?”王安情不自禁的念出了聲,他皺著眉頭,心想:“這書屋中的三味,又該是哪三味?”
似乎是看穿了他臉上的表情,馬承恩笑著解釋道:“我剛來的時候,跟你一樣的困惑。”
“原本以為這三味書屋,應該是指國醫裡的桂枝、芍藥、甘草三味,取自博采眾長而能融會貫通之意。”
“結果不幸的是這三樣,我一個都沒有猜著。”
“馬公公,竟然全都猜錯了?”
王安一臉不敢相信的表情,馬承恩這個人跟馬皇後是同鄉,他的身上雖然沒有功名,好歹是趙成之前的印綬監掌印,掌管著古今同集庫。
加上馬承恩本人勤奮好學,在古今同集庫裡麵沉浸了十多年。
就連趙成這個前朝的舉人都有不懂的地方,要時不時來找他來請教。
王安曾經聽乾爹宋全德為馬承恩感到可惜,私底下是這樣說的。“如若不是身體殘缺,以馬公公的學問,一個進士出身是綽綽有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