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嘉靖對陸遠是充滿了偏見,因此陸遠做的任何事在嘉靖看來都是包藏禍心。這讓嘉靖感到痛苦。於是在趕走了歐陽必進之後,他讓黃錦叫來了朱載坖,此時此刻,惟有這個兒子能陪他說說心裡話了。“兒臣叩見父皇。”朱載坖踏入精舍,恭敬見禮,嘉靖抬手免其禮,立時便道:“吾兒快坐朕身邊來。”“父皇召見,必有垂訓。”朱載坖坐在嘉靖膝畔,恭孝答話:“兒臣謹聆聖意。”“朕這個父親隻是想找你聊聊家常而已。”嘉靖溫言細語:“釴兒今年兩歲了吧,也不知道沒事抱來給朕看看。”其口中的釴兒便是朱載坖的長子朱翊釴,是朱載坖元妻李氏所生,這個李氏不是生萬曆朱翊鈞的那個李氏,都姓李但並非一個人。“父皇日理萬機,肩負萬方,兒臣不敢打擾。”“朕有什麼忙的。”嘉靖笑了笑,語氣有些苦澀,但很快就被他遮掩住:“朕當年給你選的那個講官如何?”“父皇說的是高拱?”“對。”“高拱博學,兒臣同其學了很多,此人有經世之才,可堪國家棟梁。”朱載坖答道:“兒臣蒙其教導,所學頗豐。”“經世之才、國家棟梁。”嘉靖念叨著這八個字,隻覺得一時頗多感慨,他又道:“今年多省大旱之事,你可曾耳聞?”“聽翰林院似有些議論聲。”朱載坖小心答話:“不過其中確鑿之事,兒臣就不甚清楚了。”“受災很廣。”嘉靖言道:“陝甘、北直隸部分、山東、河南均有不少受災之處,南直隸、江西、浙江也有部分地方鬨旱,不過並無北方嚴重。”“乾旱乃是天災,非人力所抗之事,父皇也莫要因此過於憂懷,以免傷了聖躬。”“天下萬方都在朕一人之肩,億萬黎庶皆為朕之子民,子女受災朕這個做父親的怎能不憂懷呢。”嘉靖歎了口氣:“不過好在朕還有肱骨大臣可為依賴,南京應對迅速,已調糧往河南賑災,想來也會往山東賑災,為朕解圍紓困啊。”朱載坖聽出了些許不對勁的味道,這讓他緊張起來,不知該如何作答。“你說,朕應不應該嘉賞南京官員們啊。”麵對嘉靖的詢問,朱載坖隻覺得嗓子眼發緊,他磕磕巴巴答話道。“南京官員賑災有功確該嘉賞,不過這賑災之事父皇尚未降旨,彼就自作主張,難免有越權之嫌,應予申飭,如此功過兩分,既要賞擢也要誡勉。”“那朕應該賞擢誰,又該誡勉誰呢?”這下朱載坖沒法答話了,因為他知道那個人的名字在嘉靖這是絕對的禁忌。“朕打算讓你替朕去一趟南京。”嘉靖突然的一句話讓朱載坖周身繃緊。“海瑞會做你的副使,去南京視察災情的同時,看一看南京太倉的儲備情況,如果儲備足夠,便讓南京方麵再支援朝廷一些,賑災陝甘和北直隸。”你陸遠不是拿錢糧收買人心嗎,那我就派個太子過去,這樣一來,隻要朱載坖在南京,那你南京無論拿出多少錢糧,這名聲功績都得算在朱載坖這個太子頭上一半。這種求糧之事嘉靖要麵子不願意乾,但是讓朱載坖去乾就不傷他麵子了。朱載坖倒是不怎麼在乎麵子之類的東西,他隻有一點比較遲疑。“敢問父皇,兒臣此去南京,該見誰不該見誰?”這個問題也讓嘉靖一時沉默。最後他言道。“見你該見的就可以了。”這話說的雲山霧罩,朱載坖是沒有聽懂,但他不敢繼續追問,隻得告退後去見高拱,轉述了嘉靖的話。“高師,父皇口中這所謂該見的人是哪些人?”高拱端坐著,因此問而沉默,許久之後反問一句。“殿下,皇上召您見麵,可曾說及撤兵之事?”“撤兵?”朱載坖一頭霧水:“撤什麼兵?”“京營兵南陳,二十萬大軍屯駐山東河南兩省,此次二省遭災,當地缺糧勢必嚴重,皇上沒有說撤兵回京嗎。”朱載坖果斷搖頭:“沒有。”高拱於是長歎一聲:“既如此,皇上口中的該見之人便沒有那位了。”“老師說的那位,就是陸遠陸伯興吧。”“對。”高拱言道:“至如此地步,皇上仍不願意撤兵回京,可見皇上仍想要壓製陸遠,當初皇上奪去陸遠一切官職,勒令其往北京當麵述由,可陸遠悖逆聖意充耳不聞,假以身染重苛推脫至今,這也使得皇上如鯁在喉。是此,皇上讓您去南京,絕不希望您去見陸遠。”朱載坖緊皺眉頭,猶豫不決:“可是去了南京,又怎麼可能繞開那陸伯興呢,隻怕躲不掉吧,萬一陸伯興要見孤,孤該如何?”