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美國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如今美國已經拿起了當年英國“自由貿易”的劇本,並且大力發展海軍實力。
原曆史上,美國就是在今年九月份搞出了所謂“門戶開放政策”,要求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
而東非暫時還沒有發展到美國這個階段,不過隨著東非工業的發展,過不了多少年,東非也會支持美國的主張。
畢竟如今世界規則是由英,法等傳統歐洲強國製定的,對於打破這個舊的世界體係,其他國家都是比較樂意的,東非也不例外。
“繼續加大和南美國家的外交,文化,政治交流,尤其是要多扶持我們的代理人,如今國際市場幾乎被瓜分殆儘,而想要多吃多占,就意味著有人讓出手裡的利益,這顯然是不會輕易辦到的,所以我們隻能繼續努力,多開辟新賽道,避開直接競爭,或者提升我們的工業水準,提高商品的競爭力。”恩斯特說道。
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東非工業水平進一步提升,這樣東非的工業產品才能正麵和其他國家同台競技,最後還是要看誰的工業實力強,工業水平上來之後,自然會帶動其他領域的發展。
就像美國,其對外政策轉變也是因為其工業的飛速膨脹,工業發展帶動了美國實力的提升,這是如今美國海軍發展的前提,也是美西戰爭獲勝的保障。
如今東非工業在數量上都還沒有起來,自然無法和其他列強相比,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東非工業也將進入一個新的爆發期。
在1899年,東非之前的工業領域改革基本完成,新建設了大量工廠,遍布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北部和南部也實現了工業的從無到有。
而在中,東部地區,東非的一批新興產業正在飛速壯大,電力,機械,石油,化工,機械幾個產業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尤其是電力,汽車等產業不僅規模起來了,還積累了大量技術上的優勢,隻要隨著時間推移,未來二三十年內這部分產業的市場,東非是有極大競爭優勢的。
同時,這也意味到1899年,東非之前一輪的工業投資已經完畢,後麵就是東非工業投資開始回血的過程了。
而這也是東非積極開發南美等新消費市場的主要原因,畢竟工業產品生產出來後,不可能隻由東非國內市場消化,國際市場甚至更重要。
第(1/3)頁
第(2/3)頁
而國際市場,刨除各國殖民地和勢力範圍以後,可供東非選擇的地區和國家本來就不多,南美也是東非唯一還沒有大規模涉足的地區。
所以恩斯特說道:“從出口上來說現在我們的主要市場是歐洲,遠東和中東,歐洲是東非工農業產品的主要市場,而遠東和中東是優勢市場,在這個基礎上,南美就是未來東非貿易的第四大市場。”
“而對新市場的開發,最重要的就是利益綁定,這樣才能在如今高關稅壁壘的環境下取得一定的突破。”
按照恩斯特的記憶,前世20世紀初發生過幾次經濟危機,尤其是1913年經濟危機直接導致了世界大戰的爆發。
所以在整個20世紀初,工業領域競爭隻會越發激烈,不過對東非的影響應該不大,一方麵是東非本國市場尚未飽和,作為農業國,東非國內市場需求就是比較旺盛的。
就像拖拉機,電力設備,汽車等,目前東非自產自銷是要大於出口的,而這些產業有賴於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遠比傳統產業強的多。
而東非前一輪的工業投資中,已經完成了一次產業升級,淘汰了大部分落後產能,在其他國家大力擴軍的背景下,東非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技術和設備更新,科研,教育等領域,本身就占據了優勢。
當然,這並不是說其他國家選擇的道路是錯誤的,如果能夠通過擴軍占領更多的殖民地和市場自然也能應對經濟風險。
但是恩斯特並不看好這條道路,至少對於目前階段而言,擴軍對於國家發展弊大於利。
目前各個列強國家實力相對均衡,這讓各國很難下定決心開戰,不打仗自然也就無法對蛋糕重新分配,當然,美西戰爭應該算是例外,但是美國獲取的古巴和菲律賓本身體量就不大,對於美國而言隻是杯水車薪。
這就和東非購買棉蘭老島是一樣的,棉蘭老島人口少,得不到有效開發,東非暫時也就不能從棉蘭老島獲取收益。
而且目前裝備技術正處於一個飛速迭代時期,尤其是海軍,美國海軍的擴張實際上是早買早享受,而恩斯特的海軍發展路線就屬於晚買享折扣,在無畏艦出現之前,東非海軍這四五年時間裡都不打算大規模擴充軍艦數量。
在恩斯特看來,接下來幾年時間,一直到1905年,東非國家發展的重心就是大力發展經濟,尤其是提升東非的工業實力,而等到1905年之後,再考慮國際形勢變動,製定東非發展戰略也不遲。
第(2/3)頁
第(3/3)頁
當然,20世紀初不斷頻發的經濟危機也確實值得恩斯特警惕,雖然曆史變動了不少,但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應該是不變的,要避免其他國家的經濟危機傳導到東非本土,打亂東非的布局。
當然,這種擔心有些多餘,其他國家或許僅僅是高關稅壁壘,而東非現在除了沿海城市,大部分地區還是閉關鎖國狀態。
有這個防火牆存在,即便經濟危機真影響到東非,也隻會對沿海地區的經濟造成衝擊。
而且經濟危機對當前東非而言並不是壞事,危機中同樣代表著機遇,這樣也更有利於東非獲得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和設備。
雖然東非本身工業亮點不少,但僅限於新興產業,傳統產業上和其他國家的差距還是難以抹平的,而經濟危機就是東非的機會。
當然,如今東非再引入技術和設備,就和七十年代大為不同了,七十年代經濟危機中,東非主要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問題,而新世紀東非最重要的是彌補東非工業的短板,對東非工業體係查缺補漏,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彆。
不過這也讓恩斯特頗為遺憾,那就是在20世紀初,東非無法扮演前世蘇聯的角色,雖然東非經濟體製上和蘇聯有些相似特征,但是東非已經提前將資金投入到了工業發展上。
不過這也並不是壞事,蘇聯在三十年代經濟危機中確實迅速實現了工業化,享受到了歐美經濟危機的紅利,雖然對於蘇聯本國的工業和科研也是一種衝擊,但把握好度,就可以避免。
而與之相比東非算是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線,畢竟恩斯特一直追求的都是穩紮穩打,在恩斯特看來短時間內讓東非工業迅速膨脹未必是好事,不然的話黑興根省的金礦開挖,就能解決東非工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