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萬曆極度叛逆 > 第六百三十四章 火船自走陸上行舟

第六百三十四章 火船自走陸上行舟(1 / 1)

推荐阅读:

大明北麵的疆域著實太大了。

奴兒乾都司那就是方圓上萬裡。

如果再徹底蕩平瓦剌部並拿下瓦剌部北麵一直到西伯利亞汗國的地盤,那就是兩三萬裡方圓。

這麼大的疆域,那不可能光靠著水師艦船繞著海岸線轉圈來鎮守,中間那肯定也要修築衛城鎮守。

他們也不可能放著中間兩三萬裡的資源不要,到時候他們肯定要是要派人去開采礦藏乃至木材等資源的。

問題,這中間動不動就是上萬裡的距離,怎麼轉運人馬和糧草輜重呢?

這會兒陸上轉運用的大多是馬車,馬車一天最多也就能跑一百多裡,一萬多裡就得跑一百餘天,兩萬多裡就要跑兩百多天,打個來回就需要一年多的時間,這麼轉運明顯不行。

可以說,超過萬裡的距離用馬車轉運就不大現實了。

那麼,怎麼辦呢?

小朱常洵的問題讓萬曆猛然間想起一個東西,那就是火車和鐵路。

如果能把火車研製出來,然後利用鐵路縱貫北麵碩大的疆域,那轉運人馬和糧草輜重就方便了。

大明北麵碩大的疆域的礦產資源和林業資源那也相當的豐富,如果能把鐵路修通,轉運礦產乃至木材也方便了。

火車和鐵路可以說至關重要,對於陸上疆域越來越遼闊的大明來說,其重要性那就跟蒸汽輪船差不多。

這麼重要的東西,得趕緊研製出來才行。

宋應星正好還有空,交給這小家夥來研製應該沒什麼問題。

萬曆細細想了想,隨即鄭重道:“長庚,蒸汽輪船的原理你完全明白了吧?”

那個其實很簡單,還沒織布機複雜呢。

這等於是在考校,他也不用謙虛。

宋應星很是乾脆的點頭道:“微臣都弄明白了。”

萬曆微微點了點頭,隨即提點道:“你想想,水中的火船能自走,陸上能不能行舟呢?”

陸上行舟?

宋應星聞言,不由雙眼放光。

如果把飛梭船開陸上來會怎麼樣呢?

這個問題他還真沒考慮過,因為按以往的慣性思維,船那就是在水裡走的,誰會想著把船開陸上來。

他細細想了想,又有些無奈的歎息道:“萬歲爺,陸上行舟怕是不行。

因為鍋爐加上蒸汽機最少上千斤,鍋爐裡麵再加上水那就是幾千斤了,如果再算上煤和船體本身的重量,那就是上萬斤了,如果再帶上人馬和糧草輜重,那最少是幾萬斤。

這麼重,那輪子肯定得全換成百煉鋼的才能承受得住,問題,輪子承受得住這麼重的東西,地麵承受不住這麼重的東西啊。

馬車拉幾千斤的東西那輪子都會陷進地裡動不了,更何況飛梭船本身就帶有幾千斤重的蒸汽機和鍋爐。

百煉鋼的輪子一上路那就會陷進地裡,除非我們修築鐵板路,也就是把路上都鋪滿厚鐵板。

萬歲爺,如果要承重數萬斤以上,那鐵板最少得兩寸厚啊,那一塊丈許方圓的估計就有幾千斤上萬斤。

而一裡是一百五十丈,我們要修這種鐵板路那最少也得修個十丈寬,這麼算起來,一裡就得上千萬斤的鐵。

萬歲爺,我們不可能拿這麼多的鐵來修路吧?

而且,我們現在一火熟鐵的產量一天也修不了幾裡。”

你真是個天才。

鐵板路你都能想到!

萬曆微微搖了搖頭,隨即繼續提點道:“長庚,我們不用把地上鋪滿兩寸的鐵板。

我們隻需把鐵輪子下麵鋪上鐵軌道就行了,鐵軌道你知道吧?

避暑山莊那邊鍛造五百斤和一千斤炮管的作坊你還記得嗎,那鋼梁就相當於鐵軌道,隻不過上麵的小車是用人力拉動的。”

哦,我明白了!

宋應星聞言,那又忍不住雙眼放光道:“萬歲爺英明,那鋼梁一丈長也就千來斤,一裡長也就需要十五萬斤,兩根也隻需三十萬斤。

如果用一火熟鐵鑄造那種鐵軌,我們一天產的一火熟鐵那最少能鋪上百裡的鐵路,這辦法的確可行。”

其實,鐵軌沒那麼粗。

萬曆微微搖了搖頭,隨即細細解釋道:“你看到的鋼梁是懸空的,下麵沒有東西墊著,所以得鑄那麼粗,要不然就會被壓彎。

我們鋪鐵軌是鋪在地上的,下麵有東西墊著,根本就不用鑄那麼粗,一半粗都不用。”

有道理啊!