你不見陸遠,但人家陸遠要見你,不見不給陸遠麵子,見了就是不給嘉靖麵子,這簡直是裡外遭罪。“皇上不是給您派了個副使海瑞嗎。”高拱給出了一個主意:“海剛峰這人的秉性忠直,如果陸遠執意要見您,您就推給海瑞,讓他出麵替您去見陸遠,就海剛峰的脾氣,陸遠絕不會願意同其糾纏,這樣就可以給您省去不少麻煩了。”“好主意。”——“老伯,您慢點喝,彆嗆著。”北京城外一粥棚,沒有穿官袍而是穿著素衣的海瑞和媳婦正忙活著,兩口子麵前支了兩口大鍋,鍋裡是熬好的米粥,而在這粥棚前,則是兩列長長的難民隊伍。這都是從北直隸南麵幾個府逃荒來的饑民。每逢天災,北京就會湧入很多難民,這些難民也不知道逃荒該往哪裡去,隻知道北京有皇帝,到了北京,皇帝老子總不會不管他們的死活。“饑民還有那麼多,可這粥卻這麼快就吃完了。”海瑞拿著勺子費力刮著鍋壁,總算是又刮出了半碗,望著空空如也的粥桶,再看著眼前一眼望不到頭的饑民隊伍,頓覺力不從心的海瑞隻能悲傷歎氣。如今他才剛剛從翰林院外調,進入戶部擔任主事,一年的俸祿低微稀薄,就算是散儘家財進行賑災,又能賑濟多少百姓呢。達,才能兼濟天下。正在此時,一支隊伍扛著十幾口粥桶而來,海瑞扭頭一看,卻是自己的好友王用汲。“明受,你來了。”海瑞上前迎接,看著王用汲送來的十幾口粥桶大喜過望:“你可真是解了為兄的燃眉之急啊。”不過喜完之後又皺眉。“你哪裡來的銀子,能買下如此多的糧食,時下旱災嚴重,北京城的糧價都漲到了一兩三錢銀子一石,你我俸祿低微,如何.”“剛峰兄放心,這還真不是小弟墨財所得。”王用汲忙解釋了一句,隨後歎出口氣:“我把家裡給在北京城買的宅子給賣掉了。”“明受,你.”海瑞怔住了,他不可思議的看向王用汲:“那你和夫人孩子住哪啊。”“嗨,沒事。”王用汲不當緊的擺手:“小弟在順天府司職,順天府有給小吏們準備的住處,小弟帶著夫人孩子先擠著過些日子再說,小弟家裡略有薄財,到時候再給些錢買個小宅子再搬走便是,人命關天,救人要緊。”海瑞隻覺喉頭哽住,拍了拍王用汲的肩膀沒再多說。災情發生至今,緊靠戶部的存糧實在是捉襟見肘,更何況北京城腳下還有一個吃糧的老虎。李成梁帶的兩萬騎兵。人吃馬嚼,每天吃的糧食都夠養活十幾萬甚至二十萬百姓了。因為朝廷給李成梁的是足糧,而給災民的隻是一人一天二兩稀粥。如此百姓哪能吃得消,餓死人的事時有發生,海瑞看不下去,這才自掏腰包開始賑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為感化同僚們一起出錢資助。但如今北京糧價飛升,很多官員的俸祿又低微,加上各自都有一大家子媳婦孩子下人家丁要養,哪裡還願意出錢養難民。海瑞一己之力,可謂是滄海一粟罷了。就算是加上一個王用汲,勉強算是兩粟。“國家艱難,豈是我等之輩有能力抗衡的。”王用汲也開始動手施粥,邊忙活邊感歎:“人力豈可對抗天災。”海瑞沉聲說道:“話雖如此,但也該儘人事,剩下的隻能聽天命了。”王用汲看了一眼海瑞:“為今之計,除非。”“除非什麼?”“除非南京方麵願意幫助。”王用汲道:“南京絕對是有足糧的。”海瑞沉默下來。恰於此時,一騎飛奔而來,停在粥棚處高問:“海瑞海主事何在?”海瑞抬起頭:“某便是海瑞。”騎士下馬,看穿著應是錦衣衛,他抱拳言道:“皇上有旨,命海主事立刻進宮去見太子殿下。”“見太子?”“這是皇上旨意,海主事請看。”見錦衣衛拿出一道令函,海瑞忙放下碗勺,將手在身上擦了又擦,直至完全乾淨後才走前三步,跪地接下。他得令觀看,眉關緊鎖。“是,海某馬上入宮。”錦衣衛傳令罷離開,王用汲上前去問海瑞:“皇上交代何事?”“皇上讓為兄,去南京!”海瑞望向南方:“為朝廷措糧。”王用汲頓時啞然,他遲疑道:“隻怕此行並不容易。”“再多艱險,為兄也一定要帶著錢糧回來。”海瑞看著一大片嗷嗷待哺的饑民,語氣極其堅定:“一定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