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停在河岸邊時,已是黃昏時分。
李世民與秦明並肩走向河邊,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映出長長的影子。
河麵上波光粼粼,幾隻歸巢的鳥兒掠過水麵,激起一圈圈漣漪。
在不遠處的河岸邊,李淵、李婉容、李麗質與李希瑤這一老三少,井然有序地坐在馬紮上。
他們手中持著釣竿,神情專注地望著波光粼粼的河麵,似乎完全沉浸在垂釣的樂趣中。
李世民走到李淵身邊,滿臉堆笑,輕聲問道:
“阿耶,今日收獲如何?”
李淵斜了李世民一眼,輕哼道:
“這還用問嗎?”
李世民聞言訕訕一笑,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秦明見狀,輕笑一聲,跟著落井下石,語氣幽幽地說道:
“切,看不起誰呢!”
“若論垂釣,在藍田地界,老爺子可是穩坐頭一把交椅,每次出手必滿載而歸!”
“他的光輝戰績,在這十裡八鄉,上到八十歲的婦人,下到兩三歲的稚童,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李淵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
他回頭讚賞地看了秦明一眼,擺了擺手,謙虛道:
“哪裡有你說得這麼誇張!”
“這種話以後咱們關上門自己說說就行了,可切莫張揚,傳出去怕是要貽笑大方的!”
秦明聽罷,跺了跺腳,痛心疾首道:
“唉,我說的可都是實話,您啊!就是太低調了。”
李世民:“”
李世民愣了好一會兒,使勁兒揉了揉眼睛。
李世民看著眼前這翁慈孫孝,畫風突變的一幕,感覺自己的心態要崩了。
[這還是朕認識的那個不畏權貴,高傲自持的秦明嗎?]
[騙人的吧?]
這一刻,李世民就仿佛吃了檸檬一般,心裡酸得不行。
李淵捋了捋長須,笑罵道:
“滾滾滾,少給老子灌迷魂湯,老子不吃你這套!”
“滾去那邊,找你那兩個小媳婦兒玩去,彆打擾老子釣魚!”
秦明咧嘴一笑,躬身道:
“得令!”
隨即一溜煙跑到了長樂公主和豫章公主身邊。
李淵見狀,壓抑著嘴角的笑意,小聲嘀咕道:
“臭小子!”
另一邊,秦明剛和李麗質兩人打過招呼,不遠處便傳來一聲冷哼,緊接著一道似嗔似怨的聲音響起。
“哼,馬屁精!”
秦明瞥了一眼剛才說話的臨海大長公主,輕咳一聲,朝正在專心垂釣的李淵,喊道:
“老爺子,長公主殿下剛才悄悄地與我說,她如今已然成家多年,一直留在府上恐多有不便。”
“然而,她由於不知如何向您開口請辭,故而遲遲未能離去。”
“這才借我之口,提出此事。您老要是沒有異議的話,我即刻便命人將她送回公主府。”
李婉容聞言,當場炸毛,胸膛因激憤而劇烈起伏。她伸出纖細的手指,直指秦明的鼻尖,嬌聲道:
“你你”
秦明挑眉,詫異道:
“你什麼你?難道我說的不對嗎?”
李婉容聞言,丟下魚竿,猛地站起身,羞惱道:
“混蛋你血口噴人,睜眼說瞎話!”
言罷,李婉容撲到李淵近前,拽著他的衣袖,淚眼婆娑道:
“阿耶,這臭小子欺負女兒,你可得為女兒做主啊!嗚嗚嗚”
李淵見狀,瞪了秦明一眼,沒好氣地說道:
“臭小子,你竟給我惹事!”
秦明聳聳肩,轉過頭繼續和李麗質、李希瑤聊天。
李淵收回視線,望著身側“嚶嚶哭泣”的愛女,眸底閃過一道精芒。
他輕歎一聲,拍了拍李婉容微微聳動的肩頭,輕聲安撫道:
“好了,好了,阿耶已經替你教訓過他了。”
“有阿耶在,你想在這裡住多久,就住多久!阿耶不會讓眼睜睜地看著你受委屈的。”
說到這裡,李淵停頓了一下,壓低聲音道:
“至於裴家那邊,你也不必擔心,裴寂已經答應待到大軍凱旋,便讓你和律師和離了。”
李婉容聞言,哭聲頓止,她猛然抬眸,欣喜道:
“真的?”
李淵無奈一笑,摸了摸李婉容的腦袋,溫聲道:
“阿耶何曾騙過你。”
李婉容聞言,擦了擦眼角,站起身,斂衽一禮,感激道:
“女兒多謝阿耶成全。”
李淵慈愛一笑,擺了擺手,輕聲道:
“去吧,我和你兄長說幾句話。”
李婉容輕嗯一聲,腳步輕盈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她瞥了一眼,正在嬉笑打鬨的秦明三人,輕哼一聲,咬牙切齒地說道:
“混蛋,想趕本宮走,門兒都沒有!”
“你給本宮等著,本宮早晚要讓你知道我的厲害!”
另一邊,李淵瞥了一眼李世民,嫌棄道:
“朕聽聞,你昨晚喝多了?”
李世民聞言,微微一愣,隨即板起臉,否認道:
“我不是,我沒有,這純屬謠言,根本沒有的事兒,肯定是有人背後嚼舌根,想要中傷於我!”
“再說了,兒子的酒量,您是知道的,就憑秦明那小子,他還能把我灌醉?”
李淵斜了一眼,不打自招的李世民,語氣幽幽地說道:
“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李世民微微一愣,好奇道:
“什麼話?”
李淵撣了撣衣襟,緩緩起身,輕聲道:
“隻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諢號。”
“蘭州那次,若不是程咬金那個混不吝,不講武德,用車輪戰對付秦明,他怎麼可能會醉成那副樣子!”
李世民聞言,嘴角抽了抽,心想:
[您老既然知曉秦明的酒量,為何不早點兒告訴兒呀!]
[兒子被你坑慘了,你知不知道!]
李淵瞥了李世民一眼,轉移話題道:
“莊子上的兩處書院,你都去過了?”
李世民輕輕點頭。
李淵表情一肅,正色道:
“那好,老夫現在以李氏宗族族長的身份命令你,下個月底之前,從族中遴選優秀子女,送進清北書院就讀,不得有誤!”
李世民聞言,微微一愣,隨即躬身應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