宋應星聞言,不由得興奮道:“萬歲爺,您的意思,我們一裡路大致鋪上十萬斤重的鐵軌就行了?”

這個朕可沒去稱過。

萬曆緩緩點頭道:“應該差不多夠了。”

那這鐵路完全可以修建啊。

宋應星聞言,激動的搓手道:“這樣一來我們一天產的一火熟鐵就能修築幾百裡鐵路了,一年就是上十萬裡啊。

這鐵路修起來,陸上行舟一天最少上千裡,兩三萬裡也就是二三十天就到了,太方便了。”

那當然。

萬曆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取來紙和筆,邊畫邊細細解釋道:“這鐵軌我們不能直接鋪地上,為了固定,我們要把鐵軌鋪木方上。

這木方就不用埋地裡了,隻要埋碎石中間就行了,這樣也方便更換木方。

還有,這輪子我們得做成一邊凸出來的,而且,兩側輪子凸出的一邊都要朝內側,這樣內側卡在兩根鐵軌之間,上麵的火車就不會跑出鐵軌範圍了。

這上麵的火車也不是如同飛梭船和威遠戰艦一般,就做成一個整體的,我們可以做成一節一節的,前麵這一節帶蒸汽機和鍋爐,後麵再帶個十來節的車廂,拉人拉貨都可以。”

他就是按照印象中的鐵路和火車畫的,雖然畫的不是很好,但意思卻是表達清楚了。

宋應星看著畫出來的草圖,不由雙眼放光,連連點頭道:“萬歲爺英明,微臣明白了。”

你明白了就好。

萬曆放下筆,鄭重道:“這鐵軌和火車就交給你來研製,我們明天就去避暑山莊,開始研製鐵軌和火車。”

好啊,太好了!

宋應星興奮的,那都差點手舞足蹈了。

小朱常洵卻是有些懵懵的,他有點聽不懂啊。

萬曆見狀,也沒有解釋。

這東西不懂的人解釋起來還是不懂,看了實物那就懂了。

他從來是說乾就乾,第二天一大早辰時許,他真帶著宋應星還有一眾嬪妃和皇子公主來到了避暑山莊。

當天下午未時許,他就邀永年伯王偉一起來到了避暑山莊最大的鑄造作坊裡。

宋應星鑽研東西那也積極得很,這會兒他都把鐵軌圖紙給畫好了。

萬曆直接把圖紙遞給永年伯王偉,隨即問道:“國丈,你看這種尺寸的鐵軌能鑄多長。”

永年伯王偉接過圖紙細細一看,隨即估摸道:“這種粗細的鐵軌估計一丈就有三百斤左右。

沙田鑄這麼重的物件已經是極限了,如果還要鑄更長,那就得做黏土模。

萬歲爺,這東西要得多嗎,如果要得不多,那就做幾個黏土模,鑄兩丈乃至三丈長都沒問題。

如果要得多就不行了,這麼長的物件,造黏土模也挺費時間的。”

這個還得考慮人抬不抬得動呢,這年頭在野外鋪設鐵軌還得靠人抬,一丈三百斤,四個壯漢前後抬著正好,再長再重那就不好抬了。

萬曆聞言,細細想了想,隨即微微點頭道:“那就鑄一丈長一根吧,每根頭尾留孔,方便用厚鐵片連接。

國丈,你還得專門建個大點的鑄造作坊來鑄鐵軌才行,我們需要的量很大,一天最少得上萬根。”

啊?

您知道上萬根是多少一火熟鐵嗎?

永年伯王偉聞言,小心道:“萬歲爺,一萬根就是三百萬斤左右的一火熟鐵啊,光是蜈蚣船,那都得六十艘才能拉過來。

而且,鑄造是需要時間冷卻的,你說一天鑄一萬根以上,那我們的沙田裡就得能同時埋下這麼多才行。

如果再加上熔爐和澆灌鐵水的通道,那這作坊恐怕得建幾百丈方圓。

萬歲爺,避暑山莊裡沒有這麼大的空地了啊。”

這還不算什麼呢,造車頭和車廂的作坊更占地方。

萬曆想了想,隨即果斷道:“那就在避暑山莊南麵再圈一塊十裡方圓的地吧。

這鑄造鐵軌的作坊還隻是一部分,我們還要造更大的東西,至於那作坊建多大,你跟長庚商議。”

啊?

還要造更大的東西!

永年伯王偉聞言,那都不由得一愣。

這什麼鐵軌一天就要耗三百萬斤的鐵啊,更大的東西,那得多少鐵一天啊?

如果再加上人工,那又得耗費多少錢啊?

還好,大明現在不缺鐵也不缺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