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文化複興之太學之困
李丫鬟的話如同利劍,瞬間刺破了林詩雅心中那層薄薄的喜悅。
太學,這兩個字仿佛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她的心頭。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李丫鬟話語中的慌亂,以及其背後隱藏的危機。
“太學怎麼了?說清楚!” 林詩雅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急切,她轉身,目光銳利如刀,逼視著李丫鬟。
李丫鬟喘息未定,語無倫次地說道:“太學的老學究們…他們…他們反對大人您的文化複興計劃,特彆是教育改革的部分!他們聯合起來,在講堂上…”
“走!”林詩雅不容她說完,快步走出書房。
她眉頭緊鎖,麵色凝重。
教育改革是文化複興計劃的基石,絕不容許被動搖。
她腳步匆匆,裙擺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一團燃燒的火焰,急欲撲滅眼前的危機。
一路上,林詩雅的大腦飛速運轉,她在思索著對策,分析著老學究們可能的論點。
她深知這些老學究們固守傳統,頑固不化,想要說服他們,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她必須儘力而為,絕不能讓文化複興計劃功虧一簣。
街邊喧鬨的聲音似乎也安靜了下來,仿佛被林詩雅身上散發出來的嚴肅氣息所震懾。
路人們紛紛側目,看著這位年輕的一品外交大臣,感受到她身上那股壓抑的怒火。
來到太學,林詩雅的心情愈發沉重。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仿佛暴風雨即將來臨。
太學門口,幾個學生竊竊私語,臉上帶著好奇與擔憂。
林詩雅徑直走向講堂,她推開大門,一股喧囂聲撲麵而來。
講堂內,老學究們正襟危坐,一個個麵色鐵青,胡須亂顫,他們如同一群盤踞在古老堡壘中的衛道士,誓死捍衛著他們所堅守的“真理”。
講堂中央,陳學士,一個滿頭銀發,麵容古板的老者,正對著林詩雅怒目而視,他手執教鞭,重重地敲在桌麵上,發出“砰砰”的巨響,震得人耳膜發疼。
“林大人,老朽等人在此等候多時!”
林詩雅環顧四周,目光掃過那些怒氣衝衝的老學究,感受到他們身上那股強烈的抵觸情緒。
她深吸一口氣,平複著心中的怒火,臉上卻依舊保持著冷靜。
陳學士再次開口,聲音高亢尖銳,仿佛要刺破耳膜:“林大人,你這文化複興計劃,簡直是胡鬨!尤其是這教育改革,更是荒謬至極!你這是要毀掉我們傳承千年的文化根基!”
老學究們紛紛點頭附和,他們或怒吼,或指責,或冷嘲熱諷,言辭激烈,態度強硬,空氣中的火藥味越來越濃,雙方的對峙,一觸即發。
林詩雅平靜地看著他們,內心卻已經做好了應對一切的準備。
她緩緩向前走了一步,打破了這份劍拔弩張的僵持,“各位學士,不知……”
林詩雅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各位學士,不知,你們口中的‘傳統文化根基’,究竟是什麼?”她停頓了一下,目光銳利地掃過在場的每一位老學究,語氣中帶著一絲質問,“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規,還是吸收精華,吐故納新?”
陳學士被她這番話問得啞口無言,胡須顫抖得更加厲害,他手中的教鞭緊緊攥著,仿佛要將它捏碎。
“你……你這是詭辯!”他怒吼道。
林詩雅卻不理會他的指責,繼續說道:“我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絕非是要拋棄傳統文化,恰恰相反,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它!試問,若是一味地死守著過去的教條,不思進取,我們的文化又將如何發展?”她環顧四周,目光在那些年輕的學子身上停留了一會,“看看你們,難道你們甘心,一輩子都活在古人的陰影之下嗎?”
