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真沒想在大唐搞事情 > 第1048章 策務院之議

第1048章 策務院之議(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1048章策務院之議

巳時六刻。

金碧輝煌的甘露殿內,一片靜謐,氣氛格外凝重。

李世民身披玄黑色龍袍,頭戴璀璨冠冕,威嚴卓然地端坐於玉階之上。

他嘴角掛著淺淡的微笑,氣定神閒地望著玉階下方,皺眉沉思的一眾心腹。

殿中,尚書左仆射房玄齡、門下省侍中魏征、齊國公長孫無忌、戶部尚書戴胄、工部尚書段綸、河間郡王李孝恭,正垂首而立,一個個眼神閃爍,表情陰晴不定。

半個時辰以前,他們被李世民傳召進了甘露殿,接著便被告知,李世民要在三省六部之外,新設一個名為“策務院”的朝廷機構。

在那之後,李世民又用了兩刻鐘,詳細闡述了“策務院”的基本職能和權力。

在場的臣子,皆是李世民的心腹,且沒有一個蠢人。

他們在李世民提出要從三省六部,各抽調一人,成立一個類似“小朝廷”的機構時,便立馬猜到了李世民的用意,知道李世民是想以此,分散相權,鞏固皇權。

說實話,對於李世民這個“心血來潮”的決定,他們內心深處其實是極為拒絕的。

畢竟,在場眾人,要麼現在就是“宰輔”,要麼未來有可能成為“宰輔”。

他們身為大唐的既得利益者,自是不願意被這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策務院”,分走手上的權力。

但是,他們在李世民手下,當了這麼多年的臣子,深知玉階之上這位馬上皇帝,不僅心懷大誌,銳意進取,而且素來喜歡乾綱獨斷。

隻要是李世民認準的事情,誰勸都沒用。

再者說,他們從李世民剛才的話語中,還品味出了一點,那就是李世民隻說會在三省六部各抽調一人,並未言明一定會抽調朝中重臣。

若是,他們反對得太過激烈,李世民完全可以略過他們,打造一個有實無名的“策務院”,然後反手再給他們來個釜底抽薪,抽調年輕的臣子加入其中。

真要是到了那個時候,他們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故而,房玄齡等人即便心有不甘,麵上也不敢有絲毫表露,隻能在李世民的默許下,借著討論的名義,試圖找到一個既能維護自身利益,又能迎合李世民心意的平衡點。

“陛下,臣以為,策務院雖立意甚佳,然則具體實施,還需慎之又慎。”

沉默許久之後,房玄齡首先發言,他的聲音平和而沉穩,字字珠璣,每一句話都顯得極有分量。

“三省六部,各有其職,相輔相成,若隨意抽調,恐影響政務運轉。”

長孫無忌緊隨其後,眉宇間隱含憂慮。

“陛下,臣附議房仆射之言,另立策務院,實乃變法之舉,變法需時,更需穩,不可操之過急。”

第(1/3)頁

第(2/3)頁

魏征手持笏板,跟著上前一步,直言不諱道:

“臣以為,新機構若要行之有效,必先明確其權責界限,以防與三省六部職權交錯,致生混亂。”

“還請陛下詳加規劃,以免朝野疑慮。”

話音剛落,戴胄等人也紛紛上前一步,發表自身的意見。

見群臣態度有所鬆動,李世民眼中的精光微閃,嘴角的笑意不減,仿佛一切儘在其掌握之中。

片刻之後,他緩緩開口,聲音溫和而堅定。

“朕知此議或有違諸卿之心,然大業初創,國事繁重,需集思廣益,更需靈活應對。”

“朕設立策務院的初衷,非為奪權,實為分憂,旨在促進政令暢通,提高效率,確保我大唐江山社稷長治久安。”

言畢,李世民目光逐一掃過在場每位重臣,似是在無聲地詢問他們的最終意見。

房玄齡首先抬頭,眼神中既有憂慮也含著決斷,沉聲道:

“陛下高瞻遠矚,臣等自當遵旨行事。”

“但求陛下能明示策務院的具體構架與運作方式,以便臣等心中有數,能更好地輔佐陛下。”

李世民點頭,顯然對房玄齡的進言頗為滿意。

“房卿所慮,正合朕意。”

“策務院將從三省六部中選賢任能,不拘一格,既要老成持重,亦需青年才俊,共同參與國家大事之商討,輔助朕處理日常政務。”

“同時對三省六部之決策進行監督協調,確保政令統一,執行有力。”

眾人聞言心頭一凜,暗暗咋舌。

這時,卻聽到李世民中正平和的聲音,再度響起。

“另外,策務院將由策務院院長總領要務,下設兩名副院長,協同管理一眾參政要員。”

李世民此話一出,在場眾臣眼眸一亮,呼吸立馬變得粗重了起來。

李世民將這一切收入眼底,眼裡的笑意更濃。

這麼一大口肥肉丟出去,朕就不信你們不上套,待到策務院能夠正常運轉,時機一到,朕便取締了左右仆射之職。

到了那個時候...嘿嘿...

......

第(2/3)頁

第(3/3)頁

殿內眾臣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故而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們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一個個積極發言,各抒己見,試圖從不同角度剖析策務院可能帶來的影響與變革。

談論最為激烈的有兩點:

一是策務院的具體職能與權力範圍;

二是人選的確定問題。

房玄齡主張應賦予新機構更多的決策權,以快速應對突發狀況,提高行政效率,同時提名了一批他認為既有能力又忠誠可靠的官員;

而長孫無忌則擔憂,過度集中的權力可能引發新的權力失衡,主張新機構應更多扮演顧問與協調的角色,避免乾預日常政務,他推薦的人選偏向於穩重而深諳朝政的老臣。

李孝恭作為軍功貴族代表,關注點在於如何確保軍事調度不受影響,他提議新機構應設立專門的軍事參謀,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快速響應戰事需求。

魏征從律法角度出發,提出需設立明確法規,確保策務院成員的權力行使有章可循,避免濫用職權...

李世民耐心聽取每位重臣的意見,時而點頭,時而蹙眉,顯然在深思熟慮。

他深知,策務院的推行,不僅是行政改革的一大步,更是對傳統皇權結構的一次挑戰。

他緩緩開口,聲音平和卻充滿威嚴:

“諸位愛卿,所論皆有其理。”

他頓了頓,目光逐一掃過台下眾臣,繼續道:

“房愛卿,你與輔機共同草擬內閣成員選拔標準及職責劃分。”

“魏愛卿,你負責監督法規的製定,確保內閣運作有法可依。”

“河間郡王,你則需考慮如何將內閣機製與軍事決策相融合,提升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

“三日之內,各呈奏折,共議定稿。”

眾臣聞言紛紛躬身應是。

....... d qq qq guan. read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