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於安哥拉農業,之前東非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恢複當地種植園和農場的生產,如今這個目標已經實現,在葡萄牙人撤出後,東非通過四年時間重新完成了對當地農業秩序的恢複。
隨之進行的則是社會治安問題的解決,說直白一點,就是將戰爭期間逃竄安哥拉各地的黑奴重新抓捕進入種植園和農場工作。
恢複生產的同時,東非則同步恢複安哥拉原本商品輸出市場,要不然農產品生產出來卻無處可去,那東非政府就等於白忙活了。
東非的應對策略則是國內和國外市場的同步推進,一個是恢複原葡萄牙人在安哥拉的商品銷售渠道,不過因為兩國關係的原因,這一點進度不大。
所以東非亟需開發新的航運市場,而這一點自然就落到了德國頭上,在海洋航線上,東非西海岸抵達德國是最快的。
原本東非港口離型膜在東部,所以東非同德國海上直接貿易是需要從直布羅陀海峽繞道的,要不然就隻能通過奧匈帝國鐵路周轉。
而在西海岸港口增加以後,東非船隻可以直達德國的不來梅和漢堡等大西洋港口,或者通過斯卡格拉克海峽亦或者是未來德國的基爾運河,進入波羅的海沿岸港口。
這個時候基爾運河尚未開通,基爾運河的在南非戰爭之前就已經開始修建,時間是1887年,按照現在的工程進度,基爾運河開通至少要等到明年,也就是1885年。
除了國際市場重建以外,國內市場搭建也是安哥拉擺脫困境的重要道路,在本格拉和羅安達南北兩條鐵路建設完成後,東非中部和安哥拉已經形成聯絡。
這也是互利互贏的案例,這意味著中部地區的工農業產品不僅可以從東非東部出海,同時可以從西部港口出海。
以施瓦本省省會盧本巴希為例,其距離東西出海口的直線距離都在一千四百公裡左右,而這個時候是選擇東部或者西部出海口,主要看產品出口市場所在地,比如是奧匈帝國,那自然從東部出海更加劃算,如果是德國,那就是西部出海更加劃算。
……
“關於安哥拉農業,葡萄牙人在當地費的心思更多,但是我們投入資源主要集中在莫桑比克,且多為農場經濟為主,而安哥拉主要以種植園經濟為主。”歌爾韋斯坦說道。
當前種植園經濟需要大量勞動力,這在任何一個以種植園經濟為主的地區都是如此,而農場經濟則可以通過機械化迅速實現降低成本。
第(1/3)頁
第(2/3)頁
種植園農業分布有很多的植物資源,如天然橡膠、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蘿、芒果、油棕、劍麻、煙草、棉花和黃麻等,而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不能實現機械化作業的,或者說當前不能實現。
而在東非農場主要以糧食作物種植為主,配合有一定的牲畜養殖和蔬菜種植,糧食作物,尤其是穀物農業機械化在發達地區已經有雛形出現。
比如拖拉機、播種機、耕地機、收割機、栽種機、捆紮機、割草機、托運機等一係列的機器,幾乎都被發明出來。
目前歐美國家同東非一樣正在大力推行農業機械化,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前世一直到二戰前後,歐美發達國家才實現整體上的農業機械化。
而這也是當前東非農業改革的大方向,所以平原地形為主,且水熱條件優良的莫桑比克才會被東非選中作為重點實驗區域。
而像熱帶經濟作物,橡膠,甘蔗,棉花之類的,目前隻能依賴人力,在東非也和其他國家一樣使用大量黑奴作為廉價勞動力,加上當前經濟作物效益高,所以成為了東非農業主要收入來源。
而安哥拉的農業模式,就是主要以熱帶種植園業為主流,糧食和漁業等農業占比同熱帶種植園相比差距明顯。
針對這一點歌爾韋斯坦說道:“目前我國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業,仍然大量依賴低廉的土著‘勞工’,作為主要動力來源,這顯然和我國在未來二十年內淘汰黑人勞動力的國策是不吻合的,所以針對這一點我們農業部的看法是在一些有可能實現機械化種植,收割的經濟作物,大力支持科研機構改良農具,減少對廉價勞動力的依賴性。”
歌爾韋斯坦所說的部分熱帶經濟作物,主要就是那些非木本植物作物,像橡膠,果樹,茶葉等等,即便21世紀,也沒有實現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但是,棉花,甘蔗等就有可行性,主要體現在收割方麵。
當然,對於橡膠,果樹類,東非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隻能繼續維持現狀,但是可以實現部分環節成本下降。
就比如通過鐵路,公路建設,減少運輸成本,雖然無法實現大型機械化收割,可以研發小型現代化農業器械,方便種植園工人完成收割,剪枝等工作流程。
世界經濟作物機械化率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歐美等發達國家本身不是經濟作物種植大國,像美國主要是在加勒比海沿岸通過控製周邊國家來完成經濟作物的代生產,來滿足本國需要。
而英法等國可以通過南亞,東南亞或者西非殖民地的廉價人力成本,來降低生產成本。
而當前這種經濟殖民地的人力成本本身就極為低廉,進一步加大了機械化在熱帶經濟作物中的研發和推廣。
第(2/3)頁
第(3/3)頁
而能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的國家,毫無疑問,隻有東非有能力和需求來推動熱帶經濟作物的機械化工程。
首先,東非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可以自主製定符合本國戰略發展方向,這是歐美國家的殖民地不具備的最大優勢。
其次,東非在科技領域和同行相比擁有巨大優勢,東非的競爭對手普遍是落後國家和殖民地,科技水平極其落後。
最後,東非有需要推動熱帶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東非本身是熱帶經濟作物種植第一大國,遠超巴西等國家,其次東非不可能一直依賴黑奴來保證該領域的競爭力,黑奴未來勢必要被東非本國公民所取代。
而且東非也是有野心的,那就是像美國在世界商品穀物農業領域地位一樣,成為未來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產業的操縱者。
而想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在該領域取得全方位優勢,擊垮其他競爭對手,而在失去黑奴的價格優勢後,東非想能達成這個目的,隻能在科技領域下狠功夫。
所以現實的需要促成東非必須在該領域加大投資,不然依照東非的氣候條件,想要和歐美國家在傳統農業領域競爭十分困難。
當然,如果讓東非完成大部分熱帶經濟作物機械化的話,那未來巴西和東南亞這些國家就不好過了,不過這不是東非擔心的問題,就算不通過科技手段對這些國家進行碾壓,東非當前也是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業第一大國兼強國。
隻不過考慮到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業的辛苦程度和機械化難度,如果東非不再這個領域發力,那未來該農業經濟就會和前世一樣,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產業。
而東非未來不可能一直靠著勞動密集型產業吃飯,這不符合東非當前的國家實力,地位和野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