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時候,禾婉從山上下來,去了晾曬廠,幫著他們打稻穀。就那一小片的地方,打出來了一袋半的大米。支書看了喜滋滋的。王建國心裡也高興。一邊往隊裡走,一邊和支書說著明年的計劃。現在他們大李村,養殖場,魚塘,果園,診所,都是這些知青帶動的。農家最重要的是什麼,吃飽飯,現在知青們又種植出了大米,這能不讓他們當領導的高興麼。不說這兩年,就說今年,家家戶戶不光能分到不少糧食,錢也沒少往家裡掙。村裡的小夥子們也都有了責任,知道往村裡拉業務了。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好業績,他這個支書估計要往上走一走了。下午,本來想著找大隊長開會呢。結果大隊長和他說飼料的事兒。一聽是小禾知青提起的,想都沒想,直接同意了。李拐道:“這要是買,幾十塊錢塊錢就這麼沒了。”支書道:“李拐,你不能隻看到眼前,要看大局觀。咱們現在養了那麼多雞鴨,魚,還有七八頭的豬,光靠蔬菜草啥的,根本養不了膘。我覺得小禾知青說的有道理,用了飼料,家禽長得肥壯,咱們交了任務,剩下的肉不管是賣,還是分給村裡,那也是福利,錢啊。”大隊長道:“我也是這麼想的,我想著,小禾知青道,一袋飼料五毛錢,也不知道都是啥做的,咱們弄回來可以讓那些有知識的知青分析分析,都是啥配料,咱們有豆腐坊啊,他們能做的,咱們也能做啊。”支書道:“老陳,你這個想法好啊。行,咱們就這麼辦。老拐,糧食也交了,明天開始分糧吧,把錢也核對一下。看看今年每家每戶能分多少錢。”“支書,糧食可以先分,錢我想先等等,公社那邊,還有縣裡,後天來抓雞鴨鵝,等家禽賣了,咱們再分錢。”“行,魚是供應不上了,雞鴨這塊梁知青和陳知青養的不錯,一年到頭沒幾隻損失。老陳啊,那個新來的知青,不是在鬨騰麼?你可一定不能鬆口。”陳隊長點了點頭:“我改天找王建國聊聊,讓他有空和這幾個知青做做思想教育,好好的跟他們學學。”李拐也對新來的知青不滿:“對。”支書又和他們說了王建國種的稻穀:“你們看,那麼一片地,收了一袋子半,那一小半,我作為獎勵直接給王建國了。”“這大米不錯,現在糧油站大米一斤比玉米貴三毛錢呢,比麵粉貴兩毛。”“所以,明年我準備給王建國批五畝地,讓他試試。”“五畝,會不會太多了,萬一沒種好怎麼辦。”“啥事兒都有第一次,他是南方人,懂得種植,這麼好的機會,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如果成功了,咱們在糧食這一塊,每年也能營收個幾百塊。”“說的也是,這事兒先這麼定,明年咱們再商量用哪塊地合適。老拐,你明天找一下小禾知青,把錢撥給她,讓她先把飼料拉回來。”“就讓她一個人去麼?”“我讓樂民跟著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