她的話語如同春風般拂過,吹散了講堂內凝重的氣氛,一些年輕的學子,眼中閃爍著向往的光芒。
林詩雅見狀,乘勝追擊,開始詳細闡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積極意義。
她娓娓道來,以其他國家教育改革後文化繁榮的例子為證,闡明了變革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
她還提出了一些針對太學教育的具體改進方案,從教材的編寫到教學方式的改革,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讓在場的人聽得連連點頭。
老學究們開始交頭接耳,他們臉上的怒色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絲絲思考和猶豫。
陳學士臉色鐵青,但他手中的教鞭不再敲擊桌麵,而是無力地垂了下去。
林詩雅的演講還在繼續,她的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那些原本反對的老學究們也開始動搖,一些年輕的太學學子更是講堂內,氣氛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原本劍拔弩張的對立,正在慢慢消融。
“林大人,您說的……似乎也有幾分道理……”一個老學究猶豫著說道。
“是啊,這教育改革,或許……或許真的能為我大興帶來新的氣象!”另一個老學究也附和道。
林詩雅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就在這時,講堂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門口。
慕容複站在那裡,他俊朗的臉上帶著一絲擔憂,
林詩雅看到慕容複,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快步走出講堂,臉上露出了溫柔的笑容。
“沒事吧?”慕容複立刻迎了上去,他的聲音低沉而溫柔,語氣中滿是擔心。
林詩雅搖了搖頭,臉上洋溢著自信的光芒,“沒事,都解決了。”
兩人相視一笑,周圍的人感受到他們之間深厚的感情,心中不禁感歎,這世間,唯有情深,才能如此默契。
就在這時,林詩雅的笑容突然凝固在臉上,她微微側頭,似有所感,卻又什麼都沒說,隻輕輕吐出一句,“我們走吧。”
陳學士眼見林詩雅在太學shezhan群儒,竟將那些老頑固說得啞口無言,心中憤懣不已。
他冷哼一聲,拂袖而去,心中卻醞釀著新的計策。
他知道,單憑太學那些迂腐之輩,難以撼動林詩雅的地位,必須聯合更廣泛的勢力。
於是,陳學士連夜拜訪城中幾位德高望重的文人,這些人和他一樣,對林詩雅的文化複興計劃,特彆是其中的文化交流部分,深惡痛絕。
他們認為,過多的文化交流會導致本土文化被外來文化侵蝕,最終失去其獨特性。
“諸位,林詩雅此舉,無異於引狼入室!長此以往,我大興國的文化將不複存在!”陳學士聲嘶力竭地控訴著,他痛心疾首地捶著桌子,“我們必須阻止她!”
幾名老學究被他煽動起來,紛紛表示讚同。
於是,他們決定在第二天的文人集會上,公開批評林詩雅的文化複興計劃。
消息傳到林詩雅耳中,她並沒有慌亂,反而握緊了拳頭,眼中燃燒著熊熊鬥誌。
“很好,既然你們要戰,那便戰!”
第二日,文人集會如期舉行。
氣氛異常緊張,空氣中彌漫著火藥味。
林詩雅帶著錢公子和周文人一同前來。
錢公子是新興文化的代表,他年輕有為,思想激進;周文人則是傳統文化的擁護者,但他並不排斥外來文化,主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陳學士率先發難,他慷慨激昂地陳述了文化交流的弊端,將外來文化描述成洪水猛獸,試圖激起眾人的恐懼。
一些守舊文人紛紛附和,一時間,批評聲不絕於耳。
錢公子見狀,站了出來,他用充滿激情的語言講述了新興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收獲,以及外來文化帶來的創新和活力。
他的發言引起了不少文人的共鳴,一些原本搖擺不定的人開始傾向於支持林詩雅。
接著,周文人出場,他以淵博的學識和雄辯的口才,闡述了傳統文化在交流中的傳播與發展,以及如何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豐富自身。
他的發言,讓許多人茅塞頓開,明白了文化交流並非是單向的輸入,也可以是雙向的輸出。
最後,林詩雅緩緩站起身,她環視四周,目光堅定而有力。
她總結了文化交流對整體文化複興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以確保文化交流在有序和可控的範圍內進行。
她的發言,邏輯清晰,論證嚴密,讓人信服。
集會的氣氛發生了轉變,許多文人改變了之前的看法,守舊勢力的批評聲逐漸減弱,最終消失殆儘。
林詩雅在文人中的威望進一步提高,她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集會結束後,林詩雅與慕容複並肩而行。
她突然停下腳步,轉頭看向慕容複,“你覺得,這場勝利,能持續多久?”
林詩雅乘勝追擊,提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計劃——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太學教育改革的成果,將新的教材和教學方法普及到各個地方的學堂,讓更多的人受益。
這個計劃得到了朝廷中一些開明官員的支持,也引起了民間廣泛的關注。
一時間,文化複興計劃成為了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人們對新的教育充滿了期待。
站在太學的廣場上,林詩雅看著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聽著他們熱烈的討論,心中充滿了自豪。
陽光灑在她的臉上,映照出她堅毅而自信的神情。
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清新的空氣,夾雜著人們興奮的交談聲,仿佛一首充滿希望的交響曲。
她感到一陣暖流湧上心頭,這是一種成就感,更是一種責任感。
她仿佛看到了未來,一個文化繁榮,教育昌盛的未來。
孩子們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用新式的教材汲取知識,在開明的老師的引導下,自由地探索,勇敢地創新。
她仿佛聽到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清脆悅耳,充滿了活力。
她仿佛感受到了孩子們求知的渴望,熱情洋溢,充滿了希望。
然而,就在這歡欣鼓舞的時刻,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打破了這美好的景象。
一個禮部的官員匆匆趕來,臉色凝重,額頭上布滿了汗珠。
他帶來了一個壞消息:文化複興計劃在資源分配上出現了新的問題,一些地方的官員以各種理由拖延甚至拒絕執行計劃。
林詩雅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她感覺到一絲不安,仿佛有一塊烏雲遮蔽了陽光,空氣也變得沉悶起來。
周圍的人也感受到了這股緊張的氣氛,他們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擔憂和疑惑。
“大人,這……”錢公子欲言又止,他的臉上充滿了焦慮。
林詩雅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
“我知道了,”她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寒意,“帶我去禮部。”